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点速记第1篇胸有成竹话题型,内容手法和意境。情感修辞词理解,意象思路与风格。通读纵览理文意,朦胧获取初信息。题目点意明情状,统率作品起导航。主体意象是关键,心情蓄积有积淀。主旨意蕴在诗眼,情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知识点速记集锦,供大家参考。
语文知识点速记 第1篇
胸有成竹话题型,内容手法和意境。
情感修辞词理解,意象思路与风格。
通读纵览理文意,朦胧获取初信息。
题目点意明情状,统率作品起导航。
主体意象是关键,心情蓄积有积淀。
主旨意蕴在诗眼,情脉基调显隐含。
景情事理实与虚,披文求迹寻思路。
已知信息巧利用,时间注释及前序。
身分身世与思想,柳暗花明又一庄。
含英咀华品语言,含蓄曲折捕隐含。
情理一脉有跳跃,起承转合莫放过。
景情融合出意境,形象把握出感情。
主旨思想把握准,遣词炼字诗有神。
立场观点与态度,思想倾向有表露。
古典常识勤积累,知识常规君莫违。
干戈烽火指战争,月亮婵娟与蟾宫。
金乌东曦指太阳,乌兔漏箭喻时光。
兰舟樯棹代指船,书信鱼雁简札笺。
物象传情珠有泪,物是人非人空醉。
柳笛雨月北雁飞,鹧鸪杜鹃人憔悴。
以水喻愁不罕见,托物言志不片面。
景语情语不分家,拨云见物有余暇。
常见主题有门道,顺理成章露一招。
自然风光基调新,乐景乐情把握准。
别诗分清主与客,时间场景莫放过。
边塞戍卒多哀怨,暮鼓羌笛诉肠断。
干戈涂炭闹兵荒,历史背景记心上。
报国请缨路无门,怀才不遇伤忠心。
怀古凭吊人和事,昔胜今衰流涕泗。
他乡月明思亲人,景情相生不可分。
咏物寄兴尽余情,托心于物道心声。
词中共性有风格,花间豪放与婉约。
边塞山水与田园,独树一帜有特点。
同一作家法固定,枝外生节有个性。
词法句法要明察,修辞借用有变化。
专用术语勤积累,有备而来谁怕谁。
开放鉴赏君莫怕,自圆其说思路阔。
敏锐挖掘信息点,机警捕捉切入点。
多答点数抓关键,撒网捕鱼有分赚。
重点条目排在前,次要信息接尾连。
思路清晰要点准,精心梳理心平稳。
重点内容讲具体,物我合一咀嚼细。
熟读成诵多积累,水之就下莫用推。
语文知识点速记 第2篇
一
文章的一个中心——每篇文章、每个片断训练都有一个中心,把握中心,对理解文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散文的一个特点——形散而神聚;议论文的一个中心论点;小说的一条主线。
二
两种通讯——初中教材涉及的通讯,只有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种修辞——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说明文的两种说明对象——实物说明和事理说明;议论文的两种论证方法——立论和驳论;议论文的两种结构——逐层深入记述叫“纵式”和并列展开论述结构叫“横式”;词按词性分两大类——实词和虚词;句子从成分上分两种——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从句子的判断上分为两种——肯定句和否定句;从主语所处的地位分——主动句和被动句;从句子的结构上可分——单句和复句;散文在艺术表现上的两个方面——细处落笔,小中见大,能于极小中独见其大,和侧面暗示;破折号的两种作用——转折和诠释;小说的两种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议论文的三段式——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说明文的三种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小说的三在素——人物、情节、环境;读报的三种方法——选择浏览、略读和精读;报纸的三主体——消息、通讯和评论;消息的三标题——引标、主标和副标;三种新闻——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新闻的三个特点——报道及时、事实说话、内容简明;新闻的三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读报要重视的三个方面——重大新闻和重要评论、与我有关的文章、我特别喜欢的文章;省略号的三种作用——表示文中的省略部分、表示话语中没有说完的部分、表示断断续续中话语的停顿;句式的三种变换——主动句与被动句之间的相互变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相互变换,意思相同而说法不同的句子之间的变换;唐代的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四
四种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句子的四种语气——疑问句、祈使句、陈述句和感叹句;疑问句的四种类型——是非问、正反问、选择问、特指问;引号的四种作用——文中的引用部分,特别指出注意的部分,表示讽刺,表示特定称谓;议论文的四种论证方式——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纵式议论文结构的变种——起、承、转、合;写读后感要注意的四个字——引、议、联、结;普通话的四种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水浒传》(施耐庵)、《三国演义》(罗贯中)、《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按写作先后顺序排列:水山(三)夕(西)阳红]。
