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对商标翻译的研究现状5篇国外对商标翻译的研究现状 中英文商标翻译探讨 摘要:商标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是商品显着特征的浓缩,是商品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武器。它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外对商标翻译的研究现状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国外对商标翻译的研究现状
中英文商标翻译探讨摘要:商标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是商品显着特征的浓缩,是商品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武器。它既是标识,又是诱饵,最终是要招揽顾客,出售商品。商标翻译符合符号学的翻译观,是由解码到编码的过程,是两种文化的移植。好的商标翻译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富;反之,糟糕的商标翻译可以让企业损失惨重,所以企业的生死存亡与商标翻译息息相关。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一个正确有效的商标品牌译名将能驱动消费者认同、喜欢乃至爱上一个品牌。因此,英汉商标品牌名称翻译已引起了相关品牌名称命名者、翻译者、营销界人士及相关语言学界研究人员的关注,成为翻译界、语言学界与营销理论和实践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从市场、文化、语言等角度;音译、直译、意译等方法;中国化与外国化、语音相关与语义相关、语言相关与产品相关等策略对国内外有关英汉商标品牌名称翻译研究的现状出发,分析商标品牌名称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关键词:商标;翻译策略;音译;直译;意译;Abstract:Trademarkisaspecialkindoflanguagesymbols,isthecommodityremarkablecharacteristicenrichment,isacorepartofcommodityculture,itenhancestheenterprisetoparticipateininternationalcompetition.Itisboththelogoandthebait,finallyistoattractcustomersandsellcommodities.Trademarktranslationconformstothesemioticsoftranslationtheory,istheprocessfromdecodingtocoding,isthetransplantationoftwokindsofculture.Goodtrademarktranslationcanbringgreatwealthtotheenterprise;Conversely,abadtrademarktranslationcanletenterpriselosses,sotheenterprise'ssurvivaliscloselylinkedwithtrademarktranslation.Intoday'seraofglobalization,acorrectandeffectivebrandnamewillbeabletodriveconsumeridentity,likeandevenfallinlovewithabrand.English-Chinesetrademarkbrandname,therefore,ithascausedsuchbrandnametranslation,thetranslator,themarketingcommunityandrelevantlinguisticresearchers'attention,becomeatranslation,linguisticandmarketingtheoryandpracticeresearchofoneofthekeyproblems.Thisarticleisfromtheperspectiveofmarket,culture,language,etc;Transliteration,literaltranslation,freetranslationmethod;Chineseandforeign,thevoicerelatedassociatedwithsemantics,thelanguageassociatedwiththeproductstrategyoftherelevantstudiesof
English-Chinesetrademarkbrandnametranslationathomeandabroadpresentsituation,analyzedtheproblemsandpossiblefuturedevelopmentdirectioninbrandnametranslation.Keywords:Thetrademark;Translationstrategies;Transliteration;Literaltranslation;Freetranslation;1.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个外国企业进入了中国,大批的中国企业走向了世界,但是不恰当的品牌名称翻译不但给企业带来高营销成本,还损坏了品牌原有的意思。如何才能翻译出一个正确有效地品牌名称?曾引起了相关品牌名称命名者、翻译者、营销界人士及相关语言学界研究人员的关注。恰当的品牌翻译可以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利益,使品牌超越产品区别的功能,成为企业形象和文化的象征,让消费者感受到消费该品牌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价值利益。因此,英汉商标品牌名称翻译的视觉角度、互译方法、翻译策略等原则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试图从多种角度、多种方法、多种策略,在英汉商标品牌名称翻译的基本原则基础上进行分类和总结。2.中英商标翻译的特征商标作为企业商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商品的符号,并随着商品交流的扩大而声名远扬。商标也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语言符号,具有特定的标志意义,还有丰富深刻的象征性。[1]许多国际著名的商标已经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巨大财富。一个好的商标,如Coca-cola(可口可乐商标)能够为企业创造上亿元的销售业绩,而一个译名很差的商标,即使它所代表的产品质量优良,也可能使企业的销售滑坡。因此,产品想要参与国际竞争,除了要保证质量外,还要拥有世界通行性的商标来宣传产品。商标总是与企业创始人、产地相关联。不同地域赋予商品不同的文化内涵。结合商品命名理解商标词的来源,是正确翻译商标词的前提条件。、2.1、人名商标词许多商标是人名商标词,如:Ford(福特)Benz(奔驰)Sassoon(沙、、宣)、LI-NING(李宁)、YUE-SAI(羽西)、Chanel(夏奈儿)等。有时商标也选用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或神灵名称,或文学、影视作品中的人名,如Nike(耐克)是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名,Angel(安吉尔)是保护神名。2.2、地名商标词
