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3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3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最新分享)  一、当前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主要问题1、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各地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3篇,供大家参考。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3篇

篇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最新分享)

  一、当前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主要问题1、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各地发展情况及投入资金力度不一,有的已经达到“高级版”,将人居环境整治与当地历史文化风貌融为一体,有的还是“初级版”,只是简单的整清楚、摆清楚。2、思想重视程度不够。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作为。引导发动群众不彻底。在引导发动群众过程中,有干部缺乏扎根第线的精神,怕跑路,不入户,存在工作不实不细的作风问题,在宣传时又存在方式方法过于生硬,出现“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不利局面。3、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一些居民群众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对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造成的环境影响缺乏认识,主动性不强,环境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甚至个别群众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因此成了环境整治

  1

  工作的旁观者、局外人。4、部分群众自觉性有待提高,参与度不高。虽然大部分

  村庄通过健全和完善村规民约落实了村民主体责任,但是乱扔垃圾、乱倒污水、焚烧秸秆等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

  5、基础保障还有所欠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一些村庄自身无力承担清洁乡村活动的经费投入,无足够的资金保障设施正常运转及后期维护,农村垃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而导致村庄脏乱差问题出现反复。

  二、相关整改措施1、提高思想认识。提高街办、村组干部对人居环境卫生工作的认识,解决怕跑路、不入户的作风问题,加强与人民群众的交流,才有可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整治工作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2、充分发动群众力量。各村应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街办干部、村组干部必须进户宣传,细心、耐心的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让群众自觉的加入到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当中,充分发掘和培养群众的主

  2

  人翁意识。3、完善各项奖惩制度。街道办城建办公室应加强对各村

  整治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以书面或暗访片的形式进行通报,针对检查结果,拿出相应的奖惩意见,对整治效果好,排名靠前的村组、包村干部进行嘉奖,对整治工作开展不力的村组、干部扣除部分绩效工资。

  4、发挥村民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主体作用。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农民是受益的主体,也是参与的主体。应当多形式地开展宣传教育,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农民自己动手,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营造人人爱护环境的浓厚氛围,形成人人参与整治的良好局面。

  5、加大资金投入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应该继续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资金投入,在整治过程中保护好村落格局,保留好农村原有特色风貌,让人记得住乡愁。并要关注落后及偏远农村的整治情况,补齐人居环境短板,尽量缩小各地区农村的人居环境差距。

  3

篇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

  20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3篇(5)阅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3篇

  【篇一】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的主要成效

  高度重视,工作格局趋于良性。一是县委县____高位推动。为了认真____落实好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制订了《**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县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明确了**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主要工作措施。二是相关部门协调联动。明确了县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的具体工作职责及目标任务,各成员单位分别制订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三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全县18个乡镇均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先后召开了专题会议,因地制宜制定了行动方案,并通过各种途径营造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氛围。

  示范创建,人居环境有效提升。20年,**县将连山乡大坪村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厕所革命试点村。该村以“厕所革命”为抓手,全面开展了空心房整治、废旧棚栏拆除、公共空间优化利用、池塘净化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以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为目标,对影响群众出行的入户道路、沟渠进行硬化,对村庄残垣断壁进行清理、整治,加强村庄绿化、美化,有效提升了村容村貌。二是

  1

  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按照“宜建则建、宜耕则耕、宜绿则绿”的原则,对拆除废弃建筑物的闲置土地通过采取种植药材、花草、蔬菜等方式和打造成农家书屋、农耕展示屋等手段,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到目前为止,**县创建市级卫生乡镇1个(漠滨乡);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覆盖(今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86个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授牌4个(枫木、上坊、高椅、金寨),市级授牌6个(高椅、枫木、上坊、金寨、西楼、大坪);今年申报省级美丽乡村创建村1个(大坪),市级创建村1个(雪峰),县级创建村1个(七溪);创建市级人居环境示范村4个。

  因地制宜,治理模式各有特色。全县各乡镇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创新治理方式。如:堡子镇、若水镇形成了以“乱搭乱建”为抓手推动村容村貌全面提质模式;连山乡形成了以“厕所革命”为重点的人居环境提升模式;开展了长寨等5个清洁工程示范试点村工作,推广秸秆资源化利用面积6万亩,农牧结合循环农业清洁生产模式3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3%。**县各乡镇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大力宣传,重点整治占道经营、店外经商、拆除钢架棚、乱堆乱放、乱扔乱倒、清理建材垃圾等集镇“顽疾”,集镇和村团面貌焕然一新。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

