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教学随笔1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和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教学随笔,供大家参考。
计算教学随笔1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和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而在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因而,必须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计算的快又准确。
但在教学中,我发现由于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不管是口算、还是笔算,每个学生都会做,但是往往都不能够百发百中,不是抄错数字,就是忘记进位、退位,总之,错误层出不穷,而学生在知道自己错了之后,也不以为然,认为是粗心,以后细心就可以了,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习惯,导致计算能力下降。因此要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计算能力呢?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先要让学生对它产生兴趣,能算、会算、乐于算,达到算的快又准的目的。
在备课时,就思考哪些物品、情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设计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让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将教学有效串接。在上课时将这个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情景贯穿始终,从新授到练习,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有效理解算理。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之后,在练习时也要注意多种形式的练习,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适当进行5分钟的口算,而且也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如游戏开小火车、同桌竞赛、男女竞赛;用卡片、多媒体视算、听算等,给予一定的表扬、夸奖或奖励,适当把握难易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能从中有一些收获,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二、持之以恒,每天保证适当的练习
每节课保证5-10分钟时间给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并随时随地的进行反馈、讨论、纠正: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特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题目,组织对比练习,适当加大练习难度,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在练习之后,进行小结、反思,提高学生的分析与判断能力,提高练习效率。
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计算中,学生计算出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粗心,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1)在开始计算之前,仔细审题,再动笔计算(2)计算中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认真做到字迹清晰,数位对齐,不偷懒、漏写进位1、退位点,是能够做好一道题目的基础。(3)养成检查与验算的好习惯,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先查题目中是否抄错数字与运算符号;再查计算过程是否有误,有没有忘记进位与退位,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最后检查竖式与横式上的结果是否一致,并且要注意验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验算的习惯。
推荐访问:随笔 计算 教学 计算教学随笔 计算教学随笔1 计算教学随笔20篇简短 计算教学随笔简短个案 有关数学计算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