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8篇)

篇一:对照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整改材料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服务人民、推动发展的根本要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还存在政绩观偏差,导致工作效果不佳,群众满意度不高。本文将从原因分析入手,提出整改措施,以期帮助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一、存在的问题

  1.政绩观偏差。一些领导干部过于关注短期利益,忽视长远发展,追求“显绩”而忽视“潜绩”,导致工作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2.政绩观错位。一些领导干部过于关注个人升迁,将政绩作为晋升的“敲门砖”,导致工作重心偏离群众需求。

  3.政绩观短视。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战略思维,对工作缺乏深入研究和科学规划,导致工作难以持续有效推进。

  4.政绩观虚化。一些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对政绩的追求过于表面化,忽视工作实质,导致工作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果。

  二、原因分析

  1.政治素养不高。一些领导干部政治觉悟不高,对党的宗旨和群众需求认识不足,导致政绩观偏差。

  2.权力观扭曲。一些领导干部权力观不正,将权力视为个人谋利的工具,导致政绩观错位。

  3.能力不足。一些领导干部缺乏科学决策和战略思维能力,对工作缺乏深入研究和科学规划,导致政绩观短视。

  4.考核机制不健全。当前的考核机制过于注重GDP等量化指标,忽视群众满意度等质化指标,导致领导干部政绩观虚化。

  三、整改措施

  1.加强政治教育。通过开展党的宗旨教育、群众路线教育等,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2.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健全以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引导领导干部关注长远发展,重视“潜绩”。

  3.强化权力观教育。通过开展权力观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正确看待权力,树立为民服务的权力观。

  4.提高领导干部能力。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和战略思维能力,为树立正确政绩观提供能力支持。

  5.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确保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践行正确政绩观。

  总之,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服务人民、推动发展的根本要求。只有通过加强政治教育、完善考核机制、强化权力观教育、提高领导干部能

  力以及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等整改措施,才能帮助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为人民群众谋取更多福祉。

篇二:对照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

  

  对照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不足范文

  一、前言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政治品质。正确的政绩观是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的政绩观,也是检验一个党员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党员干部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存在的问题

  1.政绩观存在偏差。一些党员干部过于注重短期政绩,追求“显绩”,忽视“潜绩”,导致工作重心偏离群众需求,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工作作风不实。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深入基层,不深入群众,不解决实际问题,导致政绩难以得到群众的认可。

  3.缺乏担当精神。一些党员干部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缺乏担当精神,不敢负责,不敢碰硬,导致工作难以推进,政绩难以实现。

  4.政绩考核机制不完善。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政绩考核机制过于注重GDP等硬性指标,忽视了群众满意度、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软性指标,导致一些党员干部过于追求短期政绩,忽视了长远发展。

  三、原因分析

  1.缺乏正确的政绩观教育。一些党员干部对正确的政绩观认识不足,缺乏对党的宗旨、群众路线等方面的深入学习,导致政绩观存在偏差。

  2.工作作风不实。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深入基层,不深入群众,不解决实际问题,导致政绩难以得到群众的认可。

  3.缺乏担当精神。一些党员干部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缺乏担当精神,不敢负责,不敢碰硬,导致工作难以推进,政绩难以实现。

  4.政绩考核机制不完善。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政绩考核机制过于注重GDP等硬性指标,忽视了群众满意度、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软性指标,导致一些党员干部过于追求短期政绩,忽视了长远发展。

  四、对策建议

  1.加强政绩观教育。通过加强政绩观教育,提高党员干部对正确的政绩观的认识,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2.改进工作作风。通过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提高政绩的群众满意度。

  3.强化担当精神。通过强化担当精神,引导党员干部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推动工作取得实效。

  4.完善政绩考核机制。通过完善政绩考核机制,将群众满意度、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软性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引导党员干部注重长远发展。

  五、结论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政治品质。通过加强政绩观教育、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担当精神和完善政绩考核机制,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党员干部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不足,推动党员干部更好地服务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篇三:对照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正确的政绩观对于政府和领导干部来说至关重要,它关乎着政府的形象和形势的稳定。然而,在现实中,还有一些地方存在着政绩观不正确的现象,甚至存在一些偏差。本文将围绕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进行探讨,旨在对此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推动政府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一、存在的问题

  1.功利性政绩观: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功利性政绩观,只追求眼前的利益和短期成绩,忽视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和民众的根本利益。这种功利性政绩观导致了政绩评价体系的扭曲,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工作效果。

