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医患小故事投稿
因为有你
医路同行
我是XXX,XXXX总医院血液科的一名医生,这是我得“医路”故事。
1、“谢谢你,但会诊还没有结束,还有患者在等待着我”
这是我对患者家属说的话,在他邀请我共进晚餐的时候。
那天会诊比较多,总共10个,看到还差最后两个的时候,已经差不多五点多了,这个患者是之前在血液科住过的患者,这次准备在眼科做手术,患者焦急的等了我一下午,我到眼科的时候,她正准备去吃晚饭,看见我拿着写的密密麻麻的会诊单,知道我也已经跑了一下午,那份焦急的心情放下了,我仔细看她的病历,又通过信箱查阅她之前的外送检查,也许是我的执着感动了她和她的爱人,她的爱人说“大夫,这么晚了,晚上我们一起共进晚餐吧”,我说“谢谢,会诊没有结束,还有患者等着我呢”,他坚持:“这么多患者,今晚真诚邀请您共进晚餐的就是我们俩”。那一瞬间,我不禁有些泪目,这话的暖冲淡了冬日的寒,我们的付出那些会诊时爬过的楼层会知道,我们的坚守那些给出的治疗建议会知道,我们医务工作者的付出,就这样,一定会一点一点走进患者的内心。
2、“你这病没那么严重,你现在最好的药是调整你的心态”
这是我对患者说的话,在他挂个号只是单纯的想找我聊天的时候
这是我一个年轻的患者,得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他总会在网上查询资料,网络带给他的是负面和消极,我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无助和
恐慌。刚给他诊治的时候,他总会问“我还能活多长时间”“我觉我是拖累,我不认为我以后会给社会或者我的家庭带来什么贡献,也许严重了,还会把好几个家庭拖入深渊”。我观察他,揣摩他说的话,我知道他的症结在哪里,我和他说“你这病没那么严重,你现在最好的药是调整你的心态”;我和他说“不如意事常**,能与人言无二三,不是你最倒霉,不是上天对你不公”;我和他说“你是闲的慌,你要尽快步入你的正常生活”。我和他讲我2014生的大病,我和他讲我对人生的感悟,我把微信给了他,跟他说“你别把我当医生,你把我当做是你的姐姐,你心理的积郁、愤怒、难过都要说给我听,你这个姐姐很专业,即懂得专业诊治,还是个心理医生,你的事有我在呢”。这个患者现在已经走出了阴影,病情也得到了稳定的控制,我在微信上逗他“又不想要死要活了?”他发了好几个不好意思的笑脸,说“姐,感谢你这半年多来的鼓励和陪伴,咱们的谈话治疗,疗效很好”。是啊,我也笑了,这也是我们医务工作者要做的,这种关心和鼓励甚至超越药物。
3、“真是会给我出难题,但必须得退回啊,怎么能知道他的地址呢?”
这是我对自己说的话,在我手里握着一张千元购物卡的时候。
这场景我见过很多次,看到我曾经的患者进来,左瞄右看,慌里慌张从兜里拿出一张购物卡的时候,我不禁有些头疼的苦笑。恩,这次不错,不是求我办事,是感谢我对他细致耐心的治疗,他的病痊愈,欣喜若狂的他就想着用这种方式表达感谢,“哎呀,不用不用,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你快收回去”,那患者倒是聪明伶俐,把卡往桌子上一扔,转
身就跑,我不禁又好气又好笑。“真是会给我出难题,但必须得退回啊,怎么能知道他的地址呢?”,他的信息当然逃不出我的“魔掌”,通过住院病历,很快查到了他的家庭住址,把这张购物卡邮寄了回去。工作这么多年,有想求我办事的,有想表示感激的,但不收取患者的任何财物是我最根本的坚守,我知道只有这样,患者才不会在医生面前陪着小心,背转身后却是谩骂;只有这样,作为一名为医者的良心才会摆在正中,不会偏离。
4、“没事,这段经历也是我的一堂课,叫做如何更好的与患者共情,我,顺利结业。”
这是我对爱人说的话,在他愤慨天之不公的时候。