如Cashmere(开司米毛线)是由产地Cashmere而得名;Nokia(诺基亚)是芬兰北部的一小镇名,最初的诺基亚公司建于此地;Longines(浪琴)是瑞士圣依梅尔附近的一小村庄,弗兰西龙和大卫在此创建了手表制造厂。诸如此类的还有:Champagne(香槟酒)由法国香槟酒产地而得名;青岛啤酒Qingdao)(;上海羊毛衫(Shanghai)等。2.3、外来词商标词如:LUX(力士香皂)取自拉丁语,意为“日光”。该商标词会使人立刻联想到“日光浴与健康肤色”再如洗发剂Shampoo(香波)。源自印地语Champo,意为“按摩、推拿”。该词专指洗发,指示洗发的正确方法:用手轻轻搓揉,同时对头发进行按摩。SONY源自拉丁文Sonus,意为“声音”。2.4、臆造商标词商标设计人根据一定的意图,借助某种构成法或完全按照其主观臆想,凭空杜撰一些新词也是一种常见的商标命名方式,如Kodak(柯达),让人联想到按下快门的一瞬,具有动感的声音;Haier(海尔)与higher谐音,意为更高更好的;Supor(苏泊尔)与super谐音,意为极好的。
3.英汉品牌翻译方法3.1音译音译就是在不违背语言规范和不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按其发音,将商标用与之语音接近的字词进行翻译的方法。由于文化共性的存在,汉英两种词汇和表达在发音内容和形式上可能相同或相似,双方不但有相似的文化内涵和修辞色彩,还能带给人美好的联想。这时可采用音译法以忠实于原商标的呼唤功能,保留各自商标的音韵之美。3.1.1汉语商标音译成英语国内最大的“娃哈哈”(Wahaha)饮料公司前些年推出一款名为“非常可乐”的饮料,音译成Futurecola,似乎预示中国人也有自己的可乐,而且非常可乐,从而对美国的两大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提出挑战,暗示做未来最好的可乐的决心。这类音和义结合的译法被广泛地应用于汉语商标翻译。3.1.2英语商标音译成汉语
美国化妆品牌“Revlon”被音译成“露华浓”,该词取自唐代诗人李白描写杨贵妃花容月貌的名诗《清平调三章》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种音意兼顾的译法两全其美,既忠实于原”文又不拘泥于原文,给中国消费者留下了美好和深刻的印象,从而销路大增。3.2直译直译就是在翻译过程中,把词看成翻译的基本单位,同时考虑语境的制约,保留原商标的意义和结构,再现其形式内容和风格,既最大限度地获得与原商标同等的广告效果,又保持原商标的美感。商标翻译必须充分考虑彼此的文化现象。3.2.1汉语商标直译成英语中国品牌商标翻译比比皆是。如蜂花Beeflower(护发素)指使用该产品后将如鲜花般芳香宜人;喝王朝Dynasty(葡萄酒)能享受到中国帝王般的待遇。这类翻译保留了原语在语音语义上的美感,符合东西方文化观念和逻辑思维。3.2.2英语商标直译成汉语用做轿车商标的Bluebird直译为“蓝鸟”,典出比利时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191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剧。剧中Bluebird象征“未来幸福”,用做轿车的商标,转义为“幸福之源”。唐朝李商隐有诗云:“蓬山此去多无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乃蓬山仙境的使者,且汉语的“青”和“蓝”皆可等。同于英语的“blue”“蓝鸟”二字不仅读来琅琅上口,文化内涵也很相似。。3.3音译组合翻译此种翻译方法通常是将商标的一部分用音译法按照发音译出来,而另一部分就添上相应带有特殊意思的汉字,从而使得整个翻译生动且更加符合当地文化特色。音译组合翻译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将“Coca-cola”,翻译为“可口可乐”。这个翻译不仅延续出了“Coca-cola”的英文发音,而且还增添上了中文里“美味”和“快乐”的意思。虽然“可口可乐”相对于“Coca-cola”来说并没有特殊的意义,可中文却升华了英文的意思,成为了商标英汉翻译中的经典之做。著名美国运动品牌“Nike”的中文翻译“耐克”,取名于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假如将其翻译为“奈姬”或“娜基”„„消费者就不能够很好地理解这个品牌,
而用“耐克”,就能够消费者们了解到该品牌产品的优秀品质。3.4其他特殊翻译方法3.4.1意译并不是所有的英文商标都能通过音译和直译得到完美的中文商标名称,所以商业公司就会根据自身产品的特质和功能来创造出全新的品牌。众所周知,“宝洁”是1988年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P&G”(Procter&Gamble)公司在中国的品牌名称。这两个品牌在意思和发音上都是毫无关联的,“P&G”代表的是公司创始人WilliamProcter和JamesGamble的名字,而“宝洁”的意思是“实用”以及“干净”。然而现在它的产品却已经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个领域。同样的,“宝洁”公司的许多产品的名称也是用了意译法。如洗发水“Rejoice”的英文原意为“永远快乐”,而中文却变为了“飘柔”。还有一个经典的意义法的使用就是“BMW”的中文译为“宝马”,表现出该品牌汽车的尊贵以及驾驶乐趣。3.4.2直用所谓直用,就是完完全全地保留英文商标,并不添加或变其为中文。“IBM”如代表的是“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s”(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可在中国,人们通常直接称其为“IBM”,而不称呼其中文全称。还有“3M”,代表的是MinnesotaMiningandManufacturingCompany(明尼苏达矿业及制造公司)。代表(RadioCorporationofAmerica)美国无线电公司。代表(NipponRCANECElectricCorp.)日本电气公司。在直用的商标翻译中,商业公司把其英文名称的首字母组合作为中文商标。但通常为了使消费者们易于记忆,都只使用二至四个的字母组合。4.汉英商标翻译汉英商标的音译法与英汉翻译是不同的。首先是使用与拼音发音相同的英文字母,还要用上褒义的词。4.1音译4.1.1保留中文拼音发音成为其英文商标大多数的中文词组都没有相应的同发音且同意思的英文单词,但有的却能通过其发音得出的词而取得有趣的效果。如“海尔”公司的英文商标“Haier”,
这和“海尔”的中文拼音写法是一样的,而且“Haier”的发音还与英文单词“higher”(更高)的发音相同。意在表达“海尔”的产品将会在欧洲等海外市场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使用同样方法的还有国酒“茅台”,其英文商标为“MAOTAI”。4.1.2使用同样发音且褒义的词这种翻译方法和英汉翻译的直用法有些类似,直接将中文的发音译为相似发音的英文,这也是现今比较流行的汉英商标翻译的方法。如宁波的著名服装品牌“雅戈尔”,它的英文商标名称为相同发音的英文字母组合“Youngor”。而这个发音则使得人们联想到单词“younger”(更年轻)。表达出了穿“雅戈尔”就更年轻的内涵。
4.2意译这种翻译方法和英汉翻译的直用法有些类似,直接将中文的发音译为相似发音的英文,这也是现今比较流行的汉英商标翻译的方法。如宁波的著名服装品牌“雅戈尔”,它的英文商标名称为相同发音的英文字母组合“Youngor”。而这个发音则使得人们联想到单词“younger”(更年轻)。表达出了穿“雅戈尔”就更年轻的内涵。还有新近异军突起的男装品牌firstwear译成福斯威尔也是意味实足.5.商标品牌名称翻译策略品牌翻译不同于普通的语言翻译,这并不意味它完全不顾及语言因素,只是它更多地考虑到商品、消费者等非语言方面的因素。外国品牌名称的构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有音有义。在原语言中能找到与品牌名称相同的词语;(2)有音无义。在原语言中能找到相同的词语,它们是取名者临时编造名称;(3)原语言词汇改造的品牌名称。在原语言词汇上或减损音节,或增添音节,或融合两个词语,或改变局部的书写形式。外国品牌名称的构成有各种类型,但从翻译的角度和依据分析,有一些基本的策略。5.1策略与外国化策略外国品牌汉译,若从名称的语义、语音等要素仔细分辨,有中国化与外国化的
