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比例应用题必备6篇(全文)

比例应用题第1篇(1)一幅地图,图上的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长度是多少厘米?(3在一幅地图上,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例应用题必备6篇,供大家参考。

比例应用题必备6篇

比例应用题 第1篇

(1)一幅地图,图上的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长度是多少厘米?

(3在一幅地图上,用3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600千米。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4) 运来一批纸装订成练习本,每本36页,可订40本,若每本30页,可订多少本?

(5)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 的地图上,量得东、西两村的距离是厘米,东、西两村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6)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7)一幅地图,图上的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8)在一幅比例尺是1:4000 的平面图上,量得一块三角形的菜地的底是12厘米,高是8厘米,这块菜地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公顷?

(9)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3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0)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4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行驶多少千米?

六年级数学毕业考试比例应用题练习题相关

比例应用题 第2篇

1、王老师用100元去买了20支圆珠笔和10支钢笔,每支钢笔的价钱和每支圆珠笔的价钱的比是3 :1。问买圆珠笔和钢笔各花了多少元?
2、甲、乙两包糖果的重量的比是4 :1,如果从甲包取出10克放入乙包后,甲、乙两包糖果重量的比变为7 :5。那么两包糖果重量的总和是多少?
3、某小学男、女生人数之比是16 :13,后来有几位女生转学到这所学校,男、女生人数之比变成为6 :5,这时全体学生共有880人,问转学来的女生有多少人?
4、小明读一本书,已读的和末读的页数比是1 :5。如果再读30页,则已读的和末读的页数之比为3 :5。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5、运输队要运一批货物,已经运走的和剩下的比是1 :4。如果再运走4吨,那么运走的和剩下的比为3 :7。这批货物共多少吨?
6、甲、乙、丙三人的彩球数的比例为9:4:2,甲给了丙30个彩球,乙也给了丙一些彩球,比例变为2 :1 :1。乙给了丙多少个彩球?
7、某车间生产了甲、乙、丙三种配套机件共1280只,其中甲乙两种机件只数的比是3∶2,丙种机件比甲种多80只,丙种机件生产了多少只?
8、一批零件分给甲、乙、丙三人完成,甲完成了总任务的30%,其余的由乙、丙按3∶4来做,丙共做了200个,问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比例应用题 第3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5页正、反比例的意义和正、反比例应用题、练一练,练习二十二第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特征,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关系或反比例关系的量。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能正确地解答成正、反比例关系的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复习正、反比例关系和正、反比例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能更正确地判断成正、反比例关系的量,正确地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

二、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

1、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

提问:如果用x和y表示成比例关系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x、y是相关联的量)那么,什么情况下成正比例关系,什么情况下成反比例关系?想一想,成正比例关系和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出: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的相同点是:都有相关联的两种量(x和y),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点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中相对应数值的比值一定,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中相对应数值的积一定。

2、判断正、反比例关系。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提问:判断是不是成比例和成什么比例的根据是什么?

(2)做练习二十二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

3、判断x和y这两种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

(1)y=8x(2)y=

指出:我们根据正、反比例关系的特点,可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如果一道题里两种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我们就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根据比值相等或者积相等的数量关系来解答。

三、复习正、反比例应用题

1、做练练第2题。

让学生读题,判断每题里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问:这道题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关系,各要根据什么相等来列式解答?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突出列式的等量关系是比值还是积一定。

2、启发学生思考:

你认为正比例应用题实际上是我们过去学过的哪一类应用题?反比例应用题是哪一类应用题?怎样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指出: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要先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如果成正比例,根据比值相等列等式解答;
如果成反比例,根据积相等列等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

成正、反比例的量各有什么特点?成正、反比例量的应用题要怎样解答?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2题。

比例应用题 第4篇

教学目标

1、复习成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量的意义。

2、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能正确地解答成正、反比例关系的应用题。

3、进一步培养同学们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
确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板书课题:正反比例应用题)出示目标学生齐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意义及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一、复习概念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

3、正反比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复习数量关系

1、判断下面每题里相关联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2、每块砖的面积一定,砖的块数和铺地面积。()

3、挖一条水渠,参加的人数和所需要的时间。()

4、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和所行走的速度。()

5、时间一定,速度和距离。()

2、选择题:

1、如果a=c÷b,那么当c一定时,a和b两种量()。

①成正比例②成反比例③不成比例

2、步测一段距离,每步的平均长度和步数()。

①成正比例②成反比例③不成比例

3、比的后项一定,比的前项和比值()。

①成正比例②成反比例③不成比例

4、C=πd中,如果c一定,π和d()。

①成正比例②成反比例③不成比例

5、化肥厂有一批煤,每天用15吨,可用40天,如果这批煤要用60天,每天只能用几吨?下面等式()对。

40:15=60:②40=15×60③60=15×40

三、复习简单应用题

例1一台抽水机5小时抽水40立方米,照这样计算,9小时可抽水多少立方米?

