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6课知识点3篇(完整)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6课知识点1  1.时间:1894年(旧历甲午年)  2.重要战役:①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②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3.《马关条约》的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6课知识点3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6课知识点3篇(完整)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6课知识点1

  1.时间:1894年(旧历甲午年)

  2.重要战役:①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②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3.《马关条约》的签订

  ①时间:1895年

  ②地点:日本马关

  ③签订者: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④主要内容:清*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开设工厂(影响*民族工业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等。

  ⑤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半殖地化程度。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6课知识点2

  1.时间:1900年

  2.目的:为镇压*的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权益

  3.经过: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西摩尔率领下发动侵华战争。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列强第二次洗劫、焚烧北京)

  4.结果:1901年,清*被与列强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①《辛丑条约》主要内容:A清*赔偿白银4.5亿两(赔款最多的一次),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B清*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说明清*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C清*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人居住。

  ②影响:给*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的*,从此,清*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是怎样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开始沦为:*战争———《南京条约》签订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

  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

  列强通过发动战争,强迫清*签订不*等条约,不断扩大侵略特权,使*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成为他们统治*的工具。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6课知识点3篇扩展阅读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6课知识点3篇(扩展1)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知识点3篇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知识点1

  (1)原因: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而蓄意挑起战争

  (2)时间:1894年7月-----1895年4月

  (3)经过:1894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4)主要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

  (5)在黄海海战中,国将领: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牺牲。

  (6)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7)结果:清朝战败, 签订《马关条约》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知识点2

  (1)时间:1895年4月

  (2)双方:*(李鸿章)和日本(伊藤博文)。

  (3)内容: ①清*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影响:*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6课知识点3篇(扩展2)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知识点3篇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知识点1

  (1)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英国为了打开*市场,掠夺白银,向*走私了*,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

  (2)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影响:虎门销烟是*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知识点2

  *战争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直接原因:是以*的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贸易。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知识点3

  (1)时间: 1842年6月

  (2)内容: 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南京条约》是*近代第一个不*等条约。*的国家*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战争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是*近代史的开端。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6课知识点3篇(扩展3)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知识点3篇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知识点1

  (1)原因:英国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知识点2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3、俄国侵*国领土

  第二次*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国领土150多万*方千米。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条约》。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知识点3

  (1)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天国,起义军称“太*军”。

  (2)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为推翻清朝统治,太*天国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3)1860年,中外*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4)1860年,李秀成在青浦痛击了“洋枪队”,是为“青浦大捷”。

  (5)1862年9月,太*军围攻浙江宁波,慈溪的战斗中,击毙洋枪队的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6课知识点3篇(扩展4)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的教案3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的教案1

  课题

  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和闭关政策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a康乾盛世B闭关政策C资本主义萌芽

  2.能力培养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情感教育a康乾盛世B闭关政策导致*落后

  重难点

  1.重点 清朝前期的闭关政策和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

  2.难点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障碍

  教学过程

  训练引导及反馈调整

  指导启导疏导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板书〕

  1、康熙帝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

  a、奖励垦荒屯田〔板书〕

  b、重视兴修水利

  c、多次减免租税

  d、提倡勤俭节约

  小结 这些措施的实行巩固清朝的统治

  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雍正帝继承父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到乾隆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2、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a、耕地面积的扩大与人口的增长

  b、 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c、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

  农业的发展是手工业的前提

  问 清朝前期的手工业比明朝更加发达,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鼓励商人开矿

  ②、南京、广州的丝织业后来居上,超过苏州

  ③、景德镇制瓷业的规模比过去大

  ④、边疆少数民族手工业也发展起来

  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基础上商业业繁荣起来

  3、商业发展和商业城市的出现

  北京、苏州、扬州都是繁华的城镇

  4、让学生思考,集体讨论

  清朝前期的经济,为何能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启导

  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称为什么?〔康乾盛世〕

  疏导

  人民的反抗斗争

  清朝*调整政策

  人民群众辛勤劳动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过程与能力: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本课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故事法)