不同翻译。中国化和外国化是品牌翻译的不同策略,中国化策略是把原品牌翻译为一个符合中国人品牌命名习惯的名称,让译名混同于本土品牌,外国化策略是翻译为一个“洋味”十足的名称,使人一看或一听就觉得是外国品牌。这两种策略能否有效运用,取决于译者对不同民族的命名习惯和语言文化心理的把握程度。运用中国化与外国化策略的译名有各自的认知功能和效果。中国化策略容易获得消费者对品牌名称的文化和心理认同,反映品牌名称与产品属性之间由此及彼的关联性。外国化策略符合一些消费者对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追求心理,迎合普遍存在的外国产品的科技含量比国产产品高的观念。许多本土企业喜欢冠“中外合资”,许多国产产品喜欢用一个外国化的品牌名称(如“雅戈尔”“奥克斯”等),也是为了投好于消费者这样的心理和观念。5.2语音相关策略与语义相关策略语音相关与语义相关两种策略都着眼品牌名称本身的语言因素,但各自的侧重不同。语音相关策略侧重于品牌名称的语音形式,追求原品牌与翻译品牌之间的语音相似性,在汉语中寻找与原品牌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语素,而对原品牌的词汇意义不太考虑。这种策略下,译者的限制主要是在原品牌名称的语音形式上,而赋予译名什么样的意义有很大的灵活性。汉语中大多数语素是单音节,书写上用一个汉字,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音节也就是表达一定意义的语素或汉字,由于汉语中同音、近音语素(汉字)很多,这使得语音相关策略的品牌翻译有更多的再创造机会。语义相关策略注重译名与原名之间意义的关联性,较少顾及原品牌的语音形式。许多品牌名称在原语言中有词汇意义。语义相关策略的品牌翻译大致有语义直译、语义衍译两种。语义直译是根据原品牌的词汇义翻译成汉语名称。一个品牌名称在语言上往往有好几个义项,一个义项也往往有几个释义的词语,译者选取其中一个汉语词语作为译名。5.3语言相关策略与产品相关策略语言相关策略是围绕原品牌的语言诸要素进行翻译,或从语音,或从词汇意义,或从联想意义。上面所谈的语音相关策略与语义相关策略都属于语言相关策略。产品相关策略是撇开原品牌的语言要素,着眼于产品的属性或商品使用者的
心理,把原品牌翻译成一个反映产品属性、符合消费者心理的名称的策略。一种产品有许多方面的属性,包括物理的和社会的,如产品类型、功能、效果、个性、目标消费者等等,而不同目标消费者又有不同的社会属性和心理特征,产品相关策略就是从产品和使用者的有关属性考虑品牌翻译。词语有词汇意义,还有联想意义和文化含义,商品相关策略的品牌翻译是通过汉语词语(及文字)的词汇意义、联想意义和文化含义体现产品的某些属性。例如,香皂和洗衣粉都是生活日用品,都有洁净功能,但香皂直接与人体肌肤接触,有使人芳香的功能,而洗衣粉不与肌肤直接接触,消费者期望它能除净污垢或油渍。产品相关策略的品牌翻译割断了原品牌与译名之间语言上的联系,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一策略的品牌翻译已不是翻译,而是从产品的属性出发,依据新的语言、社会和文化环境进行再命名。以上几种策略是就品牌翻译的切入角度区分的,它们之间不是完全对立或矛盾的。相反,它们有的是可以并用的,都是语音相关策略和产品相关策略并用而产生的佳作。
6.总结:从以上关于英汉商标品牌名称翻译的研究现状来看,理论界与实践界对商标品牌名称翻译的认识和研究在不断提高和逐步深化,并积累了丰厚的研究成果。不但为现有商标品牌名称翻译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而且也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国外在英汉品牌名称翻译研究中主要有两个倾向:(1)注重从英文名向中文名的转化,以及译名对品牌资产的影响研究,对中文名向英文名的转化及译名对品牌资产的研究较少;(2)从市场、语言、文化视角对商标品牌名称翻译的研究更注重理解特定市场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采用实证的方法来探索商标品牌名称翻译规律,如在对商标品牌名称的功能认识、商标品牌名称来源了解、商标品牌命名标准、消费者行为与心理研究、商标品牌名称的语言分析、商标品牌名称的文化处理、以及相关科学检测手段的发展等方面都已建立了较为成熟的体系,创造或翻译出了大量优秀的商标品牌名称。而国内在英汉商标品牌名称翻译研究中主要有三种表现:(1)关于英汉商标品牌名称翻译的文章数量不少,也
注重英汉商标品牌名称翻译研究的不同视角,但是,研究文献显示出了多数研究人员缺乏品牌学、传播学、消费者行为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背景,更缺乏从事商标品牌名称翻译工作的实际经历,所以对英汉商标品牌名称的市场功能、消费者行为等方面还缺乏深刻认识,从而影响翻译质量;(2)从语言视角进行的英汉商标品牌名称翻译、命名研究还不够深人,很少运用语言学相关理论对英汉两种语言、英汉商标品牌名称构词异同进行深人研究,并且已有研究也主要是建立在思辨的基础上,缺乏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和手段,从而得出的结论大多是翻译时应遵循的原则,而非具体的翻译方法的归纳。(3)从文化视角出发的研究则主要考虑英汉民族文化差异对商标品牌名称翻译、命名的影响,只有少数学者提及到了商标品牌文化对商标品牌名称翻译的影响。然而,英汉两种语言中究竟有哪些文化传统对翻译方法具有制约作用,汉语对音译外来词的接受度如何,英语对拼音外来词的接受度如何,都还有待于深人研究。另外,由于当今社会消费者的需求已从物质上升到精神,与消费者价值观相匹配的商标品牌文化打造是获取消费者喜爱与忠诚的唯一途径。商标品牌文化成为商标品牌的灵魂,商标品牌名称是商标品牌文化的最直接体现。如何考察商标品牌文化中的微观文化要素对英汉商标品牌名称翻译的影响机理还有待进一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研究。因此,深入研究商标品牌文化对商标品牌名称翻译的影响机理也成为未来的研究趋势之一。
7.参考文献:[1]贾玉新,1997,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刘宓庆,1998,文体与翻译,北京:中国时外翻译出版公司。[3]贺川生,1997,商标英语,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4]郭尚兴.论商标的确立与翻译——商标的翻译原则与技巧.中国科技翻译,1995(8):28—31.[5]卢晓华.企业及品牌命名的基本原则.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1998(4).[6]高廷健.科技商标汉译杂议.上海科技翻译,1989,(1):20—21.[7]任荣.从语言的经济价值角度谈英文商标词的设计原则.外语教学,2002,(5).
[8]孙顺平.商标名的翻译原则与品牌文化.皖西学院学报,2005,(3).[9]刘梅.品牌文化与品牌名称的翻译.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8,(3).[10]刘家凤.品牌文化对品牌名称翻译的影响机制模型——基于西方品牌名称汉译的经验证据.中华文化论坛,2009,(3).[11]吕和发.全球化与老字号译名.中国科技翻译,2009,(1).