A、题中涉及哪三种量?其中哪两种是相关联的量?

B、哪一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C、题中“照这样计算”就是说()一定,那么()和()成()比例关系。学生独立解答。

2、总结正、反比例解比例应用题要抓的四个环节

3、判断下列各题中已知条件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把已知条件用等式表示出来。

①、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②、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
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③、一辆汽车3小时行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5小时可行300千米。

④、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⑤、小敏买3枝铅笔花了1.5元,小聪买同样的铅笔5枝,要付给营业员多少钱?

⑥、甲种铅笔每支0.25元,乙种铅笔每支0.20元,买甲种铅笔32支的钱,可以买乙种铅笔多少支?

四、巩固练习

1、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如果每本30页可装订500本,如果每本比原来多10页,可装订多少本?

解:设可装订本。

(30+10)=500×30

40=15000

=15000

=375

答:可装订375本。

2、比一比,想一想,每一组题中有什么不同,你会列式吗?

(1)修路队要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60米,8天可以修完。实际前25天就修了200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实际需要多少天?

(2)修路队计划30天修路3750米,实际5天就修了750米,照这样几天就能完成?

五、拓展延伸

用正反两种比例解答:

一辆汽车原计划每小时行8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要4.5小时。实际0.4小时行驶了36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行完全程实际需要几小时?

六、全课总结

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条件和问题不管多么复杂,我们要紧扣正反比例的意义,从题中的定量入手,对应用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进行正确的判断。定量等于两种相关联的量相除,则成正比例;
定量等于两种相关联的量相乘,则成反比例。

七、板书设计

正反比例应用题

=K(一定)X×Y=K(一定)

X和Y成正比例关系。X和Y成反比例关系。

正y、反比例解比例应用题要抓的四个环节

第一、分析:可分四步。

第一步:确定什么量是一定的。

第二步:相依变化的量成什么比例。

第三步:找准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数。

第四步:解方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二、设未知数为X,注意写明计量单位。

第三、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第三、检验并答题。

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这个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能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学会比较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同时学会用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的应用题,作为一节复习课,课前我首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本课内容进行了整合,自己设计了课件,一节课下来有很多感触: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做好了以下几方面:

1、能强化正、反比例意义概念的复习,因为正反比例的意义所涉及的文字内容较多,因此,在教学中以简化的概括让学生很容易就把两个意义的核心内容记牢。

2、重视知识间的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及不同点,杜绝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混乱的现象。

3、练习设计形式多样,让学生在完成不同类型的题目中巩固知识。

4、善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回答问题,出现问题的根源所在,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5、课堂教学的连贯性较强,知识之间的衔接严密,教学层次之间过渡自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有所收获。

课后,我反复回忆了本节课,发现也存在不足之处:

1、教学时没有让学生讨论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成什么比例,老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

2、教学时不注重情感交流,应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进表扬,充分让学生表现自己。

3、讲课节奏快,对差生辅导不到位。讨论的环节和交流的环节花费的时间少,抽的学生少,导致学生没有更好的掌握怎样从关键字眼上找正反比例的特征,因此有些学生不会判断。不会判断就不会列方程。对于这节课的不足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克服缺点,不断积累有效的教学经验,争取每节课都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比例应用题 第5篇

第一题

某车间要加工2220个零件,单独做,甲、乙、丙三人所需工作时间的比是4∶5∶6。现在由三人共同加工,问完成任务时,三人各加工了多少个?

解答

甲、乙、丙三人工作效率的比=

容易看出,因为5∶4=15∶12,6∶5=12∶10,所以,由上述“甲、乙二人工作效率的比是5∶4,乙、丙二人工作效率的比是6∶5”,也可以得到甲、乙、丙三人工作效率的比是是15∶12∶10。

第二题

有两瓶同样重的盐水,甲瓶盐水盐与水重量的比是1∶8,乙瓶盐水盐与水重量的比是1:5。现将两瓶盐水并在一起,问在混合后的盐水中盐与水重量的比是多少?

解答

正确的解答是:1∶8=2∶16,2+16=18;

1∶5=3:15,3+15=10。(2+3)∶(16+15)=5:31

答:在混合后的盐水中盐与水重量的比是5∶31。

比例应用题 第6篇

(1)一幅地图,图上的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长度是多少厘米?
(3在一幅地图上,用3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600千米。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4) 运来一批纸装订成练习本,每本36页,可订40本,若每本30页,可订多少本?
(5)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 的地图上,量得东、西两村的距离是厘米,东、西两村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6)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7)一幅地图,图上的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8)在一幅比例尺是1:4000 的平面图上,量得一块三角形的菜地的底是12厘米,高是8厘米,这块菜地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公顷?
(9)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3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0)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4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行驶多少千米?


推荐访问:应用题 必备 比例 比例应用题必备6篇 比例应用题(必备6篇) 比例应用题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