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观后感800集锦6篇

攀登者观后感800第1篇今天下午去电影院看了《攀登者》,因为错误估计通行时间,出门太晚,迟到了几分钟,因此错过了影片的开头,进去看到时,正好是老队长的牺牲,一开始想着要不二刷,补回来,可是看完后,我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攀登者观后感800集锦6篇,供大家参考。

攀登者观后感800集锦6篇

攀登者观后感800 第1篇

今天下午去电影院看了《攀登者》,因为错误估计通行时间,出门太晚,迟到了几分钟,因此错过了影片的开头,进去看到时,正好是老队长的牺牲,一开始想着要不二刷,补回来,可是看完后,我就放弃了!!!

第一,让人分分钟出戏和止不住花式吐槽的感情戏,尤其是黑牡丹和李国梁的感情戏,太尬了~

说实话,太不分轻重缓急了,我可以理解小女儿春心萌动的心态,可是……一直在帮倒忙,比如提前10秒按秒变,结果让李国梁又一次受罚,再有,遇到假雪崩,想去帮忙,结果却让自己和李国梁陷入困境,全是在帮倒忙~

当时看着时,我就眉头紧锁,不知道意义何在?是为了丰富人物形象??与其这样,还不如把训练的片段加长,或者像有的影评说的加大开篇老队长的那段情节,我想片子更加具有看头。

再者是方五洲和徐缨的感情戏,第一次登顶成功后,在图书馆,在废弃工厂甚至是在锅炉房的感情戏我都能接受,觉得还不错,但是直到徐缨强行上北坡,撤离迷路失踪,然后方五洲去寻找,被巨石压住时,我开始极度反感,作为一个气象学留学归来的大牛,在那种环境下,我知道在绝境中,带着一帮哭哭啼啼的姑娘,遇到爱人的激动心情,但是!!!!

我记得她曾说过自己去过世界上最冷的地方,一个什么山脉那里去考察,所以我判定,她不可能不知道在那种情况下,盲目奔跑和大喊的后果是什么?随时可以引发雪崩,她们胸前的口哨是用来干什么?就吹过一两下,再者,对于能代表国家队去参加科考,事先一定经历过长时间的知识和体能以及心理素质的训练,作为一个女生我可以理解在绝境中那种想哭,绝望的心情,可是这时候不更应该保存体力,哭?能解决问题吗?如果不是剧情安排,按照正常逻辑,她们很难活下来!!!

还有就是徐缨多半是因为长时间在高气压高海拔又极度恶劣的环境,长时间工作导致的肺水肿,都这种情况了,在第三次登顶时,突击队根本听不清她的指令,为什么不让她身边的气象学人员替她回答,再者明明已经濒临身体的极限,还要往上爬,只是为了渲染这个人物角色的伟大与牺牲,我觉得这正是败笔之一,我知道在那个年代,登顶珠峰是很难很难,难到我们无法想象和估计的,也必定会有很多的英魂埋骨此处,可是为什么要做无畏的牺牲?

第二,关于张译饰演的曲松林,关于他和方五洲的矛盾初始并没有好好交代,更没有做好铺垫,很突兀,其次,这个角色我觉得一点儿也不讨喜,因为丢失摄影机,导致国际登山队并不承认中国登山队的第一次登顶,他内疚,痛苦了13年,一直在恨方五洲当初为什么要因为选择救他和丢掉了摄影机,我可以理解,毕竟在这条路上他们走的太辛苦了,他不想放过方五洲,其实更主要的是自责自己,他恨自己,可是后来,作为一个去过珠峰,并成功登顶的人,他显得太急躁和不成熟了!!!

焦急难耐,极度想尽快登顶,证明给世界看中国登山队是能做到成功登顶珠峰的心情,我可以理解,毕竟他背负了十三年,可是!!!!

作为一个十三年都在研究珠峰天气和环境的人,再加上过去的经验,我不信这个不知道登峰的危险有多大?

一不听方五洲的稳扎稳打,还搬出我是副总指挥,二不听气象组徐缨的苦苦劝告,说什么只要过了大风口,应该就没问题了?

什么叫应该?这样的侥幸心理怎么会在一个经验老道的老登山员的口中说出?这非常不合逻辑。

正常逻辑,经历过失败,肯定更想靠成功证明,他做到了这种心理,但是!!!他的思想?请问在哪里?编剧在把观众的思考能力当傻子吗?稍微一思考这个人物就垮掉了?