  2.重标新立:一些地方政府存在“重标新立”的现象,追求新的政绩目标,而忽视了原有的政绩,导致政绩目标的频繁变动和政绩积累的不足。

  3.数量至上: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政绩观存在着数量至上的倾向,只追求数字化的政绩,而忽视政策的深度和广度,导致政绩的真实性和可持续性受到质疑。

  4.急功近利:一些领导干部在履职过程中,只追求急功近利,忽视政策的长期效果和社会的长远利益,导致政绩观存在严重的功利倾向。

  二、整改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政府和领导干部应加强正确的政绩观的理论学习,深刻认识政绩概念和内涵,提高政绩观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严格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客观的政绩评价体系,强调政绩观的客观性和长期性,充分体现政策的深度和广度,避免强调数量的政绩观。

  3.加强政绩验收: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政绩的验收和公开透明,建立健全的政绩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推动政绩观的真实性和可持续性。

  4.强化长期规划:政府和领导干部应强化长期规划,坚持以民生为中心,深入开展全面发展规划,提高政绩观的长远性和科学性。

  5.加强党内监督:加强党内监督,对政绩观不正确的党员干部进行及时纠正和教育,维护党的形象和政府的正常运转。

  三、结语

  正确的政绩观是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关乎着政府的形象和形势的稳定。然而,在现实中,还存在着一些政绩观不正确的现象。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政府和领导干部应从理论学习、评价体系、政绩验收、长期规划、党内监督等方面入手,加强政绩观的理论学习,建立科学、客观的政绩评价体系,加强政绩的验收和公开透明,强化长期规划,加强党内监督。只有如此,才能够有效地推动政府和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四:对照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在政府工作和社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将就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1论功行赏不够公正

  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政绩评定的标准和方法存在较大的不公正现象,容易使得政绩评定产生偏离。一些政绩不佳的官员,因为得到上级领导的特殊关照,而获得了不符合实际的奖励。

  1.2盲目追求政绩

  为了追求政绩,一些官员和部门会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例如篡改数据、虚报工作成果等,以达到政绩考核的要求。这样做不仅伤害了政务的公平公正,也会造成社会资源和公共财产的浪费。

  1.3政绩观仍然存在功利性

  一些官员在履行职责时,追求的是眼前的政绩,忽视了对长远利益和社会效益的考虑。这些官员主要追求的是经济指标和政绩的表面功效,往往忽视了对于民生问题和民生工作的关注。

  二、整改措施

  2.1建立公正合理的政绩评定制度

  要加强政绩评定的公正性,确保政绩评定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评定政绩时,应该综合考量官员、部门在民生工作、社会治理、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成效,避免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指标而牺牲了其他方面的工作。

  2.2强化奖惩机制

  要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对于政绩突出的官员和部门应当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激励,而对于政绩不佳的官员和部门也应当给予相应的惩罚。这样做可以有效激励官员和部门,使他们更加注重工作实效,提高政绩评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2.3倡导正确的政绩观念

  要通过各种宣传和培训活动,倡导正确的政绩观念,让官员和工作人员明白政绩并不仅是数字和表面功效,更应当关注对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使政绩评定更加科学、合理和公正。

  2.4加强监督和制约机制

  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对于政绩评定和政绩奖惩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这样可以防止政绩评定中的不正当行为,保障政绩评定的公正和公开,从而真正落实好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工作。

  三、结语

  对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整体上进行有效的整改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从而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推动社会的长远发展。希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够认真对待这些问题,积极推进相关整改工作,为改进政府工作和社会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篇五:对照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是当前各级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正确的政绩观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生改善、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存在许多问题,如政绩观功利化、拔高、官本位等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决策和执行效果。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1.政绩观功利化

  一些政府官员在工作中追求短期的成绩和利益,忽视了长期的发展和民生改善。在项目建设和政策制定中,他们往往只看重眼前的政绩,而忽略了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的长远利益。

  2.政绩观拔高

  在政绩观忽视长远利益的同时,一些政府官员也存在着追求政绩、夸大政绩的问题。他们不择手段地追求政绩,有意无意地夸大自己的政绩,以获取更多的赞誉和利益。

  3.政绩观官本位

  一些政府官员对政绩观的理解存在偏差,他们以个人利益和政绩为中心,而忽视了人民的利益和整体发展。这种官本位的政绩观在治理中往往导致政策和决策的偏向性。

  二、整改措施

  1.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关键在于完善绩效考核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充分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和人民的长期利益,不仅仅关注短期的政绩。