篇二:国外对商标翻译的研究现状
--
--
浅谈商标的翻译
摘要
当今世界商标无处不在。毋庸置疑,商家依赖商标将其产品或服务与其他同类产品或服务区分开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他们日益认识到商标极其商标的翻译对于刺激消费、开拓市场的重要性。可以毫不夸的说,商标极其翻译极大的影响着消费者对其产品的态度和消费力度。因此,产品的命名极其翻译引起了广大学者和译者的兴趣。也引起了笔者的兴趣。笔者决定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研究商标的翻译方法。文化形成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又无时无刻的影响着社会、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商标也是文化的一枝,它传递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影响着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潮流的发展.笔者认为不同国家的文化间必然存在着文化差异,而来自不同国家的商标也必定传递着不同的文化信息.忽略文化差异的商标译文极可能会导致文化丢失或误解,而不能准确的传递源文中的信息。在对省和中国其它省一些著名商标的英语翻译进行调查分析后,笔者发现目前常用的翻译方法有汉语拼音、缩译、意译等并总结了目前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商标译文中忽略了文化差异,造成了文化障碍。然后就商标翻译的方法提出了建议,如译者可以通过加词来补充表达原商标的涵以使译文达到原文的宣传效果。本文开篇先为商标下了定义,细分了商标词种类,并提出评判商标词优劣的标准,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引发关于品牌的积极联想,独特性并且不会涉及已有商标侵权,这一定义和标准为下文探讨何种翻译方法最为适用商标翻译奠定基调与标准。在第一章节提及了诸多翻译理论,而笔者认为PeterNewmark关于交际翻译的理论在具体商标翻译中最具实践实用价值。
关键字:商标词、翻译、翻译手法,文化因素
-
.总结资料
-
-
--
引言
商标是商品的标志,也是消费者认识或购买商品的向导;商标词则是以文字形式识别商品的一种符号,具有一定的语言形态和丰富的文化涵。在现代社会中,商标词作为广告的基本组成要素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成功地加入WTO,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大大增加,同时大量的外国产品涌入中国市场,各种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开始认识到好的商标词及其恰当得体的翻译对刺激消费和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性。
在这个经济快速增长的时代中,世界各国的商品市场竞争越演越烈,大家在参与市场竞争时都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能将自己的产品更好地推向市场、面向世界!这就要求不仅产品要品质优良,而且要求服务要周到,另外,产品的商标翻译要能迎合国外消费者的心理也是至关重要的①。好的、成功的商标翻译对消费者的心理影响是无形的,它能给消费者留下好的印象,激起心的消费欲望。而不成功的商标翻译对消费者的心理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不仅会给公司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到企业本身甚至是国家的形象。
众所周知,成功的商标词翻译需要复杂的工作和广博的知识,涉及到语言学、翻译学、美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因此商标词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需要研究语言、地域、文化,消费心理及审美价值的差异,决不是将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机械翻译活动。然而近年来,我国对商标词翻译的理论研究还不够全面和系统,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传统翻译理论的翻译策略无法适应商标词翻译的客观要求,所以对商标词及其翻译的研究就越显出必要性和紧迫感。因此,本文拟在总结和借鉴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以现代语言学和翻译理论为依托,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分析英汉商标词在文化差异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商标词的本质特征和社会功能,要求译者穿越商标词表层文化挖掘其负载的深层文化,并运用交际翻译理论来探讨英汉商标词的翻译中意义与信息传达的最佳效果,以准确有效传达商标词所蕴涵的丰富信息。这种探讨对于商业活动和语言研究具有理论与现实的指导意义。
①蒋磊:文化差异与商标翻译的语用失误[J].XX商业高等专科学校,2008,8,39-40
-
.总结资料
-
-
--
1商标翻译作用分析
1.1商标译名的重要性
商标译名是企业产品与品牌全球化的重要“脸面”,好的商标译名能让品牌一炮走红,而不成功的商标译名则可使产品的销售一落千丈。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已经成为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商标译名则对于商品在本土以外的销售情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6年4月12日,全球知名网络搜索引擎Google在发布其全球中文名称“谷歌”。虽然Google方面表示,”谷歌”用”诗意的方式”寓意了”丰富多彩的搜索体验”,但这惟一一个在非英语国家发布的名字却惹来很多网友的批评。某知名调查显示,60%的网友觉得该中文译名使得Google品牌价值受损,使其与中国的竞争对手百度相比相形见绌。一位网友留言道:”百度”取自辛弃疾的名句”众里寻它千百度”,而”谷歌”只是为了扣合Google的发音,这就比百度差了一截。②
一个好的译名不能仅满足于商标词表层的物质指称概念,而应从文化深层结构来考虑和翻译。Revlon化妆品被译为”露华浓”,出自白描写贵妃的《清平词》:“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扶槛露华浓。”引经据典,音义并重,十分贴切,给人一种高雅艳丽的感觉,符合女性化妆品的特点。国外一种有名的饮料Sprite,该词的原意是“调皮鬼、小妖精”。西方人觉得这个名称新鲜有趣,喜欢购买,但中国人对它却不认同。现在将它译为”雪碧”,在谐音的基础上附加了一种联想意义,让人产生凉爽、解渴的感觉。
③
一种好的商品,加上一个动听上口的名字,无异于锦上添花,魅力无穷。正如大家所熟悉的美国运动系列商品Nike。中国消费者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词的本意是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的芳名,音标为['naiki],本应音译为“奈姬”或是“娜基”之类。但如果据此翻译,这个过于女性化的商标很难引起中国运动类产品消费者的认同,而将它译成了“耐克”,既有坚固耐穿的含义,又包含了克敌必胜的意思,与原意胜利女神也不谋而合。
篇三:国外对商标翻译的研究现状
darlie黑人牙膏原英文名为darkie最早于1933年在上海生产1990年被高露洁公司收购后英文名改为darlie虽然只是一个字母之差但含义却相差很多darkie在英语中是对黑人贬低性的称呼改做darlie后去掉了歧视方面的含义但这一品牌的中文翻译却没有随英文改成达利之类的名称而是仍然保留为黑人牙膏因为在中文中黑人并不含有贬义反而黑人这一形象能使人联想到黑人洁白的牙齿更利于牙膏的销售再者这一品牌在我国有了一定的销售时间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临时改变品牌译名并不利于产品的继续销售所以厂家十分明智地保留了黑人牙膏这一译名英语广告商标品牌汉译策略研究
【摘要】广告商标品牌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类型,能折射出不同语言和文化的融合和差异。英语广告商标品牌翻译是一个发掘商品特征和目的语文化上的相似性,并尽可能向目的语文化贴近的过程。广告商标品牌的翻译既是文字的翻译,又是文化的翻译。本文首先指出上海地区英语广告品牌汉译研究现状,并比较主要翻译策略。接着结合丰富的实例,详尽地探讨了英语广告翻译的三种策略――音译、意译和意译音译结合法。最后,作者结合实例,对品牌翻译进行了分析,指出英语广告品牌翻译策略需要注重考虑文化背景和商业有效性。
【关键词】英语广告;商标品牌;翻译策略[Abstract]TranslationofbrandsintrademarksofEnglishcommercials,asaspecialcategoryoftranslation,reflects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betweenlanguagesandbetweencultures.Theprocessoftranslationofcommercialbrandsisaprocessoffindingoutsimilaritiesbetweenfeaturesofcommoditiesandthetargetlanguage,andofgettingasclosetothetargetlanguageaspossible.Translationofcommercialbrandsmeansnotonlytranslationofwords,butalsothatof
1/12
culture.First,thispaperexpoundstranslationofcommercialbrands,brieflysurveysthestatusquoofbrandstranslationresearches,andcomparesthecommontranslationstrategies.Next,bymeansofmanytypicalexamples,thepaperdiscussesandillustratesindetailthestrategiesfortranslationofEnglishcommercialbrandsintoChinese,namely,literaltranslation,liberaltranslation,andliteral-plus-liberaltranslation.Finally,thewriterdiscussesspecificexamplesofcommercialbrandswhichshouldbenoted,highlightingtheculturalbackgroundsandcommercialeffectiveness.
