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双塔寺导游词【精选推荐】

介绍双塔寺的导游词第2篇清明节快要到了,为了纪念革命先烈,我们全校同学身穿校服,胸戴白花,怀着崇敬的心情乘坐旅游车来到太原双塔寺,瞻仰烈士陵园。车子走了大约一个小时,到了双塔寺烈士陵园。我们先排好了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介绍双塔寺导游词,供大家参考。

介绍双塔寺导游词

介绍双塔寺的导游词 第2篇

清明节快要到了,为了纪念革命先烈,我们全校同学身穿校服,胸戴白花,怀着崇敬的心情乘坐旅游车来到太原双塔寺,瞻仰烈士陵园。

车子走了大约一个小时,到了双塔寺烈士陵园。我们先排好了整齐的队伍下了车,然后按要求站好队。缓缓进入陵园的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一株株昂首挺立的松柏,象征着烈士们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一棵棵梨树上开满洁白的小花,象征着烈士们那洁白无暇的高尚品德。

接着我们举行了许多活动,使我最感动的是为烈士默哀,在那三分钟里,我想了许多许多。先烈董存瑞,为了炸桥阻断敌人,奋不顾身,身托炸药包英勇献身。不满十五岁的刘胡兰姐姐,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江姐对着死亡放声大笑,她的笑声使死亡的宫殿摇摆不停……

随后,我们穿过松柏林,到了烈士墓前,我行了个队礼,双手把白花献给了烈士,就在这一刻,我心里默默在说:“安息吧,先烈们。祖国和人民永远怀念你。”

“快跟上,咱们去参观高君宇同志纪念馆。”导游姐姐的话把我的思想打断。

我随着队伍来到纪念馆,啊,真雄伟的石像!走进纪念馆,那里存放着高君宇烈士的遗物,有模型、字迹、图片等。

从纪念馆出来,导游姐姐又向我们介绍了双塔,以前,双塔是太原市最高的标志性建筑物,站在塔的最高点,可以看到太原市的全貌。塔有两座,高的那座十三层,矮的那座十一层。据说是明代建造的,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了。

通过这次扫墓,让我知道了许多烈士的故事,同时,我还懂得了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金色童年。

介绍双塔寺的导游词 第3篇

华池县双塔寺遗址及双塔简介:双塔寺遗址和石造像塔位于甘肃庆阳华池县林镇乡张岔村双塔沟和豹子川河交汇处的台地上,寺院和两座石造像塔始建于金正隆至大定年间(11561189),筹建人有寺院主持僧普恩、德敬和保义校尉,华池寨主李世雄等人,当时名为石塔院,后于大安年间又更名为兴教院。

这是一处佛教寺院。寺院历元、明至清乾隆年间废弃。

现存寺院遗址主要有三圣殿、三门殿、伽蓝殿、双音阁、钟楼等建筑的残墙与基础及两座造像塔。造像塔通体遍雕佛、菩萨、弟子、供养人,伎乐天等造像,还有涅等本生故事,全塔造像多达3600余身;二号塔造像较少,全塔615身,塔高13层米。双塔造型秀丽,结构严谨,雕凿细腻,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无名工匠精湛的工艺技巧和完善的艺术造型,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20__年5月至7月间对寺院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石碑、经幢、陶石建筑构件等文物370多件,标本267件,尤其是许多珍贵的文字铭刻,记录了寺院的名称、始建年代和筹建人等。1963年2月、1981年9月两次经省人民政府审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介绍双塔寺的导游词 第4篇

在山西太原市东南郊郝庄村南。原名永祚寺,因寺内双塔高耸,俗呼今名。明万历年间高僧佛登奉敕建造。现存寺内主要建筑,全为砖构,大殿及东西配殿形制,用青砖雕以仿木结构建筑,有檐柱、斗拱及瓦檐,雕工洗炼,富丽精巧。

大殿为两层重檐楼阁式,内置砖雕藻井,玲珑雅致。寺侧砖塔两座,名文宣。平面八角形,十三级,高米,檐下镂以斗拱,檐上饰有琉璃兽,绚丽壮观。塔内有梯踏道,可登顶层,凭窗远眺,太原风光历历在目。人们出入太原,双塔寺首先映入眼帘,成为太原的标志。寺内牡丹遍地,枝老叶茂,传为明代所植。

