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不够严
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与下一步规划
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责任压力传导不够到位。
一是市委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还比较少,特别是就逐级压实各级党委主体责任具体研究少,存在上紧下松、逐级传导压力不够的问题。二是在落实主体责任上跟踪问效不到位,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监督检查开展较少。在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方面,把案件查办单纯的靠给纪委,对违纪案件专题研究少、亲自督办少,追责力度有待加强。三是问责力度不够。问责党员领导干部主要集中在违反工作纪律方面,与问责条例要求的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X不力等问责的六种情形相比还有偏差。在追究主体责任时,担心追责过重影响单位整体工作,导致问责方式大多运用通报、诫勉等,问责利器作用发挥不够。
(二)组织生活制度落实还不到位。
一是“三会一课”等制度存在内容单一、形式呆板、质量不高、效果不好等问题。有的乡镇X组织以民主测评代替组织生活会,没有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二是民主集中制执行不认真。涉及不到自己分管的工作,班子成员发表意见少,发扬民主不够;个别乡镇党委议事规则不完善,相关制度不健全。三是党员教育管理不严格。有的基层X组织负责人对党员教育管理认识有偏差,对业务工作抓得多,安排落实多,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看作“软”指标,对党员干部教育重视不够,缺乏工作主动性。
(三)日常监督管理不够严格。
一是在惩治和预防上用力不均衡,正面教育防范抓得紧,反面警示惩治抓得还不严,震慑作用发挥不够,仍有个别部门和个人无视中央“越往后执纪越来越严”的强烈信号,依然“中梗阻”、“慵懒散拖”,一些单位和部门“四风”问题时有发生。二是日常监督管理不够严格,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内监督的多,八小时以外“朋友圈”“生活圈”“社交圈”监督的少,对违反工作纪律等一般性问题监督的多,对一些容易发生问题的岗位和关键环节监督还不严密。三是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运用不够好,特别是第一种形态运用还不熟练,对党员干部身上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重视程度不够,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效果还不明显。四是制度建设还不完善。制度制定缺乏精准性和可预见性,推进全面从严治X从以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转变的创造性、实效性还不强,制度总量还比较少,作风制度建设尚不完善的问题依然存在。五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有效管理不够,个别基层党员干部党的意识不强、党的知识匮乏、对党员的权利义务了解不深,影响了基层X组织先进性作用的发挥。
二、几点建议
(一)切实提高各级党委思想认识。
各级党委要强化思想认识,牢固树立抓党风廉政建设是本职、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失职、抓不好党风廉政建设是渎职的理念,以高度政治自觉担当起、落实好主体责任。市委带头强化党委主体责任,把专题研究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化、经常化,真正把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全力支持纪委履行监督责任,持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强力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真正把压力传导到位。
坚持“一把手抓一把手”,严格落实责任清单,健全责任体系,细化分解责任清单,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党建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中的权重,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要围绕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对管党不严、履职不到位的严肃问责,形成失职必究、问责必严的工作态势,抓出一批落实责任不力典型案件,形成强大震慑,以问责的常态化倒逼责任落实。
(三)以机制制度建设促责任落实。
开展对党的建设缺失、党员管理不规范、基层党建薄弱等问题专项整治,督导各级X组织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完善党委议事规则。对已经建立的各项制度,坚决抓好落实;对需要建立的制度抓紧建立,堵塞制度漏洞;对不科学不健全的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弥补制度缺陷,加快建立起不能腐的制度体系。
篇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不够严
在落实主体责任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牛鼻子”,直接关系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成败。
实践中,落实党委主体责任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责任意识淡薄。有的领导干部仍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具体业务,对“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满足于开个会、讲个话和签个责任状,认为这样就履行了第一责任,很少直接过问、具体研究和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工作,具体指导和检查落实不够。有的单位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空转”,对党风廉政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对主体责任的分解、落实责任情况的检查考核等推动责任制落实的具体工作,甚至向上报告落实主体责任情况都“打包”由纪委承担。
二是履责方式单一。除参加会议、照稿讲话和签订责任状外,责任分解常照抄上级文件,集中交责也只是形式上开个会,领导班子成员不知道如何有效落实主体责任。无论是年中开展的“责任制巡查”,还是年底开展的的“责任制考核”,常用方式的也就是听汇报、民意测评、个别谈话,而且一天要巡查考核几个单位,谈话走访不够细致深入,考核的主要对象也从党委
异化为纪委的工作情况,存在“走马观花”现象,很难真正发现问题,导致单位之间巡查考核结果相差无几,督促指导甚至考核也就流于形式。
三是责任追究不力。虽然建立了“一案双查”和责任追究制度,但问责追究尚显刚性不足,存在“两多两少”现象:即处理一般干部多,倒查领导干部责任少;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等组织处理多,追究纪律责任的少。有的基层单位在责任追究方面怕影响单位荣誉,不仅自己不追究责任,甚至在上级追究责任时,还通过各种方式打招呼、做工作。在实施责任追究时,没有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结果公开制度,难以保证责任追究公平公正。深化党委主体责任落实,就是要各级党委切实承担起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使命。