我仿佛抓到一个救命稻草,紧盯着眼前的协和医院专家,希冀在他口中说出一些轻描淡写的话,那一刻,我想到了自己的患者,也是这样站在我的面前,仿佛与我重合。我体味到了他们的痛苦和欢乐、希望和绝望,如果这是一堂课,一堂名为与患者共情的课,我将刻骨铭心永远记得。那是2014年,毫无征兆的我的身体每况愈下,科室人手紧张,我忍受着病痛坚守在临床一线,最后倒在工作岗位上,于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免疫系统疾病,面对专家给予的最终诊断,我怯怯的问到“预后如何?”,他告诉我“你的病已经谈不上预后了”,那一刻我绝望了,我才36岁,我还年轻,我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去做,我有年迈多病的父母,有一双年幼的儿女,我怎么能就这样结束呢。我整理好情绪,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经过一年多的规律治疗,身体状况逐渐好转。X年XX月XX日那一天,我褪去患者身份,重新披上我的白色战袍,回到工作
岗位,爱人有时抱怨天之不公,我微笑着和他说:“没事,这段经历也是我的一堂课,叫做如何更好的与患者共情,我,顺利结业。”
回到岗位那天是个好天气,我穿过等待叫号的患者人群,在我那一方诊室轻轻落座,阳光从窗洒落,那么明媚温柔,那么温暖人心。
我坚定的站在这片战场,其名为救死扶伤。
治疗方案是我手中的枪,为患者健康守望。
如果风雨同舟真的是一艘小船,我对你的同情是桨
你对我的信任亦是桨
双浆齐心
才能驶出这片战场
唯愿天下医者仁心,唯愿天下患者安康。
篇二:医患小故事投稿
医患沟通小故事1有一个老年妇女病人拿着在各大医院做的冠状动脉的超高速螺旋CT结果来找我,让我帮她决定是否做冠状动脉造影.我看了一下她的检查结果,很难决定是否应当做冠状造影和放支架.我要求她把全身其他器官的检查结果拿给我看后再做决定.但是她可能觉得我很可笑,“我让他帮我看一看冠状动脉结果,他却让我拿全身结果来.”
殊不知,冠状动脉是心脏的血管,也是全身的一部分.不了解全身的状况,何来对冠脉结果有个判断呢
从此事可以看出,把身体情况简单化、局限化,不仅存在于某些医生的头脑中,也存在于许多病人的思想中.这真是我们保健宣教的悲哀
医患沟通的故事:真正听懂对方2一个病人去看心内科门诊,拿着几大本心电图给医生.病人说:“我在单位体检时查出有早博,去了好几家医院,做了好几本的心电图,就是治不了根.”
医生问:“查出有其他心脏病吗”
病人说:“没有.”医生说:“那不用治,你这是良性早博.”
病人说:“但我很担心.”
医生有些不耐烦地说:“没事,良性早博一般不需要吃药.”病人将信将疑地离开了,医生觉得病人大惊小怪.医生肚子里一堆“良性早博不能滥用药”的知识也只简化为两句话:“你这是良性早博”,“良性早博一般不需要吃药”.这两个人显然都在自说自话,结果两个人都很懊恼.
如果换成两个知道点沟通技巧的人,情景会变成:病人说:“我在单位体检时查出有早博,去了好几家医院,做了好几本的心电图,就是治不了根.
医生问:“我能理解你的苦恼.你这种情况不少见,你查出有其他心脏病吗”
病人说:“没有.有没有其他心脏病和早博有什么关系”
医生说:“是这样的,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早博一般没什么事,又叫良性早博.良性早博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也不需用抗心律失常的药.有时候,过度治疗反而会产生医源性症状,让你焦虑.用药越积极,精神压力更重,症状反而越明显.”
病人说:“但我还是很担心.不吃药能自己消了”
医生说:“你知不知道
美国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导致的意外死亡大大超过其民航空难与战争中死亡人数的总和.从今天开始,不妨把你关心早博的精力放在其他更有意思的事上.正常生活、正常工作,每年来复查一次.”
病人的疑虑被打消了,医生也让病人理解了不用药的意义.可惜的是,这一幕多是理想境界,医生在拥挤的门诊哪有这么充裕的时间给一个没什么事的病人解释这么多,我们的病人又哪有这么积极的态度努力去强势地要求解决自己的问题
我在北京西单的一家医院走廊里看到这么一条标语:“换位思考——假如我是患者.”心想总算有家医院已经开始认识到了同理心对医生有多重要.但去他们的门诊和病房看看,不谙沟通技巧的场景时有发生,当场吵起来的也不在少数.
在医生和病人的关系里,似乎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沟通的难题和困境.这是因为我们都缺少有效沟通的常识——首先去了解对方,然后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真正做到“知彼解己”.