这样一个明显带着情绪的激进思想,如何能坐镇大本营?当副总指挥?还有那个总指挥就是个摆设??第一次不信科学,付出惨痛代价,不吸取教训,第二次却因为李国梁的牺牲,突然意识到自己错了????

这个转变不突兀吗?难道一定要靠死人了,才能思想转变?而且李国梁的死,死的太尬了!!!

原因居然是因为拍照,然后队员的脚滑还是什么,忘了?被氧气瓶砸中了脸部,导致半昏迷,然后跌落下去,真的是…………

我原以为会是如同徐缨说的,大风暴导致的死人,毕竟是为了证明曲松林的不相信科学!!!

还有,当徐缨用科学证实还有短暂登顶窗口期时,曲松林居然反对!!!!what???就因为你害死了李国梁?其实他的死跟你关系还真不大,看上去是死于乐极生悲的意外事故!

还有杰布?居然搬出了你在这里出生,生活了几十年,当然生活经验能证明很多,可是这并不代表它就一定是权威的,不可侵犯的!还有居然相信北京而不信实地气象的考察???

拜托,我承认北京的也许气象仪器之类的,人员的专业性的当属前列,可是那多半也是根据各种数据的推测,天气瞬息万变,更不要提在珠峰了,你们不信人家专业的气象人员,请问他们出现的意义何在???

全程的登山过程,也就最后一次听了,非要付出惨痛代价,才知道不可莽撞,含泪说:“我错了!!!”

纳尼??发什么神经呢?你以为登珠峰是过家家啊!全凭你说冲冲冲啊!如果全靠蛮劲,那前期布置的各种抽调人才,是来当摆设的吗?

真是华丽的壳,壮大的立意真的是白白浪费,一星给演员演技,一星给珠峰的特写和背景音效,最后一星给那种视死如归,强烈的爱国使命感,至于扣的两星,全是我吐槽的这两大点!!!

可看的地方是五次登峰音效和画面很宏大!(第一次是老队长,第二次是训练,第三次是方五洲带队,第四次是李国梁带队,第五次是方五洲带队)

以上仅代表个人的看法,不喜勿喷!第一次写关于自己对电影槽点的看法,我不后悔进电影院,但是觉得这部影片对不起它的宏大立意。

攀登者观后感800 第2篇

贯穿全影片的主题确实升华了电影的高度,因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没有对世界的探索就没有人类的进步。暗合了祖国建立70周年的不易,如今的美好是无数先辈的牺牲和建国者的血汗成就的,合格的献礼片。

关于攀登的叙述。如何登山,什么时候登山,需要哪些准备,影片的细节很多,给了足够令人信服的铺垫,配合三次登山的惊险,曲折,节奏和镜头感都很好,配的起紧张刺激四个字。其中,表现雪山的巍峨,风暴,雪崩,大自然力量强大无情,对比人类的微弱更显得登山的场面很燃,很励志。

冗余的感情线。必须扣一星,全程无力吐槽,感觉把章子怡替换成一个辛勤地带病工作最后牺牲在工作岗位的气象主任说不定更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登顶前又是吐血又是表白只能令观众跳戏,请吴京好好搞事业吧,不要谈感情了。

攀登者观后感800 第3篇

20XX年9月30日,电影《攀登者》上映。作为吴京的粉丝,我第一时间进行了观影。

电影《攀登者》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完成人类首次北坡登顶珠峰后,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而不被外界承认,时隔十五年后再次问鼎珠峰的故事。

上世纪50年代,中国与尼泊尔就边界划分问题展开谈判,其中在珠穆朗玛峰的归属权上一直无法达成共识。

尼泊尔登山队员曾于1953年成功登顶珠峰,他们认为珠峰理应归属尼泊尔,理由冠冕堂皇:你们都没登上过珠峰,怎么能说它是你们的呢?

于是,对于建国初期的国人来说,迅速登上珠峰就是一件决定主权归属的政治任务,箭在弦上,刻不容缓。

随即,在贺龙元帅的指挥下,一支年轻的中国登山队迅速建立,目标:登顶珠峰!