当前要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增强主体意识,健全责任体系。抓好党风廉政建设,首先要解决好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真正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党委总体工作,把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
一要强化担当意识。通过媒体宣传、党校主体班集中研究等形式,引导各级党委尤其是主要负责人不仅要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失职”的责任意识,还要明确专人负责主体
责任的分解、部署、考核、报告等具体事务,切实解决纪委“代做”的问题。
二要细化主体责任。要根据党委班子成员分工,进一步细化主体责任内容,让每一位成员搞清楚、弄明白哪些是主体责任、哪些是第一责任、哪些是分管责任。同时,要明确主体责任落实的任务、要求和具体措施,让其知道怎样履行责任。
三要层层传导压力。通过示范引领、集中交责、谈心说话、落实责任双报告等,将责任链条延伸至下一级,做到事情管到哪里,党风廉政建设的职责就延伸到哪里,构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二是完善督查机制,推进事情落实。加强对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的日常监督,是推进责任落地生根的重要保证。
一要树立巡审联动机制。改良党风廉政建设三级巡查机制,联合举报、案件查办情况,每年挑选3-5个单位,采取“系统查、查系统”的方法,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岗位,围绕权、钱和制度执行等事项,开展巡审监督,组织专业审计部队开展专项审计,集中发现并查处党政领导班子清廉从政、改良事情作风等方面问题。
二要探索廉政质询制度。选取全县党风廉政建设方面问题突出、工作不力的基层单位党委(党组),组织县纪委委员成立
质询组,通过现场查看、查阅资料、听取汇报、个别谈话、民主测评、询问质询等措施,查找在履行主体责任、作风建设、廉政风险防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承诺事项跟踪督促整改。
三要开展全媒问责行动。完善电视、电台、网络、报纸“四位一体”平台,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围绕群众存眷的热点筛选问政主题,组织部门领导班子向群众述职述责报告,承受群众质询评议,作出整改承诺。对承诺的问题跟踪督办,XXX不到位的严格问责。
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倒逼担责尽责。责任追究是保证党委主体责任落到实处的“撒手锏”,要形成责任分解、检查监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链条。
一要细化考核指标。对照党风廉政建设事情年度义务分化,综合县委目标考核和县纪委对基层纪检监察事情考核办法,制定《落实党委主体责任量化考核事情方案》,细化考核分值和具体要求,将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的谈心说话、廉政风险点排查、三述等事情措施,与主体责任的具体内容一并细化量化,强化实绩导向,确保考核成效公正公正。
二要完善考核办法。将实行日常检查考核与年终检查考核相结合,对责任落实情况进行常态化、全过程把握,对履行主体责任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基层党委,及时下发提醒督
办函。对“一岗双责”落实不力、重点工作推进不力、廉政纪律遵守不严的相关责任人,实施“廉政约谈”。提醒督办、廉政约谈等都记录在案,作为考核台帐,以监管和考核的紧密结合推进党委主体责任履责有痕、考核有据。
二要完善考核办法。将实行日常检查考核与年终检查考核相结合,对责任落实情况进行常态化、全过程把握,对履行主体责任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基层党委,及时下发提醒督办函。对“一岗双责”落实不力、重点工作推进不力、廉政纪律遵守不严的相关责任人,实施“廉政约谈”。提醒督办、廉政约谈等都记录在案,作为考核台帐,以监管和考核的紧密结合推进党委主体责任履责有痕、考核有据。
篇三: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不够严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存在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我是某单位党委书记。今天我来向大家汇报我单位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存在问题整改情况方面所做的努力。
一、问题分析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发现我单位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责任落实不到位。由于人员职责和工作分工不清,导致责任落实不到位,以致一些管理和监督措施没有执行到位。
2.落实情况不到位。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在一些重要环节和关键节点处的监管不够严格,责任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从而导致了某些漏洞的出现。
3.制约落实的问题。落实该项工作的“推手”不够强,缺乏相应的资金、人力和办公条件,导致工作进展缓慢,效果不佳,影响到了整个工作的顺利进展。
二、解决步骤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整改措施:
1.严格责任落实。我们对各部门负责人的工作任务做出明确规定,并形成工作日志,加强督查,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学习交
流活动,切实提高责任意识。
2.流程优化。对重要环节和关键节点处的流程采取精细化管理,对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对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切实提高流程落实质量。
3.强化资金保障。加强管理,规范经费审批流程,及时发放经费,使落实工作的“推手”得以落实,改善办公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三、整改成果
经过我们的努力,下面是我们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存在问题整改情况方面取得的实际成效:
1.责任落实得到明显改进。各部门负责人的述职报告得到了有效的细化,工作任务目标得到了明确落实,责任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2.落实情况得到明显提高。重要环节和关键节点处的流程得到了加强和优化,存在的漏洞得到修补,落实情况大幅改善。
3.整体工作效率提高。落实工作的“推手”得到了充分的补充和资金支持,落实情况进展顺利,落实效果得到了充分体现。
四、未来路程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学习和培训,切实将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单位的发展添砖加瓦,不断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篇四: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不够严
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传导不到位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一、原因及表现
