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成语故事第1篇月下老人相传唐代有个叫韦固的人,是个孤儿。长大后,一次路过宋城,住进了城里的南店。一天晚上,韦固到店外散步,见到一个奇异老人,靠着一个布口袋坐着,在月光下翻看着一本书,像在查找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成语故事,供大家参考。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 第1篇
月下老人
相传唐代有个叫韦固的人,是个孤儿。长大后,一次路过宋城,住进了城里的南店。一天晚上,韦固到店外散步,见到一个奇异老人,靠着一个布口袋坐着,在月光下翻看着一本书,像在查找什么。韦固问他:“请问老人家您翻阅的是什么书?”老人笑着回答道:“天下人的婚书。”韦固感觉有一点不可思议,心里想,普天之下,哪里听说过有婚书这等事情?”接着,韦固又问老人:“您袋中装的是什么东西?”老人颔首微笑着说:“袋内都是红绳,用来系住夫妇二人的脚。这两个人如果被我的红线连在一起,哪怕是百年仇敌之家,哪怕贫富悬殊极大,哪怕身在天涯海角,哪怕是一个在吴国,一个在楚国,远隔山水江河,崇山峻岭,此绳一系,便定终身。人们是逃不掉的!但是,两个人再恩爱,如果我没有用红线拴住他们的脚,两个人也是不能到一块的。”一一这便是流传千年的俗语“千里姻缘一线牵”的来历。
韦固十分惊讶,忙打听自己的婚事:“那老人家,您说我的妻子现在身在何处?”月下老人翻书查看,笑着对他说:“足下的未婚妻,就是店北头卖菜的瞎老太婆的三岁女儿。”韦固一听勃然大怒,想想自己抱负远大,怎么会娶一个卖菜的三角九流的人家的女子为妻?韦固虽然心里忿忿不平,但是脸上也没有发作什么,只是悻悻地返回居住的客店中。
回来之后,韦固马上喊来随行的仆人,命他暗中去刺死这个三岁的小女孩,不想仆人做贼心虚,也许是良心发现,不忍杀死这个无辜的姑娘,慌乱中没能刺死小姑娘,只刺伤了她的眉心。仆人回来和韦固如此这般的说了一遍,二人带着行囊连夜逃走了。
十几年之后,韦固从军,驰骋沙场,转战南北,骁勇善战,勇武异常,立下了赫赫战功。有一次,刺史王泰犒劳士兵,亲切地接见他,看他少年英勇,踌躇满志,很看重他,就把女儿许配给他。
姑娘长得挺漂亮,而且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韦固心里也是十分得意,妻子只是眉心老爱粘着贴花。韦固问她是怎么回事,太太就说明了原委:“我以前是一个买菜人家的女儿。自幼贫寒,可是,家庭一直也是幸福和美的。可是,不知为么,有一天,突然,有一个人,想杀死我,幸运的是,凶手没有得逞,只是刺中了我的眉心。我的父母报告了官府。刺史王泰大人就负责调查这件事,可是,始终弄不清前因后果,刺史王泰大人可怜我的遭遇,就收我为养女,对待我如同自己的亲生女儿一般。而我感觉这样一个醒目的伤疤在脸上不好看,就一直贴花在此。现在才告诉夫君,还望您包涵。”韦固这才知道此女正是过去他派人行刺的幼女,后来被王刺史收养,视为己出。韦固见天意不可违,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就死心塌地跟这位菜贩小姐相亲相爱,后来宋域的县宰知道
这件事后,把那间客栈定名为“定婚店”。牵红线的老人,从此称为“月下老人”。
二人所生儿女都很有出息,子孙满堂,幸福无比。后人还根据这个传说故事,编成戏剧搬上了舞台。而月老在民间也有广泛的影响,成了“媒人”的代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 第2篇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曾经在国外流浪逃亡长达十九年,有一次在他路过郑国的时侯郑国对他不理不睬。重耳回国即位当了晋文公以后,他联合秦国一起出兵攻打郑国,准备报这一己私仇。郑文公见大军逼近如热锅上的蚂蚁般着急。这时大夫佚之狐献计道:“我国形势不容乐观,但如果能请烛之武前去请秦穆公退兵便能够有惊无险。”于是当晚便将烛之武送出城外到秦营中面见秦穆公。烛之武对秦穆公说:“郑国若是亡国,国土只能就近并入晋国的范围,这样晋国的势力就越来越强大了,秦国反而不如晋国了,秦王联合晋国灭郑国的行动实在是让人不解。郑国如果能够作为秦国的东道主,秦国的达官贵人们路过郑国的时侯郑国一定会尽好地主之谊,款待好秦国的贵宾,这样大大的方便秦国的外交出行。况且,晋国野心勃勃,他灭了郑国后势力继续扩张便会想往秦国方向扩张,还望秦王三思而行啊!”秦穆公听完烛之武的话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命令大军消消撤退,晋文公见秦军退兵也便只好也班师回朝了。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 第3篇