  群众环境卫生意识存在偏差。近年来,尽管我县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创建“文明村寨”等活动,但群众对改善人居环境条件、推进绿色家园建设的认识不足、主动性不强,一些村民对脏乱差现象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不仁;

  2

  部分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较差,生活观念依旧较落后,认为搞整治就是“修路、植树、建花园”,然后搞搞卫生。

  农村生活污染仍然较为严峻。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数量也持续增多,随之而来的诸多问题也应运而生。一是垃圾转运不及时。二是生活污水、塑料袋、易拉罐、酒瓶等垃圾,基本上没有经过处理就随意倾倒,特别是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很多群众不再使用传统的农家肥种植,而是依靠农药杀虫、化肥催肥养苗、地膜提速增效等短平快的方式,施药后随手将包装物就地乱扔,河道、田边地角等地屡见不鲜,对人、畜的生命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规划编制仍然滞后。20年2月,____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文件要求全面完XX县区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鼓励推行多规合一。然而通过调研发现,我县规划编制因地制宜不足,“凌乱”现象依然突出。如:农村住房布局凌乱,房屋建设存在盲目性、自发性和无序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厕所、厨房、猪圈、牛羊圈等附属设施存在乱搭乱建的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特别是由于原计划实施的城乡供排水一体化项目因资金问题被暂停实施,导致城乡“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现象。

  群众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一是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仍然十分严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主体按理说应当是广大农

  3

  村居民,但目前从我县情况看,很多群众还没有积极参与进来,还存在“工作人员干,群众在一边看”、“县乡开会喊得凶、群众在一边吹凉风”的现象。二是管理机制不完善。村民自治存在薄弱环节,村规民约不够完善或执行不力。三是农村青壮年劳力缺乏。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空心化现象比较严重,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在家的人员基本上是“三八”“六一”“九九”,参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劳动力不是很足。

  管护机制有待完善。一是目前农村居民缺乏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常识和专业技术指导。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意识不强,农村垃圾处理、卫生厕所改造、污水处理等缺乏统一的工作标准和技术规范标准,造成工作要求和技术标准不一致。二是管护机制不完善。由于农村公路养护、垃圾收集转运处置等缺乏持续的资金保障,造成垃圾收集、运转不正常。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几点建议

  扩大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识。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____媒体、宣传栏、宣传窗、宣传标语等功能,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强化学校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要教育孩子不乱扔垃圾,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广大农村的义务宣传员,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类指导,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一是要切实加强领导。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将该项工作

  4

  纳入各级____的民生工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二是“多规合一”。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乡镇村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建设村镇基础设施,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区域共建共享;加强与乡村振兴规划的统筹衔接,引导各乡镇从实际出发,分别建设保障基本型、环境整治型、美丽宜居型等不同层次水平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三是分类推进。以人民为主体,切实尊重农____愿,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结合各村庄现状,科学编制村庄规划,确保村庄规划符合农村实际,体现农村各自特点,满足村民需求。四是加强技术指导。县直相关部门要加快制定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及农村公共空间整治等方面的统一技术标准(特别是改厕中“三格式”的容量要切合实际),确保整治工作规范科学、切实可行。五是落实河长制。全面治理农村河道和池塘水沟,做好清淤工作,恢复河道基本功能,使村域水面得到有效保护,水质达标。六是提高村庄绿化水平。将村庄四旁绿化和农户庭院绿化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绿树成茵。七是各级____要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内容。

篇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1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本次调查共成功访问X余人,收回有效调查问卷X份。其中,男性X人,占比X%;女性X人,占比X%。X周岁以上(含X岁)X人,占比X%;X周岁以下X人,占比X%。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X人,初中文化X人,高中或中专X人,大专及以上X人,分别占X%、X%、X%、X%。普通村民X人,占到X%。(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知晓度。受访对象中,只有X人未听说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知晓率高达X%。在知晓政策的受访者中,X人是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渠道了解到相关政策,占比X%;X人通过村、镇(乡)干部的开会宣讲知晓,占比X%。X个受访村均有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这充分说明,我县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的宣传是全方位、多渠道的,营造了良好的教育、引导氛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群众基础已筑牢。(二)当前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思想意识方面:有X位受访者认为村民的健康卫生意识好,占比X%;X位受访者认为较好,占比X%;X位受访者认为一般;X位受访者认为较差。这就说明,受访村的健康、卫生意识良好,绝大多数人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也印证了在走访中,村干部所说的“每次开会都会强调注重房前屋后的打扫和讲究个人卫生”的言论属实,村民从思想上已经认识到居住环境的重要性和创造美好舒适生活的渴求。村民是否愿意为改变村里的环境出一份力、出钱。X位

