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三年级下册道法教学计划部编版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学生进入了三年级第二学期,我仍然担任三年级一班本门课程。在所有任课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本班学生总体来说学习积极性高,集体荣誉感强,自主学习能力在逐步提高中。通过上期四个单元的探索学习,关于学习、学校、家庭、安全的认识在前阶段学习的基础上,随着知识的增加、理解力的增强呈现螺旋上升提高。因此,本学期将继续遵循沙区“‘学本式’卓越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我班学生特点,指导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自主探索学习精神和方法,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漆同学因为多动症越来越严重,常常不能自控,有些影响自己和同学们的学习;代同学是单亲家庭孩子,而且主要是父亲、婆婆在教育,也很不到位,所以行为习惯还有很多1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问题。我将一如既往地对家庭问题产生的特殊儿童更多一份关爱。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同上册一样重点关注了学生自我与周围环境、人群的关系(上册关注了校园、家,关注了自我学习和安全成长),本册在低年级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认识自己与同学的不一样之处入手,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要学会尊重、理解他人的不同,与他人和谐相处,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学生。第二单元再次引导学生深入到自己生活的居住地,了解家庭、社区、家乡的联系,感受家人、邻居、家乡建设者为家庭和家乡和谐、美好的付出,增强幸福感和自豪感。第三个单元又涉及规则和规范的教育、基本文明素养的培养。最后一个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是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但是又和学生的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帮助学生了解现代生活、安全出行。
2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篇二:三年级下册道法教学计划部编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材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学生进入了三年级第二学期,在所有任课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本班学生总体来说学习积极性高,集体荣誉感强,自主学习能力在逐步提高中。通过上期探索学习,关于学习、学校、家庭、安全的认识在前阶段学习的基础上,随着知识的增加、理解力的增强呈现螺旋上升提高。因此,本学期将结合我班学生特点,指导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自主探索学习精神和方法,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同上册一样重点关注了学生自我与周围环境、人群的关系(上册关注了校园、家,关注了自我学习和安全成长),本册在低年级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认识自己与同学的不一样之处入手,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要学会尊重、理解他人的不同,与他人和谐相处,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学生。第二单元再次引导学生深入到自己生活的居住地,了解家庭、社区、家乡的联系,感受家人、邻居、家乡建设者为家庭和家乡和谐、美好的付出,增强幸福感和自豪感。第三个单元又涉及规则和规范的教育、基本文明素养的培养。最后一个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是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但是又和学生的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帮助学生了解现代生活、安全出行。
三、教学总目标
1.学会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知道取长补短;能用理解、尊重的眼光看待他人,学会和他人诚实合作、交流,树立集体观念、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感受自己家的温暖、家乡的美丽,学会和左邻右舍和谐相处、互助互爱,知道家乡的建设靠大家,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3.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小公民。
4.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四通八达法人交通和飞速发展的现代通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懂得现代交通和通信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合理选择出行的方式和正确运用现代通信手段。
四、教学课时安排
1.第一单元
我和我的同伴
第一课我是独特的2课时
第二课不一样的你我他2课时
第三课我很诚实2课时
第四课同学相伴2课时
2.我在这里长大
第五课我的家在这里2课时
第六课我家的好邻居2课时
第七课请到我的家乡来2课时
3.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
第八课大家的“朋友”2课时
第九课生活离不开规则2课时
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2课时
4.第四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
第十一课四通八达的交通2课时
第十二课慧眼看交通2课时
第十三课万里一线牵2课时
机动2课时
篇三:三年级下册道法教学计划部编版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总目标: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4.造就对学生品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应学什么。
3、讲授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题目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讲授中应将研究内容和研究举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辟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题目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讲授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讲授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个体的独特性,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交通与通信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5、讲授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起学生参与的热情。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腕的作用。
4.力争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六、讲授进度
篇四:三年级下册道法教学计划部编版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我和我的同伴
1我是独特的2不一样的你我他
3我很诚实4同学相伴
第二单元
我在这里长大
5我的家在这里
6我加的好邻居
7请到我家乡来
第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
8大家的‘朋友’
9生活离不开规则10爱心的传递者
第四单元
多样的交通和通信
11四通八达的交通12慧眼看交通13万里一线牵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
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
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
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
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教学资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
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
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
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
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
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1)
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
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
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
解决方
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
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
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
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
统整。
3.
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
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
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三年级下册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主题,即:“我和我的同伴”、“我在这里长大”、“我们的公共生活”、“多样的交通和通信”。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四、教学总目标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五、教学方法设计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
象之中。
2.
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
活更美好。
4.
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相关主题的教育。
5.
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
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
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釆取由
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
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
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六、教学进度安排
章节
第一单元
题目
我和我的同伴
1我是独特的课时
82222备注
2不一样的你我他
3我很诚实
4同学相伴
第二单元
我在这里长大
622262225我的家在这里
6我加的好邻居
7请到我家乡来
第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
8大家的‘朋友’
9生活离不开规则
10爱心的传递者
第四单元
多样的交通和通信
622211四通八达的交通
12慧眼看交通
13万里一线牵
推荐访问:三年级下册道法教学计划部编版 道法 教学计划 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