小故事——迟到的沟通由一起医患纠纷改编3前几日,在某院的儿科病房里,笔者看到一女士抱着一岁左右的孩子愤怒地训斥医生:“你们太不负责任了,我儿子的病为什么越治越重
是不是你们把我儿子当成了教科书、实验品了我要告你们”这事可挺严重,我得跟踪一下.
该患儿叫桐桐,一岁了,十分聪明健康,桐桐的妈妈王女士常常为自己的业绩而自豪.天有不测风雨,前几天,桐桐突然上吐下泻,这可急坏了王女士,抱着儿子住进了医院,医生迅速确诊为:“小儿急性腹泻、轻度脱水、心肌受累”,给予抗炎、补液、营养心肌药物等对症治疗.针扎在儿子的头上却痛在王女士的心上,她以泪洗面、度日如年.因患儿发病急、病情重,医生又请来科主任会诊,主任边看边让所带研究生听诊体会患儿肺部喘鸣音、湿罗音,还讲解患儿病情将进一步发展,这可气坏了王女士,你们医生拿我儿子当教科书啦当时处于情面王女士还是忍了.三天过后,儿子的病情果然不见好转,而且还有加重,是啊为什么治疗效果不好不换药
你们是不是真的把我儿子当成实验品了给我们办出院,我要到纪检部门告你们,我一定要为儿子讨个说法因而,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医院纪检部门十分重视王女士的投诉,立即深入调查,事实马上清楚:医生对患儿病情告知欠佳,导致王女士对儿子的病情、治疗行为不理解.怎么办医院立即组织专家对患儿桐桐的病例进行讨论,邀请患儿母亲
王女士旁听,听后王女士如梦方醒,误解源于医患沟通不到位导致王女士对治疗行为不理解.事情发展到这里时,王女士主动撤除了自己的上访,并表示对医院的调解十分满意.
问题虽然解决了,医院还是对经治医生及科室给予了严肃处理,依据是医生没有执行医院“医生为病人讲病”等医患沟通的相关制度与规定,这件事情真的值得我们大家借鉴.
篇三:医患小故事投稿
我难忘的医患故事征文(全科护士):我是社区护士
我骄傲
引言
作为一名全科护士,我有幸见证了许多感人的医患故事。在社区护理的工作中,我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个体,他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经历,但他们有着共同的需求和希望:得到关爱和帮助。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个人难忘的医患故事,以展示社区护理对患者和护士的重要性,并表达我对于这份工作的骄傲之情。
故事一:无助的老人
有一次,我接到了一位年迈的老人的家庭护理请求。老人名叫李先生,已经80多岁了,身体状况非常虚弱,渐渐地失去了行动能力。我第一次去他家时,他躺在床上,无力地和我交流。他告诉我,他没有亲人照顾他,每天只能依靠附近的邻居送饭来度日。
我决定全力帮助李先生改善他的生活状况。我与社区的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协调,为李先生提供了定期的家庭访问和社交活动。我们还联系了医生和社会工作者,确保他能够持续得到医疗和社会支持。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李先生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多次的交流中,我看到了李先生脸上的笑容,并能感受到他对我们的感激之情。
故事二:年轻妈妈的困惑
另一个让我难以忘怀的故事是关于一位年轻的妈妈,名叫王女士。她是一位单亲妈妈,孩子还不到一岁。在她刚出院时,她感到非常困惑和不安,对于如何照顾婴儿以及自己的健康状况感到无所适从。
我在她家进行了几次家访,并通过与她建立密切的互动关系,提供她有关母婴健康的知识和实际操作技巧。我还安排了一些与其他年轻妈妈的社交活动,让她有机会分享经验和寻求支持。渐渐地,王女士从焦虑不安的状态中走了出来,她学会了如何有效地照顾自己和孩子,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故事三:失落的青少年
还有一个年轻的青少年吸引了我的关注。小明(化名)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他经历了许多家庭问题和学业困扰,导致他心理状况不佳。我在一次社区活动中第一次见到小明,并与他建立了联系。
我与小明进行了多次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他面对自己的问题和挑战。通过与他的交流,我了解到他在学校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学习上的困难,还存在着家庭关系的影响。我与他的老师和家长沟通,协助制定了一些帮助他的计划。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逐渐走出了自己的困境,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他在学校逐渐取得了进步,并参与了一些社区活动。我为他感到骄傲,因为他证明了自己的才华和潜力。
以上只是我在社区护理工作中所见证的一部分医患故事。这些故事充满了感动和鼓舞人心的时刻,让我深切体会到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作为一名全科护士,我深深地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我能够为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社区护理不仅仅是提供医疗服务,更是关爱和支持的传递。通过与患者建立亲密的关系,我能够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挑战,帮助他们走出痛苦和困境。我相信,社区护理的力量将继续演绎下去,为更多的人带来幸福和健康。
我是社区护士,我骄傲!