在山西太原市东南郊郝庄村南。原名永祚寺,因寺内双塔高耸,俗呼今名。

明万历年间高僧佛登奉敕建造。现存寺内主要建筑,全为砖构,大殿及东西配殿形制,用青砖雕以仿木结构建筑,有檐柱、斗拱及瓦檐,雕工洗炼,富丽精巧。

大殿为两层重檐楼阁式,内置砖雕藻井,玲珑雅致。寺侧砖塔两座,名文宣。平面八角形,十三级,高米,檐下镂以斗拱,檐上饰有琉璃兽,绚丽壮观。塔内有梯踏道,可登顶层,凭窗远眺,太原风光历历在目。人们出入太原,双塔寺首先映入眼帘,成为太原的标志。寺内牡丹遍地,枝老叶茂,传为明代所植。

介绍双塔寺的导游词 第5篇

双塔是太原的标志,看见太原双塔寺,也就看到了太原。当一列满载旅客的列车行驶在南同蒲铁路线上,快到达太原车站时,透过车窗,就会看到相对峙的双塔,恰似两根直指云霄的擎天巨柱,耸立在这黄土地上。这就是著名的太原双塔寺。

双塔寺坐落在太原市东南郊郝庄东南,双塔最初的命名是“宣文塔”,双塔脚下的寺庙称为“永祚寺”。“宣文塔“永祚寺”的名称早已被人们淡忘了,而民间惯称之为“双塔寺”。

命名为“宣文塔”,是为了纪念明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李氏。据说,这位当年未得穆宗皇帝宠幸的妃子,曾拜妙峰祖师为师,并向他请教乞子求荣之法。妙峰祖师回答说:“造塔、建寺、修桥补路,能大兴这三件善事,必有上天保佑。”李太后对此深信不疑,于是以做“功德”为名,拿出大量金钱资助造塔建寺。据《太原县志》、《山西通志》说,建造双塔寺的那笔数目惊人的费用,都是慈圣李太后资助的,所以双塔落成后,便以她的尊号“宣文”作为塔名。

寺名“永祚寺”,典出《诗经?大雅?既醉》:“君子万年,永锡祚胤”。“祚”是赐福,保佑的意思。“胤”,指子孙后代。“永祚”为“永锡祚胤”的略写,意思是:祝君子的天下能够千年万代永久长存,保佑子孙后人代代为君。

双塔寺坐南向北,依山而建,由前院、后院、塔院三部分组成。塔院现存双塔、过殿和后殿。后院现存大雄宝殿、三圣阁、禅堂、方丈等建筑。还有天井中的丁香,牡丹。前院有新辟的牡丹园和书法长廊。布局合理严谨,景观优雅秀美。

据1982年重修双塔时于塔顶发现的铸铁铭文记载:“山西太原府阳曲县城东南郝庄宣文塔万历叁拾陆年吉月吉日兴工至肆拾年吉月吉日完工”,可知双塔建于公元1608年正月初一,历时5年,于公元1612年竣工,距今已有380多年的历史。双塔,相距16丈(50米),取“真言密教以十六数表圆满无尽”之意。

两座塔,南北对峙,并肩而立,既给人以统一匀称之感,又各显其特色。北塔全用素砖砌筑,雕饰清丽,底平面为八角形,每边长米,周长米,高 76米,上下收分很小,无论遥望近观,都显得豪放粗实,雄伟壮美。南塔底座每边长 60米,高 78米,琉璃剪边,色彩绚丽,较北塔轮廓更为秀美。两塔的外壁和内壁间都设有折转盘旋式阶梯,拾级而上,可直达最高层。如若登临塔顶,凭栏远眺,太原盆地的美丽风光尽收眼底:远处山峦连绵起伏,晋阳大地绿野平畴;近处汾水波光闪烁。双塔的层高自二层以上有比例递减,塔门按顺时针方向改变。塔表装饰的砖雕,自下而上,由繁到简,既符合人们仰观的欣赏特点,又节省了工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劈裂。

令人叹服的是,造塔工匠当时已考虑到此处地势高峻,当地又多西北风,这些因素都会对高大的塔体以影响,故有意将北塔向西略微倾斜,形成一定的倾角,用以抗风力,正塔体,保证高塔坚固耸立。

推荐访问:导游词 介绍 塔寺 介绍双塔寺导游词 介绍双塔寺的导游词(集合5篇) 双塔寺的介绍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