五
文字的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消息的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消息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说话要注意的五个方面——声调、速度、停顿、语态、表情。
六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单句的六种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六类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语气词;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及假借。
七
七个文言虚词——之、乎、者、也、矣、焉、哉;复句的七种类型——并列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记叙文的七种开头——自然式、引用式、写景式、议论式、比较式、例述式、触景生情式;记叙文的七种结尾——自然式、点题式、烘托式、决心式、号召式、疑问式、重现式;文人笔下的七种情感——喜、怒、哀、乐、忧、伤、恐。
八
初中生要掌握的八种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和曾巩。
九
说明文的九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语文语法口诀
名词:
人和事物各有名,万千名目可辨清。表示名称即名词,具体抽象有不同。
时间空间和地点,方向位置有专称。主宾定谓都可作,名词具有多功能。
动词:
世间万物皆运动,于是动词相应生。行为动作和发展,存在消失与变更。
心理活动及判断,一概可作谓语用。能愿趋向两动词,配合谓语意更明。
形容词:
人有特征物有形,修饰动名靠形容。事态动作有性状,描摹性状用形容。
形容词语极丰富,准确修饰需深功。形容词语功能多,主要充当状谓定。
整数前加老第初,排列顺序是序数。分数倍数表增加,减少只能用分数。
数词:
数词即为表数目,确数概数和序数。确数包括整分倍,不定数目是概数。
量词:
表示单位量词全,单位各异按习惯。事物行动作统计,物量动量分两款。
量词数词相结合,数量短语功能全。动量短语居动后,物量短语在名前。
代词:
代词代替人事物,按照作用分三族。人称代词我你他,咱们自己和大家。
疑问代词谁什么,进地性状数如何。提示代词这和那,每名某另别其他。
副词:
副词修饰动与形,范围程度与时间。肯否估计与情态,语气频率用法全。
稍微没有全都偏,简直仅仅只永远,已经曾经就竟然,将要立刻刚偶然,
渐渐终于决忽然,难道连续又再三,也许必须很非常,最太十分更马上,
越极总挺常常再,屡次一定也不还。时名副名看加在,名前可加副不来。
前很后名都不行,单独回答更不能。
介词:
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助词:
结构助词的地得,时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啊吧呢,他词后边附加义。
连词:
和同与跟关中间,或者以及带关联。介词连词难分辨,换位不变才是连。
句子成分: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定语常在主宾前, 谓前是状谓后补。
定的状地得后补, 形式标志要记住;遇到格式有变化, 仔细分清莫含糊。
语文知识点速记 第3篇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適: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54、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
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
59、鸡栖于 (《君子于役》) :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
第一册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初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初中语文简答、默写复习资料汇编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的 ,绿绿的” 。写尽了春草的质感、颜色和活力。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老舍《济南的冬天》)