篇四:医患小故事投稿
我难忘的医患故事征文(护士):师姐帮外婆治压疮
引言
作为一名护士,我时刻感受到医患之间的情感纽带。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许多难忘的医患故事,但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始终难以忘怀。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一位可爱的老人——我的外婆,患上了压疮。那时候,我的师姐给予了她最温暖的关爱和无私的付出,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医护工作者的良苦用心。
背景
我外婆是一位70岁的老人,病情较为严重,患有长期卧床不起。由于长时间的压力和摩擦,她的背部出现了严重的压疮。压疮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一种非常痛苦和严重的伤害。看到外婆如此痛苦,我心如刀绞。当时作为一名实习护士,我对如何治疗压疮和照顾病人还缺乏经验和知识。
师姐的温暖关怀
正当我感到无助的时候,我的师姐——一位经验丰富的护士和外婆的主治医生,主动询问了我外婆的病情。她告诉我,压疮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但需要细心的护理和专业的治疗才能够康复。师姐主动为外婆制定了详细的护理方案,并耐心地教给我如何正确进行换药、清洁和按摩。她告诉我,只有细致入微地照顾病人,才能在治疗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师姐以身作则,每天亲自为外婆进行换药和按摩。她不仅准备了专门的药品和工具,还耐心地为外婆解答疑问,并用温柔的语言安慰她。外婆渐渐地对师姐形成了依赖,每当看到师姐来了,她就会展露出欣慰的笑容。师姐的关怀和爱心让外婆感到了安慰和温暖,也让我深深感动。
学习与成长
在师姐的指导下,我渐渐学会了正确地处理压疮的方法,并且懂得了如何给病人提供温暖和关怀。我每天都会仔细观察外婆的病情,并按照师姐教给我的方法进行操作。虽然一开始我还有些手忙脚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掌握了技巧,并且感到自己在护理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医患情感的牵绊
在治疗的过程中,我发现医患之间的情感纽带是非常重要的。患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医疗技术,更需要的是医护人员的关爱和理解。每天和外婆相处的时间,让我更加了解她的生活和内心的孤独。我在与外婆交流的同时,也在渐渐地建立起了一
种信任和亲近的关系。我相信,这种情感的牵绊对于患者的康复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结
师姐帮助外婆治疗压疮的经历让我深刻明白了作为一名护士的责任和使命。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师姐对外婆的无私奉献和细心照料让我受益匪浅。她的专业知识和人性化关怀让外婆的压疮从痛苦到恢复,更重要的是让她重新找回了活下去的勇气和动力。
这个医患故事让我对医护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无论是对待疾病还是对待病患,我们都需要用心和爱心去对待。希望每一个医护工作者都能像我的师姐一样,用实际行动展示出医者仁心,为患者提供最真挚的关爱和最专业的治疗。
篇五:医患小故事投稿
好的,以下是为你提供的医患搞笑小故事:
《误会》
一位患者因为牙痛去看牙医,牙医检查后告诉他:“你这颗牙齿需要拔掉。”患者非常害怕,问道:“拔掉后会不会影响我吃东西?”牙医回答:“不会的,你放心吧。”患者还是很担心,又问:“那我还能说话吗?”牙医笑了笑,说:“当然可以,你拔掉的是牙齿,又不是舌头。”患者这才松了一口气。
过了几天,患者又来到了牙医诊所,他一脸郁闷地对牙医说:“医生,我现在不能说话了。”牙医感到很奇怪,问他:“怎么回事?你不是前几天才拔了牙吗?”患者回答:“是啊,但是我老婆以为我拔掉的是舌头!”
牙医听了,哭笑不得。他赶紧给患者检查了一下,发现他的舌头还在,只是有点红肿。牙医告诉患者:“你的舌头没事,只是有点发炎,吃点药就好了。”患者听了,如释重负,他对牙医说:“谢谢你,医生。你真是个好人。”牙医笑了笑,说:“不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不过,你以后要多注意口腔卫生,不然还会牙痛的。”患者连连点头,说:“我知道了,我一定会注意的。”
患者拿着药离开了牙医诊所,他心里想:“这次真是太惊险了,差点就不能说话了。以后一定要听医生的话,好好保护自己的牙齿和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