1960年5月,浩浩荡荡200人出发攀登珠峰,走到最后,只有3人成功登顶。

在攀登中途,队长方五洲(吴京饰)为救队友曲松林(张译饰),不慎把相机遗落山崖,没能留下登顶的影像资料,不被世界承认。

1973年国家再次组建登山队,经过近2年时间的训练和准备,1975年5月,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章子怡饰)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井柏然饰)、杨光(胡歌饰)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

看完整部影片,回荡在脑海的始终是八个大字:珠峰在下,信仰在上。

信仰,是老队长牺牲前的最后遗愿。登山队遇到雪崩,老队长临终前对方五洲说:“自己要登上去,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

信仰,是曲松林切除的十根脚趾和两个脚后跟。登顶最后关头,面对峭壁,登山队员用血肉之躯搭成“人梯”,由于鞋底太滑,曲松林被迫在刺骨的冰风中,脱掉了鞋袜,踩着队友的肩在低温下爬了一个多小时。等到下山后,他的双脚已经严重冻伤。最后,十根脚趾和两个脚后跟,都因冻伤过于严重而被切除。

信仰,是摄影师李国梁用生命守护的相机。连续两次登山失败后,李国梁自荐做登山队队长,就在他们即将成功的时候,队友不慎滑倒,氧气瓶从身上掉了下来,猛的砸中下面的李国梁的头,将其整个砸晕,登山队顺着山坡往下滑。在最后关头虽然制动成功,但李国梁已经滑倒悬崖边,队友拼命的叫醒他,想要把他拉上来,面临着即将力竭的队友,李国梁终于清醒过来,但第一件事是将摄影机给到队友,自己为了不拖累队友割断绳索,葬身珠峰悬崖。

信仰,是徐缨在身患肺水肿时依然坚持为登山队指引护航而吐出的鲜血。在得知爱人方五洲再次参与登顶珠峰的行动后,徐缨毅然加入国家气象组,成为助力登山队登顶的关键所在。在登山最后窗口期,身患肺水肿的她,依旧倔强地坚持登山播报气象,最终牺牲在珠峰北坳。

信仰,是杨光为照顾队友而被冻伤截去的双腿。他一度被遗传学指标划归到“不宜登山”人群,却又在千帆过尽后迸出“不放弃”心声。在攀登珠峰时,因为将睡袋让给女医生而导致一条腿被冻伤,不得不截肢,失去了在1975年与队友一起登顶的机会。在影片最后的彩蛋中,时间来到40多年后的20XX年,装着义肢的杨光,终于登顶珠峰。

在所有登山者眼中,个人的荣誉、生命固然可贵,但更重要的是集体乃至整个国家的荣誉,国家二字,沉重如山,是责任,是使命,也是信仰。

正如《攀登者》监制徐克曾说,珠峰精神就是中国精神,现在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傲立世界,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像登顶队员这样强大的灵魂支撑。

最早接触登顶珠峰这个话题是在20XX年,那年央视《开讲啦》邀请《攀登者》原型之一夏伯渝,讲述当年攀登珠峰的故事,这是胡歌饰演的杨光的原型。

在开头,夏老说,“就是想登山,我喜欢它,为了它我永不放弃,不管碰到什么困难,我都要克服,去完成我的这个愿望,就是这样。尽管路很陡,很危险,但是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上,从来不想别的。”

1975年,夏伯渝登珠峰时因帮助丢失睡袋的队友,他把自己的睡袋让给别人导致自己冻伤,双小腿被截肢。为了再次攀登珠穆朗玛峰,他屡次挑战自我,不断克服截肢、癌症、多次大手术等常人难以想象的障碍,勇做生命强者。

20XX、20XX年,夏伯渝登珠峰连续遭遇雪崩和地震,20XX年,第四次攀登珠峰,在8750米时遇暴风雪而撤退,距终点只差94米。

20XX年5月14日,69岁的夏伯渝第五次挑战登顶珠峰终于成功,距离他第一次攀登珠峰已经过去了43年。他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位无腿成功登顶珠峰的登山者,也是最年长的珠峰登顶人员。

8844米,世界屋脊珠穆朗玛的峰顶,一双钢制的假肢,深深地插在山岩的积雪上。

拍完《攀登者》,章子怡说:“人生拥有着很多的高山,珠峰这座世界最高峰也只是代指。它并不代表每个人都只是为征服它而存在。它只是告诉世人,如果你连它都能征服,那么生活中的一切高山你都可以征服。”

勇于尝试,不抱怨,不放弃,不颓废,以一种笑对人生的态度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你将会遇到更加出色的你,过上你想要的生活。

致敬历史上的中国登山队!

致敬攀登生活高峰的人们!

