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汇编9篇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第1篇新蕾英语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的`是第一单元Let’s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掌握单词后,我试着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图片描述教室。如:Look!This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汇编9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汇编9篇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第1篇

新蕾英语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的`是第一单元 Let’s 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掌握单词后,我试着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图片描述教室。如:Look! This is my The fan is The wall is The computer is ……I like my 首先,我示范一次;
第二次复述的时候,我鼓励学生跟着我说;
然后让学生进行同桌练习;
最后才让个别学生展示。刚开始,学生总是不愿意举手,害怕说错,只有几只小手跃跃欲试,但让他们站起来说时,句子总是说不完整,不是漏“the”,“ is”,就是少了说“ my”,我不得不帮他们一一纠正。可是,轮到下一个学生,又出现相同的错误。于是,我留几分钟让学生进行同桌练习,经过努力,学生们终于越说越顺,很少人在说句子时漏这少那的了,而且举手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不再胆怯。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第2篇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我在教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首先讲授新单词,然后学习句子问答:Who"s your art teacher ? What"s he like?紧接着是读句子找出正确人物、听录音画圈,最后是读并且编对话。

在本节课中成功的地方是学生比较好得掌握了句子回答,但是在听录音画圈上表现却不够好。在教单词时,我只是教高的和矮的时选了两名同学进行比较教学,而在学别的"单词时却没有这么做,是由于选不出有特征的学生进行对比!如果找到那些学生,那么,上课的效果将更好。在回答句子上几乎每个学生都会回答,这是由于反复练习的结果。在听力的表现上,却不理想,可能是学生平时听少了,因此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训练,争取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学生也会编简单的对话,主要是了解了对话的意图,并对少数单词进行替换,尽管是第一次做这种训练,但还是成功的,是由于学生掌握了句子的回答,这在今后的教学中因继续发扬!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第3篇

听力部分(40分)

一、听录音,选出你听到的单词。(每小题2分,共10分)

( )1、 teacher marker this

( )2、 many marker have

( )3、 pen pencil case pencil

( )4、 name his four

( )5、 Canada China five

三、听录音,圈出你听到的数字。(每小题2分,共10分)

四、小朋友,在你听到的句子后面画“☆”。(每小题3分,共15分)

1、A、Where is the blackboard ? ( )

B、Where is your book ? ( )

2、A、What’s her name? ( )

B、What’s his name? ( )

3、A、There it is ? ( )

B、It is ( )

4、A、Bye—bye! ( )

B、See you later! ( )

5、A、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 ( )

B、How many chairs do you have ? ( )

五、找朋友,连一连。(每小题2分,共8分)

六、帮小蜜蜂完成单词。(每小题2分,共10分)

七、我会用英语写数字。(每小题3分,共9分)

1、1,3,4

2、1,1,2

3、2,5,1

八、在世博会上,你是怎样跟外国朋友说的?(每小题2分,共12分)

( )1、很高兴见到你。

A、What’s this? B、Nice to meet

C、How are you?

( )2、你好吗?

A、What’s your name? B、I’m

C、How are you?

( )3、你叫什么名字?

A、What’s your name? B、My name is

C、Nice to meet

( )4、再见!

A、How are you? B、Good—bye!

C、This is a

( )5、谢谢你!

A、See you B、Thank

C、How are

( )6、一会儿见!

A、See you B、Thank

C、Bye—bye!

九、将能够组成对话的两句话连接起来。(每小题1分,共6分)

十、根据短文意思,补全对话。(每小题2分,共10分)

A:Hi ! My name is 1

B: My name is 2

A: Fine, 3

B: 4 Nice to meet

A: 5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第4篇

二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Welcome to Xinyu》

开学快一个月了,第一单元的教学也差不多要画上句号了。回想一下,自己有几个方面的感想。

首先,教学方面。

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新余本地的几个景点 Fairy Lake, Baoshi Park, Gym, Wetland Park和 Jiyang 句型教学有“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等。这个单元确实比较难学,于是我是这样设计的,由于是常用问候语,在第一节课我先把“How are you?”这一句型通过对话形式教给了学生,并让学生通过我问你答的形式开火车操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来练习,之后的每一节课里,我们都可以运用此句型进行问候,这样,之前会与不太会的学生也就都可以得到反复的训练。而对于单词教学,由于是学生都耳熟能详的地点,我设计了喜羊羊小导游带我们去景点玩的方式导出,并让学生通过通关密码猜景点,这样学生不仅兴趣浓厚,上课也更认真了。