  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写字,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帮助我们记事、传达信息、获取信息,文字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先在文字没产生之前是如何记事、传达信息的呢?(学生能说出结绳记事、刻符号等等)

  一、文字的演变

  1、先展示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

  2、关于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哪种文字最感兴趣呢?(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

  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

  4、小结: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书法条幅,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美,陶冶了情操,同时对文字字体演变有了简要的了解)。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字体在进行不断的演变,向着简明、快捷的方向发展。

  汉字形声表意,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维持和联结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希望同学们热爱我们的汉字,并写好汉字好吗?

  (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能发挥多种教育功能,既可以使学生清晰掌握我国汉字的早期演化过程,也可以通过了解造字方法增强学生准确运用汉字的本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渡:随着对天象的观察,我国的历法发展起来。]

  二、向学生展示网上的资料)

  (1)什么叫历法?

  (2)夏朝的历法的发明、商朝历法的特点、战国24节气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了解历法和24节气,并让学生深入思考他们的作用。让学生课下继续搜集24节气的谚语。

  三、扁鹊

  ⑴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⑵补充扁鹊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四、屈原

  诗歌赏析,体会屈原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迪。

  (说明:《离骚》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诗歌形式写成的自叙传,是*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表达了崇高炽热的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激情。同时通过阅读和分析《离骚》,教育学生认识学习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忧国忧民、高洁耿介的崇高品德和为追求理想顽强奋斗的精神。)

  五、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

  提供一些资料供学生了解。

  六、整合知识:纲要知识图(可让学生自己画,小组互相交流)

  七、总结认识:(总结出今天的收获,并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1、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你还有哪些想进一步了解?你打算怎样继续去了解呢?

  2、对于这些知识,你还能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吗?

  3、约定:把自己探究的成果互相交流和展示。

  附:板书设计

  1、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3、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

  4、历法产生于夏朝,完善于商朝,战国时测出24节气。

  5、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6、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称为楚辞。

  7、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的教案3

  课题

  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和闭关政策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a康乾盛世B闭关政策C资本主义萌芽

  2.能力培养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情感教育a康乾盛世B闭关政策导致*落后

  重难点

  1.重点 清朝前期的闭关政策和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

  2.难点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障碍

  教学过程

  训练引导及反馈调整

  指导启导疏导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板书〕

  1、康熙帝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

  a、奖励垦荒屯田〔板书〕

  b、重视兴修水利

  c、多次减免租税

  d、提倡勤俭节约

  小结 这些措施的实行巩固清朝的统治

  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雍正帝继承父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到乾隆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2、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a、耕地面积的扩大与人口的增长

  b、 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c、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

  农业的发展是手工业的前提

  问 清朝前期的手工业比明朝更加发达,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鼓励商人开矿

  ②、南京、广州的丝织业后来居上,超过苏州

  ③、景德镇制瓷业的规模比过去大

  ④、边疆少数民族手工业也发展起来

  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基础上商业业繁荣起来

  3、商业发展和商业城市的出现

  北京、苏州、扬州都是繁华的城镇

  4、让学生思考,集体讨论

  清朝前期的经济,为何能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启导

  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称为什么?〔康乾盛世〕

  疏导

  人民的反抗斗争

  清朝*调整政策

  人民群众辛勤劳动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6课知识点3篇(扩展5)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3篇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1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南方古猿 现代人类从非洲的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三大主要人种 三大人种:黄色人、白色人、黑色人。

  形成原因: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

  人们先后经历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古代埃及 四大上古文明是: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古*

  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古印度

  国王的陵墓是金字塔。 尼罗河流域

  古巴比伦 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古代印度 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建立了种姓制度,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婆罗门 祭司、贵族 掌握神权

  刹帝利 国王、武士、官吏 把持国家军政大权

  吠舍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

  首陀罗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印度河、恒河流域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 希腊文明 古代希腊(以海洋为中心)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斯巴达城邦:崇尚武力。

