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给医学专业考生的报考建议1 现在国内的医学院校大体有4种之分,第一种是老牌的知名医科大学,建校早,历史悠久;学术水*高,论文排名靠前;名医荟萃,医疗技术领先;地理位置优越。比如原北医大、协和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考研给医学专业考生报考建议,菁选2篇,供大家参考。
考研给医学专业考生的报考建议1
现在国内的医学院校大体有4种之分,第一种是老牌的知名医科大学,建校早,历史悠久;学术水*高,论文排名靠前;名医荟萃,医疗技术领先;地理位置优越。比如原北医大、协和医大、华西医大、上医、同济医大等。第二种是省内或区域内(如东北、华北、华南)知名的医科大学,比如哈医大、山东医大、湖南医大、中山医大、原浙医大等,这些医科大学在一定范围内比较有名,其中的某些专业在国内甚至国际领先,但医疗水*、学术水*在总体上还是略逊一筹。第三种是各省的小医学院校。这类院校一般不叫医科大学,而是叫医学院。医疗水*、科研水*都比较一般,文凭的含金量也不高。第四种即各省的私立医学院校。一般来说,第一类学校中的每个专业都有硕士点。第二类学校也基本都有,但有些极个别专业(比如哈医大的法医专业)没有硕士点。第三类学校中,有些学校可以招研究生,有些不可以。
不可否认,无论是从知识的获取,还是从个人前途的发展来说,第一类院校绝对是每一个志向高远、成绩优秀的学生的首选。但这也决定了其竞争的激烈和残酷。某些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高达100:1(因为是全国招生),真是百里挑一。一些普通的专业竞争也很激烈,毕竟学校的牌子响,含金量高啊!这类学校的报考者一般都是本校的学生居多,他们与第二类院校的学生相比,熟悉题路、认识导师、了解内部信息、获取以前的历届试题也比较容易,而且由于教学质量比普通院校要求高,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也比较全面、深刻。因此,如果你身处第二类院校,准备报考第一类院校,一定要认真考虑,认真复习,充分准备,因为实力是考研的第一要素。
纵观国内医科大学,第一类院校虽然好,但毕竟难考,更多的同学还是把眼光瞄向了第二类院校,甚至包括一些第一类院校的学生。总体说来,第二类院校的选择面比较宽,学生之间的总体素质相差不大,招生数量比较多,竞争虽然激烈,但机会也多。在这里不能不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多同学都喜欢报考自己的所在学校,也许是因为熟悉的缘故吧。其实这个现象并不好,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特点,即使是相同的专业,在不同的院校也各有侧重。如果大家都囿于一个小圈子、小团体,很容易造成学术上的“近亲繁殖”,那么我们所提倡的“百家争鸣”还有什么意义?也许有人考虑,报考自己所在的院校可以通过一些“关系”、“后门”获得一些优势。这个现象不容否认,的确存在。但一个真正在学术上有造诣的导师所看重的是你的知识,而不是什么“关系”。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网上招生、网上录取也势在必行,在大家彼此公*竞争的前提下,你的“关系”恐怕也要大打折扣了。所以建议大家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何必守着自己的学校不放。如果你在第二类院校,*时成绩不错,奖学金得过好几次,英语过了六级,年级排名也比较靠前,那么如果你继续再接再厉,认真复习,再努力拼搏几个月的话,就完全有能力考取同类院校的硕士研究生。
对于第三类院校的学生,建议你们向更好、更高的第二类院校报考(如果实力确实强劲,甚至可以报考第一类院校)。这里并不是说报考第三类院校的研究生不好,但如果你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流更多的汗,是完全有能力超过第二类院校的学生的。笔者的很多研究生同学都来自第三类院校,他们的专业也都很不错,比如骨科、心内、药理等等。他们的学习态度也很让我敬佩。
也许有人觉得我所列的第四类院校多余,其实我只是想用它来代表另外一个渴望考研的特殊群体,那就是许许多多的专科生、护士、甚至一些非医学类的其他专业的同学。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没有接受本科教育或不喜欢自己原来的专业,但现在的很多院校都要求本科学历才可以报名,所以他们应继续学业,完成本科的课程后再来考研。笔者并不赞成跨学科考研,因为医学的东西太多,如果不经过系统学习,仅凭着个人爱好和一点点医学知识是很难考上的。当然,也有学西医的学生报考中医研究生,竟然也过了分数线,但这样毕竟还是极少数。
考研给医学专业考生的报考建议2
考研是为了什么?
——考研抉择自我认知很重要
首先要明确一点,考研不是你唯一的出路。我们有很多选择,比如未来毕业可以去考公务员,可以出国,这个时候其实每个学生都很迷茫,这是普遍状态。我们要做的事情,首先要有自我认知,我学什么专业?在社会的层次定位在哪?未来我想做些什么?我有什么,我要什么?最核心的一点是社会需要什么。比如我学的建筑专业,建筑学在这个阶段我本科出去定位是什么?未来的职业通道是什么?我们要长期的看,而不是短期的说你未来毕业能挣多少钱。
如果各位同学是为以后长期发展,让自己的综合竞争能力更高一些,这个时候考研或者说继续读书,可能是非常必要的选择方向。当然无论你选择哪一个,都必须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学习提高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所以一点小建议,如果你定位高一点,或者未来想走得更长远一点,本科毕业你再往上走一步,读个研可能性更大一些。相对来讲,竞争力也会稍微大一些。
985、211高校是梦想,适合自己的最重要
——不要盲目选择学校切合实际
在选择报考学校时,不要盲目选择,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首先要有自己的原则,要衡量自己的基础。如果你是非211的。初定的时候目标不要特别高,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容易放弃。
因为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竞争因素。举个例子,比如考清华,要考虑一个问题,是谁跟你在竞争一块考清华,你是非211的,是要去跟清华、复旦的学生去竞争。
第二,15%原则。在自己的基础之上以“洪荒之力”提高15%的水*。比如我初定了211学校,但不是特别重点的学校,我再加个15%去冲一把,找一个更好一点的211学校选择,而不是盲目的选择。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切合实际,然后踏下心来学习。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调整的过程中,你才有可能越来越清晰自己的目标。在此鼓励大家“你越努力越幸运”,而不是说目标是清华,到10月份才复习,那是没戏的。
择校、择校专业的参考指标
1、报名和录取比例。有的学校报1000人,要10个人,这种特别激烈的你就不要选择了。
2、实际录取分数线。很多同学看见的国家线,比如划定的330分,360分,这叫最低分数线。我们有必要了解到上一年复试工作结束以后最后录取的那名学生是多少分,跟实际差距是多少分。比如前几年有一个同学考的是北理,学校划了个360分,那个专业最后一名进复试的是372分,最高一名是421分,在这个时候想告诉大家的是:你不要单盯着360分,你要看372和421之间达到什么水*。再有很多同学会比较纠结自己的视野面非常窄,一个金融专业,他就永远想着清华北大,我们其实可以参考一些特别好的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这里面会包含很多详细信息,能做出更多选择。结合这些看看我能考哪些?
推荐访问:报考 考生 医学专业 考研给医学专业考生报考建议 菁选2篇 考研给医学专业考生的报考建议1 考研给医学专业考生的报考建议100字 医学生考研专业选择 医学考研报考专业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