一是对主体责任的理解不深入。有的领导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有关规定了解的不透彻,对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概念认识不到位、内涵不明确,甚至将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概念混淆。比如有的党员干部认为责任只是空洞抽象的概念,没有具体的内容和抓手,将责任虚化;有的认为责任担当只是喊在嘴上、挂在墙上、浮在面上,不用动真碰硬、担不担当一个样。这些对主体责任的职责定位不清,导致部分党组织一味扩大监督责任工作范围,把落实主体责任的许多实质性工作交给纪委承担,用落实监督责任来代替主体责任的落实。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乡镇纪委、街道纪工委“三转”不到位,承担着单位其他工作。
二是对主体责任重视不够。基层单位往往工作繁琐、任务繁重,业务工作量很大,单位“一把手”往往把人员力量和精力都放在中心工作上,把主体责任的落实放在一旁,甚至由副职代替履职,没有亲自做执行和推动的工作。比如说,在我区查办的郭某严重违法违纪一案中,党委主体责任落实流于形式就是首要的外在因素,其在某某镇、某某乡工作期间,没有完整、认真的上过一次党课,未深入、具体全面的开展过一次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生活长期不规范、不正常,流于形式,导致严重腐败问题的发生。
三是落实主体责任的内生动力不足。当前落实主体责任的氛围更多是在一级一级的压力传导和严肃的追责态势下形成的,部分领导干部并没有从内心深处、从履责必须的角度认识并接受主体责任,或认为是上级要求,或认为是额外任务,或认为是纪委逼着做的工作,缺乏工作动力,把“不出错”的履责底线变成履责追求,以工作太多无暇履责、没有明确的规定无法履责、没有专门的机构不能履责等借口推诿责任,导致工作到党委转个圈继续回纪委。
四是落实主体责任的工作方法单一。目前落实主体责任的主要途径还是开开会、签签字、讲讲课、表表态、提提要求,工作方法单一。虽然制定了下级党委(党组)向上级党委、纪委报告工作和“四述”评议制度,但也是以听汇报、看材料为主,内容空洞雷同,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追责问责时,手段非常有限,仅仅是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和组织处理,处理结果往往是隔靴搔痒、不痒不痛。比如有的党员领导干部认为管党治党建设党是软功虚活,落实主体责任停留在学习、开会、领会、表态、再学习、开会、领会、表态这样的死循环。
五是落实主体责任的制度体系不完善。主体责任相比业务工作来说,无法物化,难以量化,定性多定量少。目前来
说,在主体责任落实上既没有具体的执行标准,成效测评标准也很模糊。在衡量主体责任落实的效果时,往往是主观感受占据的比重较大,难以客观公正的反映主体责任落实的实际成效。而这在一定程度上还助长了形式主义,不少基层党组织在落实主个责任时,不管工作成效,把工作精力放在材料美化上,上级一来检查,就是写好工作汇报,补齐档案资料。
二、措施
一是提高干部政治站位,深化责任的本质内涵。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党委要加强教育引导,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站位,促使大家能站在政治的高度看待主体责任的落实,让主体责任是必须牢牢扛起的政治责任的观念深入人心。要紧紧扭住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不放松,把问责“利剑”坚决指向“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等问题,拧紧了管党治党的“螺丝钉”。不唯管党治党如此,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无论身处什么领域,从事什么工作,肩上的责任都是政治责任。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明责落责问责体系闭环。“有责任不明确、明确了落实不下去”可谓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党委要首先明确自身主体责任,之后再到把责任分解到党的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各工作部门,实现责任内容不断深
化,责任主体不断明确、具体和清晰。其次要督促各级党组织通过出台主体责任清单、建立责任考核评分制度等举措有力督促党员干部把责任扛在肩上。最后要通过严肃的问责,表明党委从严压实责任的鲜明态度,决不因人数多少、职务高低而区别对待。从而打造明责落责问责的完整体系。
三是促使党员干部敢于担当,激发落实责任的正能量。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到位,行动才能紧紧跟上。党委要紧盯“关键少数”,以强力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在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深处猛击一掌,粉碎了过去一些人只要权力、不要责任的错误观念,通过打下的是问责的板子,触动的是不敢担当、不愿担当的思想,落下了管党治党的责任,唤醒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将责任意识牢牢根植在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中,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培育出勇于担当、尽心尽责的浓厚氛围和政治生态,激发出落实主体责任的强大正能量。
篇五: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不够严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文(精选11篇)选题一: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一项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其核心是从党内全面落实党的主体责任,通过制度化的方式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然而,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过程中,党的主体责任落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存在责任担当不够的问题。党的主体责任应该由党的领导干部承担,但一些领导干部对党的主体责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责任担当的精神。在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情况下,相关的工作无法有效推进,导致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受到限制。
其次,存在监督不力的问题。党的主体责任需要通过有效的监督机制来保证落实,但一些党组织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力量不够,导致对主体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不力。这种监督不力的问题为一些党员干部提供了逃避全面从严治党的机会,使得全面从严治党的战果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