春秋时期,晋灵公为了享乐,下令修建一座九层高台,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一些大臣也劝晋灵公,不要干这种劳民伤财的事。可是晋灵公执意不听,还说:“谁再来提意见,就杀谁。”
有个大臣叫荀息,他来求见晋灵公说:“大王,我会一个小戏,表演给您看。”
晋灵公听了,自然很高兴。荀息便走到桌旁,拿出十二颗棋子一颗一颗地先平摆在地上,然后又拿
出九个鸡蛋,一个一个地放上去。他先在棋子上面摆了五个,第二层再摆三个,第三层摆一个。晋灵公看着摆在堆尖上那个勉强搁住的鸡蛋,紧张得直叫“太危险啦!太危险啦!”荀息这时意味深长地说:“这不算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事呢。您修建的九层高台,刚动工三年就闹得民不聊生,国库空虚,如果遭到外来侵略,咱们国家不就
像这累起的鸡蛋一样危险吗?”晋灵公听了,吓了一大跳,连忙下令停止筑台。这就是成语“危如累卵”
的来由,“累”是堆积;“卵”是蛋。常用来比喻那种极危险的情况。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 第4篇
商朝末年,国君商纣王暴虐无道,任用奸臣,残杀忠良,激起了民愤,就连诸侯王也都觉得他不是一个明君。当时,有一个西伯侯名字叫姬昌,他主张实施仁政,反对纣王的暴政。纣王便把他抓了起来,关在羑(yǒu)里这个地方。后来姬昌被释放,他更加实施仁政,政治清明,国力日渐强大,其他诸侯王开始纷纷归顺他。姬昌去世后,他的儿子姬发继位当了诸侯王。姬发起兵讨伐商纣王,得到了其他诸侯的响应。大军向东渡过黄河,向商朝的国都进发,最后在牧野这个地方与纣王的军队交战,打了一场大仗。纣王军队中的战士也对纣王心怀不满,所以在交战的时候纷纷调转武器,进攻纣王。纣王见大势已去,便自杀了,商朝由此灭亡。姬发出兵东征之前,曾向全军发布了誓师宣言《泰誓》。宣言列举了商纣王的种.种滔天罪行,并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意思是说,商纣王罪大恶极,坏事做绝,就像穿在绳子上的钱币一样,已经穿满了整根绳子。对这样的人,上天命令我们一定要杀了他。后来,人们总结出“恶贯满盈”作为成语,指所犯罪恶如绳贯钱,已周遍满溢,比喻罪大恶极,末日已到。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 第5篇
解释: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成语故事: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大军到咸阳后,进入秦宫探看。但见宫室华丽,各处室物不计其数,都是他从未见到过的。每到一处,许多美丽的宫人向他跪拜。他越看越感到新奇,兴味也越来越浓。于是,打算就住在宫内享受一番。
刘邦的部将樊哙发现刘邦要住在宫中,问他说:“沛公(指刘邦)是想有天下呢,还是只想当一个富家翁呢?”刘邦回答说:“我当然想有天下。”
樊哙真诚地说:“臣进入秦宫里,见到里面的珍奇财宝不可胜数,后宫中美人数以千计、这些都是导致秦朝灭亡的东西啊。望沛公迅速返回霸上,千万不要留在宫中。”
刘邦对樊哙的劝谏不以为然,还是准备住在宫中。谋士张良知道这件事后,对刘邦说:“秦王无道,百姓造反,打败了秦军,沛公才能来到这里。您为天下除掉害民的暴君,理应克勤克俭。如今刚入秦地,就想享乐。俗语说:‘忠诚正直的劝告往往不顺耳,但有利于行为;含毒的药吃的时候很苦,但有利于疾病。’望沛公听从樊哙的忠告。”刘邦听了,终于醒悟过来,马上下令府库封起来,关掉宫门,随即率军返回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