[Keywords]Englishadvertisements;brandsintrademarks;translationstrategies
一、前言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各企业为推销自己的商品、开拓国际市场,越来越重视广告的作用。毫无疑问,广告英语虽然是英语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其商业性与普通英语有着较大的差别,采用严复的“信、达、雅”翻译原则显然不能确保商业广告翻译的质量。因为商业广告的翻译蕴藏着高度的艺术性。成功翻译广告英语的标准应是语言优美、高雅、简洁、清晰。然而,经过我们大量的实例取证和实地研究发现,我国对国际广告翻译理论的研究相对滞后,由于地理文化差异等原因,在进行广告翻译时出现错译漏译甚至
2/12
乱译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就使得加强广告英语翻译策略的研究对于实现广告目的及商业效果必不可少。
商业广告是当代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生动反映,但现有的广告翻译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可大致将其分为以下几种有待改进的类别:一是翻译较为平淡,或缺乏美感。二来翻译忽视了中西文化差异及语用意义,易造成误解。(蒲轶琼,2006)
本文根据在上海街区走访收集到的第一手广告实例,结合广告翻译策略相关的理论,分析商业广告品牌翻译的误译,对好的译法进行了分类赏析,并结合相关策略以完善翻译,为广告品牌名称翻译提供依据和借鉴。
二、音译音译法即直接根据源语词语的发音将其翻译成目标语的策略(叶?X,2011),比如将PierreCardin――翻译为皮尔.卡丹,它采用了发音相近、字型优美而贴切的汉字替代相应的源语专有名词的读音。在广告英语商标的翻译中,音译法是被广泛运用的翻译策略之一。如Hilton――希尔顿,Listerine――里施德林,Suntory――三得利,Nike――耐克,Sony――索尼,Motorola――摩托罗拉,Burburry――巴宝莉。这些广告商标品牌采用音译法不仅简单、明快,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也轻松达到了原文的广告目的。有些商标品牌本身具有意义,但是也可采用音译法,比
3/12
如Mentholatum,这个单词本身的含义是薄荷膏,但如果按照这个含义翻译成中文,就不具备商标的特性了。故该公司放弃了原意,采用了近似的音译:曼秀雷敦。
Swatch是一款知名瑞士手表品牌,它也采用了音译法译为中文“斯沃琪”。“Swatch”中的“watch”本身就是手表的意思,而“s”既代表其产地Switzerland,又含有“second―watch”即第二块手表之意,暗示人们可以像拥有时装一样拥有两块以上的手表,手表不再只是一种昂贵的奢侈品或计时工具,而是一种“戴在手腕上的时装”。“Swatch”一词蕴含的意义丰富且深刻,直接音译为“斯沃琪”不失为一种能保留品牌原意并达到原本的广告宣传目的不错选择。国外的化妆品商标很大一部分是人名或地名,也就是产品的创始人或发源地,商家通常都会在音译商标词的选择上下足功夫,藉以弥补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商标内涵损失,比如法国的著名化妆品品牌Vichy,音译为薇姿,实际上Vichy是一处温泉的名字,也是地名,位于法国中部。作为在地名词典中译为维希,这里的泉水有使人身心放松和补充精力的功效,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和高质量生活的保证。然而在中国,知道维希温泉的人很少,巧妙地音译成“薇姿”,音仍相近,而且这两个符合中国审美文化的美丽汉字又会给人带来巧妙的联想!
三、直译
4/12
直译法保留原文的内容从而导致形神兼备、具有原汁原味和异国情调的译法。因为任何两种语言和文化总是有同有异,因为读者具有理解和接受异国特有的语言表达法和异国文化特征的能力,所以直译法是最常用翻译策略(叶?X,2011)。英语与汉语中有些积极意义的词语是对应的,所以可以直接将英文的意思翻译成中文。比如将“Apple”这一电子品牌译作“苹果”。
Clear清扬,是联合利华旗下一款去屑洗发水品牌,“clear”在英文中有“清澈,洁净”之意,译文“清扬”在古语中用来形容人美好的仪容和风采,又与其去屑的功效相吻合,选词不可谓不妙。Mr.Muscle威猛先生,是美国庄臣公司旗下的家庭清洁用品品牌,“muscle”在英文中是肌肉的意思,翻译将其意化为“威猛”,寓意该产品的清洁效果强劲,威不可挡。Mighty多力葵花油,“mighty”在英文中意为“强有力的,巨大的”,其商标是一个大力士伸出大拇指的形象,译名“多力”符合这一商标形象,也给人品质上等的优良印象。Darlie黑人牙膏,原英文名为Darkie,最早于1933年在上海生产,1990年被高露洁公司收购后英文名改为Darlie,虽然只是一个字母之差,但含义却相差很多,“darkie”在英语中是对黑人贬低性的称呼,改做“darlie”后去掉了歧视方面的含义,但这一品牌的中文翻译却没有随英文改成“达利”之类的名称,而是仍然保留为“黑人牙膏”,
5/12
因为在中文中“黑人”并不含有贬义,反而黑人这一形象能使人联想到黑人洁白的牙齿,更利于牙膏的销售,再者这一品牌在我国有了一定的销售时间,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临时改变品牌译名并不利于产品的继续销售,所以厂家十分明智地保留了“黑人牙膏”这一译名。
食品饮料的翻译也常常用到直译法,以下列举笔者较为欣赏的典例。Smart醒目,是可口可乐公司旗下碳酸饮料的一种,“smart”在英文中是聪明的意思,“醒目”为广东方言中常见,表示聪明有见解,也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意思,此例翻译避免了译成较为大众的“聪明”,而是选取了“醒目”,可谓一语双关。7-up七喜,是百事公司旗下的一款柠檬汽水品牌,它的中文译名最初由香港公司直译成“七起”,但字面意思不理想,后取其粤语同音字“七喜”作为中文名称,“喜”体现了中华文化背景,也有向上的意思。Nestle雀巢,是一家著名的食品公司,nestle在英文中的意义是“舒适安顿下来;依偎”,与“nest”巢同一词根,由于雀巢最初生产的是婴儿食品,且商标为雀巢的图案,使人自然联想到母亲哺育婴儿所以直接在中文里翻译成了“雀巢”,促进产品销路。
