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金色草地教学反思,菁选3篇

部编版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  多少年了,备课的时候一直在反复抄写这条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课的时候,也反复在重复:“在执教的时候,我努力做到以读代讲。”语文的学习为什么要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金色草地教学反思,菁选3篇,供大家参考。

部编版金色草地教学反思,菁选3篇

部编版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

  多少年了,备课的时候一直在反复抄写这条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课的时候,也反复在重复:“在执教的时候,我努力做到以读代讲。”语文的学习为什么要总是强调“读”呢?有不少老师曾经发出这样的质疑:“我们是在学习语文,不是在培养播音员。”

  渐渐在教学中深刻领悟到,学生拿到一篇文章,读正确、读流利了,说明里面的字都认识了,他能够读准断句,能够基本领悟文章的内容了;能够读出情感了,说明他就能够领悟到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能够和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了。在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情感的练习中,识字、理解词语、理解句子和段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情感熏陶、美的熏陶、写作的方法等等一切都将得到训练。

  支玉恒老师说过:“只要去读,所有的语文训练都在其中了。”

  “以读代讲”、“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原先我知其然,能够遵循去在课堂上落实,现在我知其所以然了,就要更好地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读、再读、再读……

  学习第二课《金色的草地》,原先预设是这样的:这篇文章不难理解,重在感受兄弟俩的快乐和草地的迷人;再加上学生在课前已经按照要求预习课文,那么,利用四十分钟的时间检查初读、指导朗读,应该是很能完成的。

  课堂上却有了变化。

  首先,学习本册语文之前,布置了前两个单元课文的预习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自主识字,能够会写本课生字词。

  但是,这预习的要求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够自觉在学习新课文之前就这样去做的。所以,在《金色的草地》一课初读的时候,请了四个班里读书最少的孩子来接读课文,他们就出现了漏字、读断句子的现象。(虽然这样,但是这几个孩子相比他们从前的读书进步了很大呢!)

  其次,课堂上孩子不能做到静心读书。初读完课文之后,问:"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地呀,请你默默读课文。"有的孩子左顾右盼、有的孩子读一会书就抬头看看我、有的孩子眼睛盯着课本,半天没有动一下,但是桌子底下的双腿却在不断摇晃。

  以学定教。根据孩子的学习状况,改变了预设,一步步带领孩子走进每一段,去触摸文字、感受语言的魅力。

  在这课中,读、读、读,在引领学生有滋有味地读中,学生读正确了、读流利了,大部分孩子领悟到了文章的情感,也能读出来了。

  语文的魅力,就是在这有滋有味的读中感受到的,

  语文的快乐,就是在这和学生从不会读到会读的过程中体会到的。

  语文的能力,就是在这一遍遍的读中得到训练的。

部编版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2

  《金色的草地》一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我透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

  随之我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说:“草地的上空飘满了绒毛,随风舞动,像是跟我们捉迷藏呢!”有的"说:“绒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说:“绒毛像个调皮的孩子,东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是你,在这片草地上还会玩什么游戏呢?”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我!”唯恐我不让他回答。为了让每个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让孩子们画一画此时的草地和最想对草地说的贴心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孩子们拿着笔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激情、才华……我的情绪灿烂无比,原先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啊!

  我在这一课时的实际教学中,还是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能够突破繁琐的理性分析,导致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二、还是没有跳出文本的框框,只停留在对文本表面的感受和理解上。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只是让学生在读、演中体会文中兄弟俩对这片草地的爱,没能及时让文本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沟通,“要是我们在这片草地上会怎样玩?这片草地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整堂课,还只是停留在文中的兄弟俩对这片草地的爱和草地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而没有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片草地的感受。

部编版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3

  这篇课文充满童趣,特别适合孩子的口味。在写作特色上,描写细致生动,抓住了时间的变化,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读起来很优美。因此在教学中,用一“读”字为教学手段。通过本人的教学设想,学生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无论是对文章的理解还是同步习作练习,都落到了实处。

  这篇课文的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只要引“读”到位,学生大体都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因此本人在教学中作了课前准备,对蒲公英的生长特点及性质作了些查找。特别是我们山村孩子对蒲公英的认识并不陌生,现在正是蒲公英快开花的时节,课前我让学生回家请教家长,并找了些。这个过程学生本身就感到有趣,因此也乐于完成。孩子们都知道蒲公英可以做药,可以喂猪,牛、羊等动物都喜欢。味苦可以清热解毒,学生算是对蒲公英有了许多了解。于是板书课题,揭示新课。

  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文本,本文虽然是以叙事为主,但蕴含在其中的感情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因此在引导学生读课文时要用不同的语调变化,把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把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体现出来,把草地上玩耍游戏的童真童趣体现出来,语气要轻松活泼,节奏速度较快。(在这一过程中,是本人在本课的阅读指导上的重点,给足时间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品读、跳读、引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让孩子们在*特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别是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描写生动,这部分的描写虽然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却充满了童真童趣。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表演,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不拘一格,多样变化,寓教于乐,赋于生命的课堂。

  引导学生阅读感悟写法。本文恰当地运用了打比方,比喻的手法。如“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的张,合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那么怎样打比方呢?(这是本人在这一知识点上的重点训练)通过出示一些较为深刻形象的例句。如,描写看报时,可以这样打比方:

  1、看报就像喝果汁,“咕嘟咕嘟”地喝,不知是什么味儿;如果慢慢地喝,细细地品尝,就会感觉果汁原来是酸酸的,甜甜的。

  2、时间像公*的老人,如果你能善待他,珍惜他,就慢慢地就能感觉他对每个人都不薄。

  引导学生如何从生活中捕捉素材?这是本人在文本中的重点讲解与训练。(复述文中描写兄弟俩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尽情玩耍的情景,唤起孩子的童心令人欲放的一幕。)在这环节中,我口头出示:孩子们,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吧,去呼吸新鲜空气,去采集植物标本,火红的枫叶让人倾心欲滴,招人燃起生命的火焰,去和小鸟一起唱歌,和蝴蝶一起翩翩起舞……让孩子们感到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在快乐的同时要用心去体会,写作文时才能把这种感受写得出来。比如:文中“我”无意中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又发现了变化的原因。这虽然是偶然的,但却是作者细心观察的结果。如果换作别人可能不把它当回事,或者是轻易地放过去了。其实生活中也有许多自然现象。如:要下雨时燕子低飞,蚂蚁搬家,冬天有许多动物为了生存要冬眠。(让学生说)鼓励学生,凡事都要用心去体会,用心去观察,才会有更多的发现。(在这一环节中用一节课的时间安排了习作,训练素材较多,写自己家乡的某处景物,也可以写一种植物,还可以写“生活中的小发现”写“观察日记”)等。

  为了突破难点,再次出示第3自然段: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观察现象—提出疑问——找出原因。)出示:例子(我家种了几棵向日葵,我每天都去看望它们,有一天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为什么呢?最后我终于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生字的认读与书写学生掌握比较好。

  总之,学语文,无论用什么方法教学,只要学生有兴趣去读,有兴趣去写,那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方能体现语文的实质意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推荐访问:草地 反思 金色 部编版金色草地教学反思 菁选3篇 部编版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 部编版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简短 部编版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优缺点 部编版金色的草地第一课时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