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揠苗助长》教后反思1 《揠苗助长》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情节简单,学生一读就能了解故事内容,其中寓意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急于求成”。但这寓意比较抽象,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下《揠苗助长》教后反思3篇,供大家参考。
三下《揠苗助长》教后反思1
《揠苗助长》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情节简单,学生一读就能了解故事内容,其中寓意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急于求成”。但这寓意比较抽象,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难以理解的,面对这样一篇文章,我摒弃了按部就班的程式和繁琐的分析,让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重视朗读训练。
教学中,我从朗读入手,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寓意。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如男女生分读、小组、同桌等多种形式,学生通过朗读,都能很好的领会到寓意,另外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和动作演示去体会种田人盼望禾苗快些长高的那种急切的心情。如:理解他在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我让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农夫此时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然后再加上动作。学生的表演非常到位,正是因为学生能够体会到那个人的焦急机,所以才能演得如此到位。另外,理解“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体会筋疲力尽时,我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火辣辣的太阳底下,那个人正在把禾苗一棵一棵地把禾苗往高里拔,有一百棵禾苗、一千棵禾苗、很多很多禾苗、中午、一点两点,一直从中午拔到了晚上。终于拔好了。此时我忙问:“小朋友,你们现在有什么感觉。”有的说累,有的说手酸,还有的说腰酸背疼。这就是课文中说的筋疲力尽。这样的角色体验让学生很容易地就明白了筋疲力尽,在充分的感受中萌动直观的推论,获得心灵的顿悟。
三下《揠苗助长》教后反思2
一堂好课好比一幅山水画,有白描,有渲染,有远近层次感。上完课后,自己都感觉到这堂课很白,**淡淡,没有让孩子去享受语文的美。现在来分析这堂课上的不足点。
本课的重点应该放在让孩子在不同层次的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感悟故事的道理。在本节课上,没有充分地读,没有发自内心的"悟。
如:当第一个小组汇报完焦急的意思时,学生评价完后,此时顺势让孩子读一读,或者赛读,充分地读出种田人的焦急万分。还可以让学生上台做个动作,来表现出种田人的焦急。课堂上正因为欠缺了充分地读,才没能让孩子真正喜欢上这则寓言。
课堂机智不够,当孩子说到巴望的意思就是希望时,我应该反过来问问:那为什么要在这里用上巴望呢?再引导孩子反复读,品品种田人的天天想、日日盼,恨不得禾苗快快长高啊!我在这里处理的不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多地锻炼自己的课堂应变力。
推荐访问:揠苗助长 三下 反思 三下《揠苗助长》教后反思3篇 三下《揠苗助长》教后反思1 揠苗助长的课后反思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教学后记 把揠苗助长说明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