综合专题部分
1、根据下面各句的内容或提示,概括出相应成语。“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 概括出“三顾茅庐”; 《扁鹊见蔡桓公》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蔡桓公的悲剧是由于“讳疾忌医”造成的;《桃花源记》结尾写刘子骥打算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为:“世外桃源”; 《木兰诗》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后人概括为一个成语“扑朔迷离”。
2、写出古今诗文中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
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顾炎武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语文知识点速记 第4篇
(一)
古诗鉴赏不畏难, 考纲要求烂心间。
表达技巧和形象, 思想内容加语言。
素质修养固根本, 神游于古想联翩。
诵读咏叹兴会至, 语言突破发先端。
平仄对仗适格律, 押韵也使语序缠。
语言风格有特质, 术语种类要记全。
质朴清新别绮丽, 简练隽永意味先。
诗中意象无限广, 主客相融滋味长。
离愁别绪托折柳, 望月怀远尽思乡。
竹菊梅兰君子范, 春草无涯友情芳。
燕飞世迁夫妻苦, 杜鹃啼血寄凄凉。
蝉鸣高洁虫悲误, 鱼传尺素鸿雁忙。
凡此种.种难尽举, 骚人寓意话衷肠。
分门别类条理化, 意境初解识诗章。
抒情方式要记清, 直抒胸臆显爱憎。
更兼触景生情意, 融情入景风雨惊。
托物言志诗魂寄, 尽吐块垒见真情。
侧陪正面静衬动, 乐景哀情反相成。
烘云托月手法老, 虚实结合更鲜明。
双关互文兼对仗, 铺陈排比并比兴。
跨过表达技巧隘, 评价顺水有乘风。
思想内容怎评价?胸存类型不驳杂。
写景寄旨表不群, 咏物抒怀写高雅。
羁旅行役寻常见, 思亲怀乡拟不差。
故道长亭别情重, 多言不忍少旷达。
怀才不遇思明主, 舒啸山水访道家。
咏史写人堪自比, 借古讽今漫叹嗟。
边塞风火燃诗意, 或欲建功或挞伐。
对号入座须谨慎, 莫让定式缚自家。
古诗浩淼如烟海, 读品思评四步法。
如今识尽个中味, 居高临下六分抓。
(二)
一看题目明含义。二看作者悟情志。
三看背景知来历。四看意象析主旨。
五看典故解用意。分析风格与手法。
时代、流派要牢记。诗经表现是现实。
楚辞浪漫多比喻。汉代乐府很灵活。
北魏风骨颇大气。两晋山水寄情意。
陶潜首推属第一。南朝爱情缠绵意。
北朝边塞铿锵诗。唐代鼎盛两高峰。
李诗浪漫杜现实。白诗兼备李杜风。
无题含蓄刘禹锡。初唐清新有四杰。
晚唐哀婉数李煜。词生唐代兴于宋。
豪放、婉约两分枝。苏词、辛词多豪放。
高歌“大江东去”。低吟“廉颇老矣”。
婉约首推李清照。国恨家愁蕴笔底。
元代诗型有变异。曲中可寻诗痕迹。
明清诗作讽现实。锋芒毕露抒胸臆。
古诗源远一脉承。多吟、多背、多深思。
语文知识点速记 第5篇
内容
自古诗歌常写景,景情相生第一种。
边塞生活多磨难,惜别伤怀遥思念。
怀古咏史吊前贤,壮志难酬空自怜。
目睹耳闻收眼帘,即事感怀时世惨。
羁旅情怀备煎熬,行役戍边心日劳。
形象
天生我材必有用,洒脱豪放显个性。
泪沾青衫忧民怨,推己及人见一斑。
相见时难别亦难,儿女情长泪涟涟。
山村风光隐田园,胜友欢聚乐忘返。
不拘一格重抖擞,良才难得信难求。
情感
桃花潭水深千尺,离愁别绪话情丝。
桥边红药悲黍离,物是人非叹惋惜。
佳节思乡身为客,明月千里归渐迫。
春风骀荡明日花,怀古凭吊寄天涯。
商女不知亡国恨,讽喻时政热肠人。
但使龙城飞将在,报国情怀入梦来。
玉壶冰心送亲友,临行壮别一壶酒。
语言
质朴又平实,天然去雕饰。
白描真且深,平易又近人。
隽永出灵气,悟性托含蓄。
诗画境开阔,生动自生色。
色彩多绚丽,变幻生飘逸。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分得清,记叙描(写)议(论)与抒情。
记叙方式不单一,事后必然有余情。
景物描写切注意,借景托物常寓情。
具体方式咀嚼细,比喻比拟和象征,
夸张衬托和借代,抑扬关系虚实生。
寓褒于贬明秋毫,言此意彼擒故纵。
互文关系巧拼合,曲笔逆笔龙点睛。
含蓄美来多变幻,羚羊挂角迹难寻。
化景为情转隐晦,透视窥探断肠衷。
托物起兴套双关,语浅情深隽味永。
旁敲侧击弦外音,空谷传响哀乐鸣。
讽咏时事用曲笔,史实连线促精警。
以小见大旨意远,见微知著诉衷情。
欲言又止多伤感,欲说还休痛思痛。
眷恋伤感郁心头,黯然收笔胜有声。
风格
江山代有才人出,星河灿烂出巨匠。
豪放高唱须铁板,婉约妙龄来浅唱。
屈原绚丽与沉雄,三曹慷慨兼顺畅。
渊明寄情山与水,恬淡自适心内旷。
子昂愤激兼慷慨,李白飘逸又顺畅。
王维恬然又含蓄,诗中有画有暗香。
浩然恬静又浑健,语淡情浓蕴味长。
杜甫沉郁又顿挫,乐天流丽又顺畅。
商隐典丽寓幽婉,杜牧明丽加俊爽。
苏轼豪放又旷达,弃疾深沉又豪放。
柳永伤感又缠绵,陆游流畅又雄放。
清照凄婉多清丽,姜夔崎拔注感伤。
致远清俊又酣畅,汉卿泼辣又清爽。
景臣新奇出辛辣,养浩警僻又深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