篇一:五个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人能够建立起生命和生活的意义,就在于人有道德。道德是人的社会本质的一种表现,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道德就其本质来说,是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约束和评价人们的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具体体现。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生活的变化,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必然随之发生变化。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只有与时俱进,及时吸纳鲜活的实践内容,才能永蕉生机和活力“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
一荣辱观体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认识成果,创造性地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要求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基本要求和规范结合起来,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内容作出了高度概括。“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四荣四耻”既承续了“五爱”的基本要求,又赋予其鲜明的时代内涵,生动地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这“三荣三耻”紧密结合道德建设的重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体现了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注重效益与社会公正相协调的原则从调了在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中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坚持了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是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丰富和完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二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
在社会主义道德思想的指导下,认真吸收和借鉴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精神文明的优秀成果,力求创造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培育社会成员良好道德品质的宝贵资源。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既包括批判继承中国古代的优良道德传统、国外许多国家和民族的优良道德文化,更要把中国革命道德传统,作为继承和弘扬的重点,中国革命道德传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最直接的思想理论源泉。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剂,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应该从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精髓上把握。要做到克己奉公,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传统,推崇仁爱精神,强调人际和谐,自强不息和“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注重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
1、爱国守法
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牢固树立中华民族的意识和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自觉维护祖国的独立、统一、尊严和利益;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要立志献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做力所能及的贡献。守法遵纪,就是要求遵守社会主义法律和所属组织的纪律,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起码要求。守法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要求,也是道德层面的要求。公民遵守法律,不只是出于对法律的畏惧,更主要的是出于对法律的自觉认同。因此,一个有道德的公民,不应当将法律简单地认为是消极的行为规范,而应提高遵守法律纪律的自觉性,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积极自觉地学法、懂法、守法和护法。毛泽东指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邓小平也指出,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这就告诉我们,要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必须要有严格的铁的纪律。每个公民要自觉遵守所属组织的纪律,主动接受纪律的约束和监督。
2、明礼诚信
讲究礼仪礼节礼貌,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现代文明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讲究礼仪礼节礼貌,就是要求人们待人谦让有礼,落落大方,友爱互尊,文雅守纪等。这是社会的外在文明,是一种美好心灵的外化。从狭义上讲,明礼就是讲究起码的礼节、礼仪和礼貌,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职业场所和个人家庭生活中,行为举止都得体、适宜;从广义上讲,明礼就是讲文明,特别是注重公共场合中言谈举的文明,如爱护公共财物、维护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等等。诚实守信,就是要求人们忠诚老实,诚恳待人,有信无欺,信守诺言,取信一于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尊重和忠实于自己的职业,把实事求是、襟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作为自己的准则。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诚实守信既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又是建立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对诚信品质的需要更加突出。当前,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加强诚信教育,强化信用意识,建立诚信规范,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诚信”道德规范既是市场经济领域中基础性的行为规范,也是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3、团结友善
团结友善,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友好相处、与人为善等。当今社会既分工越来越细,又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任何岗位和工作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处于与其他岗位和工作有机联系的整体之中;每一个人都不可能与世隔绝,都有着与人相处的需要,都需要别人、社会的关心和帮助,都需要团结友善。离开了群体、集体、组织,人是无法正常生活的。因此,应当树立同舟共济,精诚团结的“团队精神”:杜绝勾心斗角、互相拆台现象的发生,坚信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才能干好各白的本职工作,成就我们共同的事业。应当学会与他人配合和协作,不但“敬业”而且“乐群”。要正确对待自已,处理好与其他同志的关系,多看别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虚心向同事学习,取长补短,友好相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要与人为善,应当顾全大局,虚怀若谷,宽容大度,胸襟开阔,不总是纠缠个人恩怨。尤其是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也能共同合作。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解决矛盾,共同创造一个和谐向上的工作气氛,形成凝聚力。
4、勤俭自强
勤俭自强、自主自强、自尊自励、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当今时代之所以要提倡勤劳节俭、艰苦奋斗,首先是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异常艰巨的,仍然需要我们付出长期的努力,进行艰苦创业。其次,这也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综合国力还不强,人民仍不富裕,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要彻底改变这种情况,必然要求艰苦奋斗。
因此,我们必须要深刻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涣散奋斗意志。当然,提倡勤劳节俭、艰苦奋斗,并不是反对提高生活水平,也不是要求人们都去做不食人间烟火的“苦行僧”,而反对的是奢侈享乐之风。每个社会成员,必须有正当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如果失去这种享受,就会失去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也必然失去或减少为祖国现代化建功立业的动力源泉。但是,人要追求正当享受,就必须付出巨大努力,进行艰苦创业。况且享受如果不以高尚精神生活为支柱,单纯地无节制地追求物欲享乐,就会消磨斗志,腐化堕落,使本来属于正当的享受走向反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着自主自强的精神。市场主体不仅要具有自主权,而且要具备自立、自力、自强、自尊的德性。不仅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而且要有胆有识,有勇有谋,具有勇敢的品格和务实的作风,奋发向上,力争上游,热爱知识,尊重科学,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五、敬业奉献
爱岗敬业和奉献社会,即忠于职守、精益求精、德艺双馨、遵守职业道德;克己为公、服务社会、助人为乐、造福于人类。就是要求人们对自身所从事职业的热爱和崇敬,是一种安心本职工作,热爱本职工作,对本职工作一丝不苟和愿为本职工作奉献青春和才华的强烈的责任感。不论从事的是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岗位和职责对我们事业的积极意义:不论现在的岗位是自己选择的还是组织安排的,都要有达观敬业的精神,充满对自己的岗位和职业的感激和敬意,培养自己对工作岗位的深厚感情,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也无怨无悔,一如既往地热爱自己的岗位和工作。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在调整公民个人与社会、与国家、与他人的关系中,各有不尽相同的功能:爱国守法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守法是爱国规范的延伸,是公民对国家的道德责任的“底线”;明礼诚信主要是规范公民在公共场合、公共关系中的公共道德行为;团结、友善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公民之间的道德关系,强调公民之间的亲和力,友善更加注重公民个人之间的亲善关系;勤俭、自强主要是对公民个人提出来的道德要求;敬业主要是规范公民与职业的道德关系,奉献主要是规范公民与社会的道德关系和对待他人的道德责任。
万丈高楼平地起,最基本的东西,也是最基础的东西。把基本道德规范建设搞好了,社会主义道德大厦才能建立起来。因此,每个公民都应该自觉遵守,以
基本道德规范作为自己的基本行为准则,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大厦做出自己的贡。大学生首先是社会的一分子,作为公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一定要努力实践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规范,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尤其要把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立身处世和事业有成之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抓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作为基本的治国方略,日益深入人心,而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比较起来则是很不够的。何况,在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变化了,相互交往范围扩大了,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日趋多样化。与之相应,道德规范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发展,不断地充实新内容,否则,在社会生活方面就会出现失范现象。因此,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做的工作很多很多。
推荐访问:五个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