其次,教学辅助手段方面。

学校目前创造条件给大部分班级都配置了白板上课,这对我们老师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利用条件。作为年轻教师,我自认为更应该走在现代科技的前沿,所以和其他老师一样,我也开始了我白板教学的生涯。由于这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新余的几个重要景点,于是我在每个通关阶段设计了白板专有的`拉动幕布、黑板擦除和点击方块淡出等手段出示不同景点,并让孩子们自己上台操作,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个个兴高采烈,一个个都不再畏惧这些原本难学的单词了。白板的功能确实强大,它帮我这教学上诸多不足的新老师也弥补了很多,以后我也一定会进行更多尝试,体会更多白板教学带来的快乐。

最后,反思方面。

虽然第一单元的教学还算顺利,但是自己还是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还是很难照顾到所有学生,课堂上有开小差的学生自己有时候为了赶进度也没注意到,还有单词句型的教学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像姐妹们学习的,也希望大家多多帮我这个小卒之辈提建议,多多益善啊!哈哈O(∩_∩)O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第5篇

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新授课。重点是学习六个新单词和两个新句型:
Who’s she/he? ----She/He is…,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侧重在如何用She/He is…来介绍人物。本课的难度所在:

其一、学生虽然在一二年级已经学过了英语,但掌握的单词量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水平不高。

其二、在课堂中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点进行交际是本节课的重点。

其三、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喜欢表现自己,但他们注意力很难保持长久。

其四、She和He的区别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容易混淆,从点到面,如何将枯燥的内容变有趣。

本节课成功的.关键是能把握住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能在学习新知后,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很好的口语表达,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整节课我通过用眼神的提示、语气加上肢体语言让学生明白每一步要做什么,时时给学生以鼓励,让学生变得更自信。从而使课堂活起来了。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内容贴近生活,我用多媒体出示学生喜爱的人物,如著名演员成龙,我国出名的运动员刘翔、郭晶晶、张怡玲、杨威,以及我的家庭合照等等图片,让学生巩固句型“Who’s he/she?He’s/She’s…”,通过在板书上的区别(she用红色,he用蓝色)、连线练习以及操练等形式,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去领会去理解she和he。在操练句型和单词时,我设计了一个game---London Bridge由于同学们第一次玩这个游戏,所以兴趣高昂,都愿意积极参与游戏,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被展示了出来,效果较好。然后接着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全家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合作学习。从而,达到巩固及扩展知识的目的。拓展学生视野,通过对家人的询问及介绍来巩固知识,发展学习,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节课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通过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乐、图像、实物等手段,创造具体、形象、直观的审美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优化了学生的认知活动。在课堂上利用歌曲、chant、游戏等教学活动,去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愉悦感,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利用拍节奏、做动作等手段教学单词,体现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轻松地掌握单词;
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学单词的方法创设了真实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迅速排除难点,把握重点,掌握英语知识。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教育学生要热爱父母,热爱家人,热爱自己的家庭。

本节课美中不足的是:在操练句型:Who’s she/he? ----She/He is…时间过少,学生输出量不大。如果能够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操练,或利用本班学生的现成资源进行操练,效果可能会更好。

教学建议

本学校是一所镇区农村学校,学生学习英语的氛围较差,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是在学校,回到家里没人可教,因为家长都不懂英语,因此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特别是口语方面非常薄弱。因此建议其他教师在使用本课例时,有针对性的作一些调整,如果基础较好的学校,可以在内容上适当添加词汇“grandmother/grandfather/son/daughter…”,有实物投影的学校,在学生介绍家庭成员时,可以让学生把相片直接投影出来介绍,这样其他学生看的更清楚,模仿得更好,就能说得更好。