四、音译意译结合这种译法结合了音译与直译的优势,更好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叶?X,2011),比如“Safeguard”被译作“舒肤佳”,
6/12
而不是“安全卫士”或者“塞肤噶”。由于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英汉商业广告也表现出诸多的差异,在进行广告翻译的过程中,主动注意到英汉之间风俗文化、审美情趣等的差异。将原无实际意思的商标名,按照目的语的发音规律进行音译,同时在措辞上考虑到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和消费者的心理接受特点,赋予语言一定的实际意义。不仅在形式上再现原名的发音美,而且能在内容上让目的语国家的消费者更能理解产品的特征。
Revlon露华浓是一款来自美国的化妆品品牌,于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其中文品牌名称“露华浓”出自李白描写杨贵妃的《清平调词》:“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一译名可算作是化妆品品牌译名中的佼佼者,它来自英文的音译,但蕴意大大高于原文,“露华浓”不仅让人想起李白的这首诗,添了古色古香的氛围,更让人联想到女子美好的容颜,主动去迎合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和消费者的审美,既忠实于原文又不拘泥于原文,给中国消费者留下了美好和深刻的影响。
Ikea宜家家居是一家来自瑞典的世界连锁家具家居用品商,“宜家”这一译名来自“Ikea”的音译,又与中文中的“宜家宜室”相应,属于较好的翻译,看其名知其意,此译名寓意该品牌售卖的家用产品能满足每个家庭的需求,适宜家用,并能将你的家装扮得更加美好。
7/12
有一些外国商标品牌的汉译非常中国化,以致于中国人常误以为是国货,例如:Legalon――利肝灵,Ronstar――农思它,这些名称均为音译,但选用的都是听起来悦耳、看起来悦目、说起来顺口的汉字,使这些商品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
Sheraton喜来登酒店是世界500强的喜达屋饭店旗下的酒店品牌,“喜来登”这一译名来自其品牌原名音译,同时表达了“客如云来喜登门”的美好祝愿。既表达了有着让顾客感到宾至如归的优秀服务,又对自身生意兴隆的自信展望。又如Hershey好时巧克力是北美最大的巧克力及巧克力类糖果制造商。好时的名字来源于该公司的创始人的名字,而其中文译名完美地表达了他设计好时巧克力公司时的想法,让消费者,特别是孩子们享受巧克力的时光都是美好的时光。其代表产品KISSES巧克力的名字“好时之吻”更表达了每一颗KISSES都值得与爱的人一起分享,让消费者有更多享受产品的愉悦感。
五、对个别品牌译法的探讨如前文所述,笔者认为用音译,意译(直译),音译意译结合法等策略在进行英语广告品牌商标翻译时,要善于揣测消费者的心理,充分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差异,避免形成文化冲突。要充分利用各种翻译技巧,从中选择最恰当的一种,将最合适的译名展现给目的语消费者,使其乐意
8/12
接受。以下对个别值得商榷的品牌翻译进行分析探讨:1.来自日本的化妆品品牌KissMe,中文译名为“奇士美”,由英文发音音译而成,此译名将“me”译成“美”无可厚非,但“奇士”与“歧视”同音,消费者读此译名时容易产生不好的联想,所以笔者认为这一译名值得商榷。建议将“KissMe”直译为“吻我”或者更具意蕴的“真我之吻”,意为使用了该化妆品能使容貌更加美丽、具有吸引力,让人情不自禁想亲吻一下。
2.TheNorthFace是一家户外服装品牌,其中文译名有好几种,有人将其音译为“乐斯菲斯”,也有人直译为“北脸”或“北面”。但综合来说,这几个译名都不太令人满意,音译的“乐斯菲斯”与户外品牌没有联系,而直译出的“北脸”太过直白,含义也使人摸不着头脑。在查阅其品牌创立的故事后,我们建议将其译为“北坡”,TheNorthFace的名称源于山上最冷、最难攀爬的北坡,1966年它由两个徒步旅行者创建,出售登山用品,后来规模逐渐增大,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性户外品牌,“北坡”使人联想到难以攀登高耸的山坡,进而联系到登山活动与登山用品,这样的译名使品牌与产品联系起来,又与原文相符合。
3.Renaissance,Marriott,以及Ramada几个高档酒店的称呼都是依据中国的惯例,并不是完全是音译和意译,上述几个酒店的翻译依次为:万丽、万豪、华美达。Renaissance
9/12
原意为文艺复兴,中文翻译成“万丽”,其最初翻译可能也是考虑到华丽至极的酒店体验。而“万丽”与“万利”谐音,很容易理解为一本万利之意。作为高端的国际性酒店似乎不够大气,值得商榷。
4.Rolex是瑞士钟表业的经典品牌,音译中文“劳力士”已深入人心。然而,在中文里“劳力士”可以按字面意思翻译为“受压迫卖苦力的人”,与它本身高端手表行业的品牌定位结合,似乎欠妥。
六、结束语作为商业语言,广告需要具备简单通俗,贴近生活等特点。英汉商标词都应具有简单、易读、易记,以及引起消费者兴趣和好感的共性。然而,由于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英汉商业广告也表现出诸多的差异,在进行广告翻译的过程中,应主动注意到英汉之间风俗文化、审美情趣等的差异。原无实际意思的商标名,按照目的语的发音规律进行音译,同时在措辞上考虑到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和消费者的心理接受特点,赋予语言一定的实际意义(朱宇清,2000)。从而不仅在形式上再现原名的发音美,而且能在内容上体现产品的特征。我们认为,能够在音意结合法基础上对文化背景加以重视,具体品牌具体分析是现阶段较为理想的一种翻译策略。参考文献:
10/12
[1]BOUZIANE,Karima.CulturalTransferintheTranslationofBrandNamesinAdvertising:TheCaseofCosmetics[J].ScientificBulletinofthePolitehnicaUniversityofTimisoara,TransactionsonModernlanguages.2010,952-64.