再次,存在法治意识淡薄的问题。全面从严治党需要依法治党,但一些党员干部对法治意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法规法纪存在模糊理解,对法律法规的遵守和贯彻执行不到位。这种法治意识的淡薄导致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中存在着法律风险,给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最后,存在思想观念转变不足的问题。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全党
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改变思想观念,但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一些领导干部的理念观念转变不到位,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存在抵触情绪,使得党的主体责任落实工作受到阻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首先,要加强党性教育,提高党员干部对党的主体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其次,要改进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加强对党的主体责任的监督力度。再次,要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最后,要加强思想教育,深入开展思想理论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拥护、支持和参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
总之,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离不开党的主体责任的落实,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责任担当不够、监督不力、法治意识淡薄和思想观念转变不足等问题。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更好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继续写:
针对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还需进一步深入分析原因,并制定更加具体的解决办法。
首先,责任担当不够的问题。这种问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中出现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一些领导干部对党的主体责任的认识不足,缺乏责任担当的精神。这可能与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工作环境有关,比如产生了“唯上不唯下”的作风,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漠视党的主体责任,只顾自己的职务和个人利益,忽略了对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认识。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党性教育,提高党员干部对党的主体责任的认识。通过开展系列培训和教育活动,使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党的主体责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同时,也要建立考核机制,将党的主体责任作为干部评价的重要指标,对履职不力的干部进行问责。
其次,监督不力的问题。监督是党的主体责任的保证,但在一些党组织中,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力量不够,在党的主体责任的落实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漏洞。这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领导干部对监督机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主动配合监督的精神;二是一些干部在工作中利用职权,干预、阻碍对自己的监督;三是一些党组织对监督工作缺少重视,没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
为解决监督不力的问题,应建立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加强对党的主体责任的监督力度。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建立健全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加强对干部的工作纪律、廉洁纪律和行为规范的监督,确保党的主体责任的真正落实。
再次,法治意识淡薄的问题。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依法治党,但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中,党员干部对法律法规的遵守和贯彻执行不到位,这主要与党员干部的法治观念不强有关。一些领导干部对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和法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法规法纪存在模糊理解,甚至对法律法规敷衍了事。
为解决法治意识淡薄的问题,要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党员干部参加法律
培训和学习,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解读,深化对法治的理解,使党员干部在实践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到依法行事、依法用权、依法担责。
最后,思想观念转变不足的问题。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全党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改变思想观念,但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中,一些领导干部对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持有抵触情绪,认为这是束缚他们权力的“枷锁”,不愿意积极拥护、支持和参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
为解决思想观念转变不足的问题,要加强思想教育,深入开展思想理论工作。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引导,通过宣传解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参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落实党的主体责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加强党性教育、完善监督机制、强化法治意识和推进思想观念转变,才能更好地落实党的主体责任,提高全面从严治党的效果。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深入贯彻落实,努力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坚强保证。
推荐访问: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不够严 党风廉政建设 主体 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