希望这个课例能给各位同行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帮助。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第6篇

四年级英语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单元,围绕师生谈论学习的科目和课表展开话题,单元主题与学生们每天在学校里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密切相关,题材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语言的交际性很强,有利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增强学习兴趣。

根据一般的教学顺序,我们倾向于先教学Story time的`课文对话。可是由于本单元的课程类词汇较多易混淆,且有的不易记忆,考虑到学生刚刚从假期回归课堂,对于紧张的学习生活多多少少还存在不适应的现象,所以在第一课时安排了重点句型和单词的教学,以及Fun time的调查环节,以便让学生在新授完毕之后及时进行运用和巩固。

第一课时,首先用应景的Welcome back to 和Nice to see 向学生们问候。有些学生立刻回忆起welcome的意思和以前学过的很类似的Nice to meet 我及时用手势将back的含义做了解释,学生结合目前的情境很容易理解。然后讲解Nice to see 和Nice to meet 的使用区别。接下来出示一首和本课新授内容相关的小诗We learn English, Aa, Bb, We learn Maths, one, two, We learn Music, Do, re, We learn Art, draw you and 原本的课件中这首小诗每个学科名称后面都有中文注释,但是我觉得学生完全可以根据第二句来猜测出意思,便将中文注释删除了。事实证明,学生的确可以根据上下文领会其义。教授单词过程中,发现Art当中的[a:]有的学生总是发成[ei],所以就将car一词写在旁边方便他们联想记忆。另外Science和subject是学生读起来觉得比较困难的单词,我将这两个词拆分成音节教他们一部分一部分跟读,降低难度。Fun time调查环节是关于What subject do you like?让学生相互询问并在表格中记录他人答案。这一环节学生很感兴趣,讨论的非常热烈。

在第二课时的指导阅读理解时,我有意识的进行任务型教学,引导学生勾画关键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并以此为契机,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理解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但本单元的Story time当堂表演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练面不够,有一部分学生始终没有参与进来,在练习中也反映出对所学内容的不熟练和不确定,我在巡视过程中鼓励学得好的孩子带着一部分后进生一同操练。

本学期开始进行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学习,相较于辅音字母来说,这个更不易感知,教Sound time时,学生举的例子五花八门,虽然有字母Aa,但是发什么音的都有。我带他们观察口型,体会发音,到了下一课时,学生对于发音的感知比前一节课有了进步,知道先自己读了体会一下来判断是不是,而不再盲目发言了。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第7篇

庙滩镇小学 蒋小华

本部分学生学习的核心句型是I’m from ….课本通过新学期新学生与大家见面,学生之间做自我介绍的情景,让学生感知该句型的语义及语用情景。

教学目标是:1、 听懂会说 We have two new friends I"m from ;
2、 掌握 I"m 句型.;
3、认识美国 、加拿大、中国的国旗,并会介绍自己。重点句型是We have two new friends I"m from the 难点是Welcome的发音。

一、本节课成功之处:本节课教学的句型是学生身边的情况,新学年开始有转来的新生,教师通过实际情况来展开教学。介绍We have two new friends today。同时师伴随着鼓掌的手势说Welcome。师:I am from Miao Where are you from?引导生说I am from Miao 学生理解了句子意思,学习兴趣比较浓。学生通过模仿跟读很快会运用这个句型了。通过播放教学光盘理解句意,跟读教学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使得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操练时出示不同国家的国旗,教学USA ,UK, Canada, China学生兴趣很高,掌握得也比较好。整个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发挥了小学生爱说、善于表现的优势,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总的来说,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具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中熟练地掌握了新句型,使学生少走了许多弯路,并且能灵活自如地将所学语言知识运用起来。