  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 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它是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国王:凯撒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皇帝:屋大维

  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和西罗马帝国(以罗马为中心)

  布匿战争:罗马与迦太基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2

  1、意大利最早出现文艺复兴的原因:

  ①14世纪前后,地中海区域是欧洲贸易最繁荣的地区;(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意大利产生)②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产生;③意大利资产阶级要求宣传自己的思想观念。

  2、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即以人为中心,不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3、方式:

  弘扬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教会宣扬的反复说教,发起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的文化运动。

  4、实质:

  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是一场宣传资产阶级文化的思想*运动。

  5、文艺复兴的人物

  A.但丁(意)诗人,文艺复兴的先驱人物,代表作《神曲》,“旧时代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

  B.达芬奇(意)画家,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C. (拓展): 15、16世纪,莎士比亚,英国,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D.(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成就):

  波兰的*,意大利的布鲁诺、伽利略,德意志的开普勒等,否定了教会维护的“地球中心说”。

  6、意义: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3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

  2、背景:

  ①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

  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时间:19世纪初。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者”。

  5.概况:

  ①玻利瓦尔*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②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反英起义(1857—1859)

  1、背景: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向印度倾销纺织成品,导致手工业者破产;兼并王公领地;取消对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不尊重宗教信仰。

  2、导火线(直接原因):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主力:印度土兵

  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俄国统一: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

  (1)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目的: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3)内容:

  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设参政院。

  ②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③军事: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提拔。

  ④文化: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习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

  (4)作用:

  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背景:

  a.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b.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原因)

  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革命。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4、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获得“*”时,可通过赎买方式获得一块份地。

  5、意义:

  (1)进步性: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局限性: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3课美国内战

  ——南北战争(1861-1865)

  一、南北矛盾的加剧

  1、经济概况: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2、双方矛盾:关税(北方希望提高);新增土地的制度(北方自由州,南方蓄奴州);奴隶制(南方保留)

  二、内战爆发

  1、原因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2、开始:1861年2月成立“南部同盟”,1861年4月南方挑起内战

  三、北方的胜利转折

  1、扭转战局:

  (1)1862年《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黑人奴隶宣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

  (2)作用:调动农民、黑人积极性,踊跃参军,扭转北方不利局面

  2、胜利: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告终。林肯遇刺。

  3、影响:

  ①是美国历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②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

  ③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

  1、原因:

  (1)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闭关锁国)阻碍日本资本主义发展。

  (2)直接原因(外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入侵(黑船事件),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

  2、倒幕运动(前提)

  王政复古*。主力:中下级武士发起了倒幕运动。1868年,倒幕派结束了幕府的统治,改年号为“明治”。

  二、明治维新

  1、内容: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取消武士特权。

  (2)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3)军事上: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精神。

  (3)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2、影响

  (1)积极性: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

  (2)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主义色彩浓厚,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6课知识点3篇(扩展6)

——八年级历史上册《文学艺术的成就》知识点3篇

八年级历史上册《文学艺术的成就》知识点1

  一、文学家

  鲁迅:1.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发表的《狂人日记》,是我国第一部小说。

  2.他的杂文批评时政,揭露黑暗,伸张正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他通过《阿Q正传》、《祝福》等小说,对劳动人民抱以深切同情,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茅盾:4.他创作的《子夜》等小说,深刻地反映了*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

  二、画家

  徐悲鸿:5.他将西方绘画的写实手法与*传统的笔墨技巧相结合,创造了新的*画艺术。

  6.擅长以马喻人,托物言志。代表作《奔马图》《九方皋》《愚公移山》等,饱含着他赤诚的爱国之心。

  齐白石:7.他把古代传统的.文人画风与淳朴的民间艺术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大写意风格。

  三、音乐家

  聂耳:8.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冼星海:9.代表作《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极具感染力。

推荐访问:知识点 上册 八年级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6课知识点3篇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6课知识点1 八年级历史第四单元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