[2]刘聪聪.浅析广告英语翻译的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
[3]罗明燕.试论英语商业广告的特点及翻译策略[J].中国商贸,第22期.
[4]蒲轶琼.商标英译的语用失误[D].商场现代化,2006.[5]谭卫国.英汉广告修辞的翻译[J]中国翻译,2003(2).[6]叶?X.广告商标语翻译浅析[J].考试周刊,2011.[7]朱宇清.著名商标和广告语的翻译[J].英语学习,2000(6).[8]冯修文.应用翻译中的审美与文化透视――基于商标品牌名和品牌广告口号的翻译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9]谭卫国.新编英汉互译教程[Z].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10]朱山军.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与广告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作者简介:贾雯:(1993.4―)女,湖北武汉,本科,上海师范大学
11/12
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本科大三在读,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研究。
12/12
篇四:国外对商标翻译的研究现状
化妆品商标翻译探讨的论文其他相关论文[摘要]本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选择50个化妆品品牌的英译进行分析,以功能等效原则为理论依据,初步探讨了化妆品商标的英译的方法。同时基于对商标名翻译现状的分析,笔者总结了翻译中应考虑的几个重要因素,以期有助于商标名翻译的规范化。
[关键词]定量分析功能等效翻译方法重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商品交流也更加广泛。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胜,成为有口皆碑的品牌,除要求品质优良,尽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之外,商标名的翻译妥当与否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鉴于目前的品牌翻译研究皆是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本文拟用定量分析的方法,选取化妆品品牌的英译为例,以便更深入细致地研究汉语商标的英译。
一、理论基础商标名的构成简单,然而商标名具有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由于商标名功能的特殊性,翻译起来也有一定的复杂性,它的翻译要以适当的翻译理论方法为指导。笔者认为,商标名的翻译要遵循奈达的功能等效理论(functionalequivalence)可以很好地把商标名的功能翻译出来,从而符合商标的独特性。我们这里所谈的“功能等效”是指译文接受者与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等,并必须对译文接受者的接受渠道和原文接受者渠道之间的差异进行细致的了解,根据新的接受渠道的特点改变或调整信息形式,使译文形式与内容适应于新的接受渠道。按照功能等效原则,商标名的翻译应该具有以下条件:1.根据信息功能等效的要求,译名应具有商标名的特征并尽可能含有原名所带的信息。wWw..com2.按照美观功能等效的要求,译名要力求易认、易读、好听、好看,尽量做到音、形、意的完美统一。3.按照祈使功能的要求,译名要富有吸引力,以便促进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达到商标的广告目的。二、化妆品品牌翻译分析
根据上面提到的功能等效原理,商标名的英译要符合它的功能和提到的三项条件。笔者特选取了化妆品品牌作为样本进行更细致地分析。笔者首先从《瑞丽》(2006年第9期、12期和2007年第1~8期)、《上海服饰》(2006年第1期~12期和2007年第1期~9期)等杂志所刊登的化妆品广告中,以及相关的化装品网页中收集到化妆品品牌共50个,通过这些品牌的翻译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化妆品品牌翻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译法。
1.音译(transliteration)(1)汉语拼音法
(2)不完全拼音法
2.直译法(literaltranslation)3.意译法(freetranslation)4.音意结合法(transliterationandfreetranslation)经过对样本品牌的译法统计,笔者得到以下的数据:从上表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音译占比例为66%,而其他的翻译方法占比例较小。直译法,对于国内化妆品品牌的翻译来说难度很大,而音意结合的方法就更困难了。虽然上述四类译法都客观存在,但达到的功能效果都不是完全一致的。音译法虽然简单,但它既不能翻译商标词的特点,也不能直观地传达该商标名的意义,不是理想的译法。直译法虽然对商标名的意义表达较为完整,但是却不能将其浓缩凝聚、言简意赅的功能特点表达出来。意译法在语音、意义上均无对应关系,但是却表达了积极联想的意义,是较为理想的翻译方法。但在笔者看来,音意结合法是品牌名称翻译最为理想的选择。因为原无实际意义的商标名,按照译入语的发音规律进行音译,同时在措辞上又能考虑到译入语的文化和消费者的心理接受特点,赋予译名一定的实际意义,从而不仅从形式上再现原名称的发音美,在内容上也能体现产品的特征。三、化妆品翻译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前面讨论了化妆品商标翻译的方法,但是商标名注重隐喻形象的等效传递,商标名翻译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不论采用哪种翻译方法,都应该考虑到几个重要因素。1.迎合译语文化商标名作为符号在产品的宣传中有着某些共同特征,但是各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又给这些
共同特征增添了个性色彩,使得为一种文化所喜闻乐见的事物到了另一种文化就可能成为禁忌。例如,曾经有译者将“芳芳牌婴儿爽身粉”译成fangfangbabytalcumpowder,“fang”在此作为“芳”的汉语拼音,其本身也是一个英文单词,它为蛇的“毒牙”,而不是美妙的“芳香”。这样,“fangfang”(芳芳)爽身粉就变成了“毒牙粉”,笔者在这里建议翻译为“fragrance”。考虑到不同文化对同一事物的感情色彩可能不同,译者应在翻译过程中多了解译入语的文化因素,加以有意识的变通,再现其感情色彩。
2.联想译语审美商标名对人们的心理产生的影响较为复杂。商标名得当,适应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则会引起人们的兴趣,激发购买欲望。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地使其产生有益联想,创造审美情趣。上海著名品牌“美加净”得宜于汉语单字表意的特点,取“美丽更添干净之意”,若译为“beautiful—clean”显得拖沓冗长,不符合商标名简洁的审美特点,译名maxam在发音上接近maximum(最大化),让人对产品产生了无尽的遐想,“最大化”也许就是洗面奶洗得最干净,润肤露最滋润之意,这种商标名的有益联想给该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3.取悦译语受众消费者购物时有不同的心理倾向,即使是年龄和性别相同的消费者,由于其所受文化教育、生长的环境不同,购物时也有不同的心理倾向。女士偏多于表现女性温柔、浪漫气质与典雅、亲切的风格的商标,如(舒肤佳)safeguard洗涤用品似乎给天下关爱肌肤的女性找到了自己的bodyguard(保镖),非常迎合女性喜欢受保护、有安全感的心理需求。因此,商标设计者要对产品销售市场及销售对象、受众的心理进行周密的调查分析,然后再进行商标的创意和定位。总而言之,商标的翻译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但商标名的英译也有很大的灵活性,往往不能只拘泥于某一种译法。在遵循“功能等效”原则的基础上,我们要注意跨越译入语、目标语的文化障碍,迎合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购买心理,使译名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只有将各种必要的因素考虑在内,才能找到一种最恰当的方法,以期商标名翻译规范化。
参考文献:[1]张晓芸:美以示美,各美其美[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6):15~16[2]柯金算:商标译名的翻译方法[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71~72[3]龙森祥:从商标的功能谈汉语商标名的英译[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75~76
[4]张晓君:论汉语商标英译的方法[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6,(1):50~51[5]蒋磊:文化差异与商标翻译的语用失误[j].中国科技翻译,2002,(3):54[6]滕延江: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失语现象[j].山东外语教学,2004,(1):95~96[7]刘晓萍:英汉文化差异与商标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2):131~133[8]刘法公:论商标汉英翻译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翻译,2003,(6):70[9]李淑琴马会鹃:从符号学看商标词的翻译[j].上海科技翻译,2000,(4):44~45[10]周素文:从翻译美学角度谈汉语商标词的英译[j].上海科技翻译,2003,(3):62
-全文完-
篇五:国外对商标翻译的研究现状
文献综述英语
