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无锡茶文化,菁选2篇

无锡茶文化1  无锡人喝茶讲新旧,当地谚称“隔年茶,不如碴”。当年新茶,无锡人又有雨前、明前之分——谷雨前为正品,清明前为上品,其中清明之前最初的毫茶为极品。毫茶是茶树上刚萌出来的芽儿,看上去没有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无锡茶文化,菁选2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无锡茶文化,菁选2篇

无锡茶文化1

  无锡人喝茶讲新旧,当地谚称“隔年茶,不如碴”。当年新茶,无锡人又有前、明前之分——谷雨前为正品,清明前为上品,其中清明之前最初的毫茶为极品。毫茶是茶树上刚萌出来的芽儿,看上去没有绿色,却像是伏天馍上长出的霉绒,或像初生婴儿头上长的胎毛,难怪称之为毫茶了。放在杯子里泡上水,才见到它复绿为茶。在无锡,花茶没人喝,红茶很少见,人们清一色地饮用绿茶。无锡人讲花茶味不纯正,红茶制作工艺过程中维生素C损失过大,惟有饮用绿茶可得自然、得本色、得营养。清明以前,茶树上的病虫害尚少,所以农药残留近乎于无。

  这大概就是他们仅喝绿茶,又喝明前新茶的真正缘由。无锡人喝茶要用太湖水,谚称:“水优茶劣茶误水,水劣茶优水误茶”,无锡茶味道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太湖水清澈见底,眼望透穿,水性很软,在那里很少有人患胆结石病的。曾记得在无锡期间,不小心把个暖水瓶打破了,当时就惊奇地发现,破碎的瓶胆片明光锃亮,洁净如新,没有一丝水垢。近年,为了避开污染,无锡自来水厂移至太湖中心洁净处取水。如此佳水泡佳茶,杂质全无,茶味纯正,茶汤碧翠透灵,诱人饮欲大开。

无锡茶文化2

  无锡毫茶产于美丽富饶的太湖之滨的无锡市郊,这里群山环抱,四周丘陵起伏,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山下太湖烟波浩渺,碧水荡漾。无锡北面惠山的惠山泉素有“天下第二泉”之称。名湖、名泉、名茶三者汇为一体,相得益彰。无锡毫茶属于绿茶类别成品茶条索卷曲,肥壮绿翠,白毫披复,香高味浓,汤绿明亮,叶底肥嫩深受消费者喜爱。

  无锡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有惠山寺僧植茶的记载。著名的“天下第二泉”惠山泉更像一颗明珠,为无锡茶文化增添了一道璀璨的光彩。为了发挥和继承无锡丰富的茶文化,无锡农业科研人员经过6年多的辛勤研制,于1979年创制成功了无锡毫茶。无锡毫茶创制成功后,在历届名茶评比中获奖,并远销美、英、加拿大等国家,获得好评。

  无锡访茶,最最要紧的有三件事:竹炉煮茶、二泉水、品毫茶。其中的竹炉和二泉更是名声久远,茶客不可不睹其风采。

  位于锡惠公园内的天下第二泉和竹炉山房, 据<无锡金匮县志>记载,明代惠山寺僧人普珍在惠山山麓植松种茶,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普真请湖州竹工编制了一个烹泉煮茶的竹炉,里面填土,炉心装铜栅,用松树煮二泉水泡茶,招待文人雅士。名士纷纷为竹炉题诗作画吟唱,记为文坛雅事。明画家王绂就画有“竹炉煮茶图”,明王问的“煮茶图”和清代董诰的“复竹炉煮茶图”亦绘制了竹炉煮茶之雅事。

  无锡毫茶以高产优质的无性系良种茶树的幼嫩茶叶为原料,以一芽一叶初展、半展为主体,经杀青、揉捻、搓毛、干燥等工序精制而成,属于全炒特种高档绿茶。外形纹紧而卷曲,肥壮翠绿,身披茸毫,香高持久,滋味鲜醇,汤色绿而明亮,茶汤晶莹隐翠,叶底嫩匀。冲泡后白毫显见,汤色碧绿澄清,别具风味。若以二泉水冲泡,“无锡茶,二泉水”相得益彰,则更得毫茶之真味。

推荐访问:无锡 茶文化 菁选 无锡茶文化 菁选2篇 无锡茶文化1 无锡茶文化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