  受访者全都愿意为改变村里的环境出一份力。X位受访者愿意为清理生活垃圾、打扫公共区域卫生出钱,占比X%,其中,有X位受访者愿意出X元以下/年,X位受访者愿意出X-X元/年。这反映出,村民思想觉悟的提高,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是他们的迫切需要,人人有意愿,人人有需求。也侧面印证了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依效付费制度、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等建立和运作的可行性较高。

  整治成果方面:有X人对当前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满意,占比X%。X人认为生活垃圾处理好了,不污染环境,占比X%;X人认为生活污水处理好,占比X%;X人认为卫生厕所使用率提高,臭味基本消除了,占比X%;X人觉得道路变好变宽,占比X%;X人觉得村里变整齐有序、绿化好了、更漂亮了,占比X%;X人认为村里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变少,占比X%;X人认为村里有长远规划,整体布局变好,占比X%;X人认为村民健康意识、卫生习惯变好,占比X%。

  充分说明,乡、村两级借着脱贫攻坚的东风,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政策的执行上不折不扣。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已取得良好成效;村庄建筑布局、农房设计水平长足提高;公共区域和房前屋后整洁有序;村庄形态和自然环境相得益彰;道路、灯光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同时,也侧面反映出农村百姓对美化居住环境、改善居住条件、创造舒适生活的关注和渴求。此次走访调查中,特别是一些居民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可闻可见。

  二、人居环境整治中还存在的不足和困难。(一)垃圾清运不及时。受访者中,有X人认为垃圾清

  运、处理不及时,占比X%。他们觉得,垃圾清运处理的时间间隔较长。我们调查发现,受访村所在的乡镇均是将垃圾统一运送到普安镇,集中进行处理,本乡镇内没有集中处理实施,这无疑给村内垃圾处理增加了人力成本和资金费用,也影响了垃圾的及时处理。

  (二)垃圾池数量少。受访者中,有X人认为垃圾池太少,扔垃圾不方便,占比X%。他们认为,垃圾池、垃圾房有,但数量不足,密度不大,农户覆盖率不高。有些农户离垃圾池太远,扔垃圾仍然不方便。(三)道路整修进度慢,出行不便。受访者中,X人觉得道路整修进度慢,出行不方便,占比X%。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受访村的进村道路、主干道都是经过整修、硬化的。但村组内(组和组)的道路有些仍为泥巴路,特别是下雨后,给出行造成了不便。比如,银溪村和窑沟社区河道的拱水桥太低,下雨涨水后不能通行。这就说明,道路整修还得加大力度,特别是村内组和组之间的道路、一些散户的入户路。(四)污水处理不到位。受访者中,X人认为生活污水处理不到位,占比X%;X位受访者觉得改厕进度慢。重点表现在,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能起到良好、有效的作用。有些村化粪池的使用普及率虽然较高,但化粪池容量偏小,经过三道处理工序后污水仍存在渗漏情况,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影响。有些村个别受访户虽建有沼气池,但利用率不高,气压小,经常没有沼气可用。(五)生产作业道路普遍较差。

  有受访者提出,生产作业道路需要整修,住房到耕地的道路仍为以前的泥巴路,给农作物耕种和收割造成不便,降低了生产效率。在易地搬迁之后,一些农户觉得到以前耕地变远,道路不畅,新住所周围又没有多余的可用于小规模家庭式养殖的场所。在走访过程中这一问题较为普遍,农户到田地的耕种道路和新搬迁住所的生产配套仍需完善。

  (六)没有或缺少路灯等公共照明设施。受访者中,X人认为没有或缺少路灯等公共照明设施,占比X%。在受访的六个村中,兴隆村和水泉村X个村没有安装路灯,其余的X个村虽然安装了路灯,但路灯数量少、密度小,覆盖面不够,表现在居民点有路灯,实施了光亮工程,一些散户未能安装路灯。所以,路灯等公共照明设施还需加大力度投放,尽量覆盖到居住不集中一些散户。三、对人居环境整治的建议。(一)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政府应加大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比如,安装公共区域路灯,整修道路,加宽加固桥梁,特别是村内通组和到农户田地的泥巴路。在居住较为分散的村组多安装路灯,多投建垃圾房,提高设施覆盖率,让更多的人看得到、用的到。只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让农户出行、农作更方便,生活更舒适。(二)就近原则,在能力范围内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垃圾、污水处理系统。虽然,从短期来看,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垃圾、污水处理系统成本很高,耗费巨大,但从长远来看,以一个乡镇为单位的垃圾、污水处理系统更能因地制宜、分类处理,并且便

推荐访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 人居 调研 环境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