从跨文化交际浅析国际商标的翻译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多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中国商品也有了更多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任何国家的商品要想在其他国家取得好的销量,好的商标无疑是很重要的因素,美国著名经济学家RichardHiseT.曾说:“商标是一个名称、词语、标志、设计或者是上述的结合体;商标标明了商品的制造者和销售者,使一种商品区别与市场上所制造和销售的其他商品。”[1]所以作为商品的“身份证”,商标成为联系商品和顾客之间的纽带。多数顾客通常会根据商标来判断商品的质量,作为商品品质象征的商标,同时也是商品的天然广告,这就是“品牌效益”。在国际贸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标的翻译和宣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商品的销售。而商标的中英文互译便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商品是销往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因此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文化差异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商标翻译者要处理的是个别的问题,他面对的却是两种文化。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2004)定义,“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自然地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在语义上,其次是文化上。”(孙致礼,2008)面对激烈的竞争,要想泽出音意俱佳,使商品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商标名,翻译者必须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冲破语言形式对等观念的束缚。
商标(trademark)是刻在或印在一种商品的表面或包装上的标志、记号(图画、图案型文字等),使这种商品和同类其他商品有所区别。商品的商标是产品现象的代表,质量的象征,也是知识产权的保证。商标可译作brandnametrademark或tradename,俗称“品牌”和“牌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给商标的定义是:“商标是用来区别某一产业或商业企业或这种企业集团的商品的标志。”商标提供了商品必要的信息以便消费者识别和选购。生产商则借助于商标建立其商业信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推动产品的销售。作为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标最本质的特征是区分同类商品或类似商品。
商标的翻译是跨文化、跨语言的交流,需要充分研究语言、文化、消费观念、审美价值的地域差异,并且要在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的动态中实施,以实践和消费者的接受认可程度为准绳。主要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讨论进出口商品商标的翻译问题。商标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在国际贸易和国际交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商
标的翻译是在源语与目的语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要透过表层文化现象发掘深层文化意蕴,使译名能准确传达出异国文化,使消费者与商品进行有效的交流,从而促进商品贸易的发展。
跨文化交际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流的过程。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受到其所在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的影响,交际双方总是倾向于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去理解对方和判断对方,这就可能造成交际障碍,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效率和结果。因此只有相互之间实现文化认同才能克服文化交流的重重障碍。
商标翻译决不能只限于字面意义,不是简单地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机械翻译活动,而应当了解它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跨文化的交流(刘白玉,2007)。作为一种文化负载和交流方式,商标词译者必须洞悉原语和目的语两个国家的文化异同,并透过表层文化现象把握深层文化意蕴,充分考虑目的语民族文化的可接受性、禁忌、民俗风情、习惯等,在兼顾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基础上得体、准确地传达原商标的商品信息、文化信息和审美信息,尽力避免文化冲突,防止语用翻译失误(蒋磊,2002),激发目的语国家或地区消费者丰富的积极联想,实现原语商标词在目的语具体情境中的实际意义的传达。商标是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统一体。商标翻译是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翻译,更是一种文化翻译。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广告翻译工作者只有跨越了目的语的文化障碍,成功地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顺应,才能译出符合消费者审美情趣和心理需求的商标,以使品牌在目标市场中能够获得文化认同,从而取得成功。商标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因此,在商标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运用文化差异。又由于商标翻译的特殊性,如译文要求适应目的语民族的文化心理、审美角度、消费习惯等,因此科学地、合理地运用文化差异是商标翻译成功的关键。由于世界各国宗教信仰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文化背景的差异,人们对商品商标的认识角度、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消费观念和价值观等方面也必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同之处。因此,不仅商标命名者要考虑这些因素,商标译名者也必须对跨文化交际在商标翻译中的角色予以充分的重视。商标“具有特定的标志意义和丰富的象征意义,承载着独特的商品信息和文化信息”。跨文化交际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作为营销宣传商品的重要手段,商标译名也是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消费者通过商标词译名与销售商或制造商之间产生异时异地交流。因此要求译名既能准确传达出异国文化色彩,激发目的语国家或地区消费者丰富积极的联想,又能注意原语商标词在目的语的具体情境中实际意义的传达。商标的翻译要求能深入、灵活、有效和得体地表达出原语中的文化内涵以及产品信息,这就要求译者必须了解原语言和目的语文化,确保产品形象
与信息准确传递。正如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所指出的那样:“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具有意义”。要做到这一点,译者有时可以不必拘泥于原文,而是顺应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使消费者自然而然地认同广告的深层文化内涵,并产生购买的欲望。
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国际间的商品流通日益频繁。各个国家为了争夺世界市场,竞相推销本国产品,其中一个重要的促销手段就是利用广告将本国的商品和厂商的声誉向国际推介。商标作为商品的符号,是国际广告中一种特殊而且极其重要的形式,它随着商品交流的扩大而声名远扬,最终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巨大财富。商标标明了商品的制造者和销售者,使一种商品区别与市场上所制造和销售的其他商品。”[1]所以作为商品的“身份证”,商标成为联系商品和顾客之间的纽带。多数顾客通常会根据商标来判断商品的质量,作为商品品质象征的商标,同时也是商品的天然广告,这就是“品牌效益”。商标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过程,需要研究各国之间不同的文化、风俗,审美价值等方方面面。成功的商标翻译会给厂商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会带来巨大的效益;反之,失败的商标翻译则会给厂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在商标翻译中做到既能传神又能符合他国的风俗文化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则显得尤为重要。而商标的中英文互译便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商品在异国销售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商标翻译的好坏。
推荐访问:国外对商标翻译的研究现状 现状 商标 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