  2.建立多元化的政绩评价体系

  政绩观功利化、拔高、官本位的问题根源在于单一化的政绩评价体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政绩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到政府工作的多方面成果和效果,避免政绩观的片面性。

  3.强化政府官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政府官员的政绩观问题往往与职业道德的缺失有关。因此,需要在干部教育和培训中,加强对政府官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秉公而立、廉洁自律。

  4.推进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的重要保障。只有在法治的制约和引导下,政府官员才能够真正以法律为准绳,以人民利益为中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5.在政绩观教育中注重实践

  政绩观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注重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政府官员才能深刻地理解政绩观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才能真正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

  总之,要解决政绩观功利化、拔高、官本位等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政绩评价体系,夯实作为政府官员的职业道德和法治观念。同时,政府部门也要为政府官员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树立和践行政绩观。只

  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篇六:对照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

  

  对照材料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坚持以人为本:政绩观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政府工作应以人民的需求为导向,关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民生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坚持科学发展:正确政绩观要求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要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避免盲目追求GDP增长,确保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3.坚持创新驱动:正确政绩观要求我们发挥创新在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要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面的创新主体发挥作用,形成全社会创新的良好氛围。

  4.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政绩观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全社会活力。要深化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

  5.坚持依法治国:正确政绩观要求我们加强法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全民法治意识,保障人民权益。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防止滥用职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6.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正确政绩观要求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查处腐败问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要加强党内监督,严明党的纪律,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7.坚持民主监督:正确政绩观要求我们发挥人民代表大会、政协、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等各方面的监督作用,加强对政府工作的民主监督,确保政府工作的正确方向。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推动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

篇七:对照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

  

  对照材料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

  树牢实干实绩“风向标”。政绩观既检验“德”,又体现“才”,与选人用人标准是内在统一的。要严格政治标准,坚持事业为上,突出实干实绩实效,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的重要标准。建立“赛场选马”机制,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定期分析研判机制,经常性深入产业项目、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实践一线了解干部活思想、真情况和群众认可度、工作真业绩,结合干部日常表现、重大事件发生时的表现和一贯表现进行比选择优,真正把既有本事又干实事、既有政绩又有政声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坚决不用那些搞虚假政绩、泡沫政绩、门面政绩的干部,树牢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的鲜明导向。

篇八:对照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当前的工作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加强对政绩观的正确引导和践行。

  一、存在的问题

  1.政绩观功利化。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工作中过于注重短期成果,追求“花拳绣腿”式的表面政绩,而忽视了长远发展的规划和实际效果。这种功利化的政绩观容易导致浮夸风气和形式主义,影响了工作的深入开展。

  2.政绩观片面化。有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只关注数量指标,忽视了质量和效益,片面追求“数字”上的政绩,而忽视了对人民群众实际利益的解决。这种片面化的政绩观容易陷入“只顾眼前”、“只看表面”的误区,忽视了问题的本质和深层次的解决。

  3.政绩观虚假化。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工作中夸大事实,美化政绩,虚假宣传,追求“面子工程”,而忽视了“里子工程”,形成了政绩观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和群众利益。

  二、整改措施

  1.营造正确的政绩观氛围。党和政府应加强对政绩观的正确引导,深入开展政绩观的教育培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务实守信、真抓实干、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构建风清气正的政绩观氛围。

  2.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政绩观的评价制度建设,把握政绩观的本质属性,注重绩效评价,强化质量效益导向,避免片面化和功利化倾向,建立科学、客观、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

  3.推动政绩观与人民利益相统一。在政绩观的践行中,要把人民利益摆在首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关注民生,贴近群众需求,注重提高民生保障和改善群众生活水平,使政绩观与人民利益相统一。

  4.强化执政为民的理念。党和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执政为民理念,把人民群众需求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

  增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使政绩观贯穿领导干部工作和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5.健全问责机制。对政绩观功利化、片面化、虚假化的问题,要建立健全问责机制,按照“成者为王、失者为寇”的原则,加强对责任落实的监督和督导,对失职渎职的领导干部进行严肃问责,使责任更加明确、责任更加落实,确保整改措施有效实施。

  总之,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是当前工作的紧迫任务,要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履行好对人民的承诺中善始善终。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推动工作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取得新的更大胜利。

推荐访问:对照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 践行 对照 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