二、不足之处:由于小学生习得语言知识的有限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突破重难点。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句子太长会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应把较长的句子采用逐词叠加的方式来进行教读,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新学的内容。本节课教学中仍存在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如虽然教学效果比较好,但我感觉在USA ,UK, Canada, China的呈现这一环节上形式有些单一,还不够吸引学生。教学内容的呈现过程很重要,它关系着学生学习的欲望,兴趣。还有少数学生单词的形学生没记住,只会说,比如我说汉语学生说英语说的好,但让其单词和图片连线少数学生不会了。

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单词卡片,让生认读,活动中再让生单词和图片匹配,再有要注意教学内容呈现形式的新颖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如,有的英语教学指令还不够简洁,有些只有个别优秀的学生才能听懂,为了使学生能明白,也只能把这些指令翻译成中文。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第8篇

《语文园地一》共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是一首谜语诗,将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巧妙地镶嵌在谜语诗中,易于学生诵读识记。“字词句运用”安排了3组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引导学生在比较字形中理解笔画的重要地位,让学生在区分中巩固。“书写提示”一是提示写字时的书写姿势,二是提示“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咏鹅》,引导学生学习积累经典诗文。“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一个童话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让学生在有趣的听唱活动中和大人一起读故事,体验课外阅读的快乐。教学重点为会写“八、十”,区分三组形近字,了解汉字“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按规则书写汉字,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咏鹅》。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识字加油站”。整体感知,理解谜语诗。教师逐句诵读,创设情境,请学生猜猜谜语诗写的是什么,并说说理由。理解与“雪花”有关的词句,如“片、飞人、无数、飞人水中都不见”。诵读谜语诗,识记生字。以范读、听读的形式诵读谜语诗,将谜语诗读准确。在此基础上,学习5个生字,出示这5个生字的**数字,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识记生字。书写汉字,领悟规则。教师示范书写“八”,点拨先撇后捺。学生容易把“八”写成“人”或“人”,教师引导学生编编顺口溜加以强化,如“撇低捺高留小口”。教师示范书写“十”,强调先横后竖,请学生先书空再尝试书写,教师点评。

“字词句运用”。教师引导学生区分3组形近字。采取多种方式如:比较识记、猜字游戏、组词练习,画画、表演等多种方法描述汉字外形,但不能读出汉字字音,由全班同学猜汉字,例如:学生展示“日”――高高挂在天空,发出万丈光芒,外形像个圆盘,好比一个火球。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认清了字形,理解了字义。

二、成功之处

注重书写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写字时要求的书写坐姿及执笔姿势,让学生示范演示,教师特别强调执笔姿势:“执笔离笔尖一寸,大约两个手指距离;
胸离桌子一拳;
眼离桌面一尺,大约一个手臂的距离。”指导学生书空同组的两个汉字,发现两个汉字共同的笔顺规则:“从上到下”“先横后竖”。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生字中,哪些汉字也有“从上到下”或“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和大人一起读”是一个全新的栏目,需要家校之间的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开展,由于教师课前对家长沟通不足,导致学生朗读效果不好。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在开学之初利用家长会的时间,将这个栏目的编排意图介绍给家长,并对如何与孩子共同阅读做一些具体的指导,引导家长重视阅读,并关注孩子的阅读状况。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第9篇

《测量》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毫米和分米。《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为了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思考空间,敢于放手让他们实践,培养创造性思维,因此,本节课教学中我创造性地安排了一些让学生量一量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开展推理和想象,使他们体会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首先,我拿出准备好的粉笔、铅笔,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它们的长短,然后实际测量一下,看谁估计得准确。接下来我拿出10厘米长的硬纸条,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从而引出“1分米”的概念。认识了“1分米”之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找一找”的活动,看谁能发现身边“1分米”长的东西。孩子参与测量活动的热情特别高,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了深入地思考问题。

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我还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自始至终,学生都在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学生的兴致很浓。

在一节课中,比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活动”,是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经历、体验、感受”,在某种程度上要比单纯知识的学习重要得多,“知识易忘,能力永存”;“学生”应当在教师心目中占第一位,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当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我想,“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推荐访问:上册 英语 汇编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汇编9篇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汇编9篇)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全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