《攀登者》VS《变脸》:“双标”视野下,某些批评者的变脸如此丑陋

晚上,小编看了一部22年前上映的老电影《变脸》(Face Off),吴宇森执导,尼古拉斯·凯奇和约翰·特拉沃尔塔联袂出演。

电影讲述了FBI探员肖恩·亚瑟(约翰·特拉沃尔塔饰)追捕恐怖杀手凯斯特·特洛伊(尼古拉斯·凯奇饰),为了调查致命炸弹的放置地点,肖恩将自己容貌与昏迷后的凯斯特通过整型手术进行变脸交换,卧底至恐怖组织。

但是清醒后的凯斯特也换上了肖恩的脸,将计就计,将少数知到机密的人全部杀死,摇身一变为FBI探员,使肖恩的家庭和事业陷入危机,一场正邪两方的激战于是点燃。

选择看这部电影主要有两点原因:

其一,一睹爱豆尼古拉斯凯奇。这是他的经典影片之一,1997年上映,先后获得多项大奖,豆瓣评分分,位列豆瓣电影Top250榜单第245名,小编却始终未曾一睹为快。

其二,看看某些网络喷子的嘴脸。前几日小编曾就《攀登者》写过一篇影评《珠峰在下,信仰在上》,在豆瓣上被很多喷子羞辱谩骂,其中一位喷子给《攀登者》打6分,给《变脸》打了10分。在知乎上,也有许多喷子对支持《攀登者》的影迷实施语言攻击。

综合豆瓣上观众对《攀登者》批评的几个主要方面,小编列举了《变脸》中相关情况的设定,作一对比。

对比一:关于剧情设定方面。

《攀登者》:批评者认为,该片剧情漏洞百出。比如方五洲为救徐缨硬抗倒塌的冰块,其他气象人员却不去帮忙救援,再比如影片与真实历史不符合,方五洲三人艰难登顶珠峰后居然把手电筒埋起来当做证物,而不是实际的伟人半身像等等。

《变脸》:该片获得1998年土星奖最佳编剧奖。有一个大BUG小编很好奇,肖恩和凯斯特虽然互换了脸部,但两人身材、性格都有一定差别,各自的老婆居然都没有发现?人脸都能换,记忆判别、指纹识别、DNA鉴别等手段更可以区别真伪,然而都没有。真是神奇的剧情!

对比二:关于人物设定方面。

《攀登者》:批评者认为,该片人性设定太过丰富,不够合理。片中恋爱戏份太多,拖拖拉拉,如方五洲和徐缨、李国梁和黑玫瑰,甚至杨光和女军医,其中最后一次即将登顶躲避风暴时,方五洲和徐缨通过电台的生死对话尤其让很多喷子不能接受,他们觉得这部电影就不应该出现“爱情”这两个字眼。

《变脸》:两位男主角的人性设定非常丰富,让各路观众纷纷称赞。肖恩在不顾一切的复仇和深深的痛苦隐忍中,面对杀子仇人的儿子,他从头到尾都满脸慈爱,甚至不惜冒生命危险相救;而凯斯特这个视感情如粪土、视生命如蝼蚁、喜欢摸女性臀部的变态,总会记得给他那个貌似天才又像个白痴的弟弟系鞋带。

对比三:关于价值观念方面。

《攀登者》:批评者认为,主角的个人主义不能接受。徐缨不讲组织纪律,为了确保爱人方五洲登顶安全,两次私自带着气象组登山协助。登山指挥部在上级明确回撤的情况下,依然擅自作出决定,利用推测的窗口期,再一次冒险挑战登顶,这些价值观念不应该存在,也不可能存在。

《变脸》:主角为了活命,可以不顾他人死活。肖恩为了越狱,导致多名警察死亡;在家中遭到警察拘捕时,又因反抗,导致多人伤亡;一个人不找组织报告,却单挑假冒的FBI大Boss凯斯特,又致使多名警察和平民伤亡。最后,凯斯特伏法受诛,男主肖恩光复原职荣归故里。

目前,豆瓣上面,《攀登者》评分分,《变脸》评分分。客观上,随着中国电影由大做强,观众们的欣赏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通过两部影片剧情设定、人物设定、价值观念传递三个方面对比来看,不少批评者还是“双重标准”评判过于严重。

在电影视野下,吴氏“暴力美学”风格让我们欣赏了一部肾上腺素飙升的影片:血浆共子弹一色,玻璃与鸽子起飞,再加上慢镜、教堂圣像的空镜头,还有双雄的举枪对峙等等,确实能够让观众大呼过瘾。

我亦认为《攀登者》是一部比较优秀的影片,紧张刺激的登山特效设计,方五洲、曲松林等片中人物的个性刻画,所有登山队员为国争光的真实写照,都让我等观众心生感慨:心之所想,目之所及,珠峰在下,信仰在上。

请那些大骂支持《攀登者》等中国电影的粉丝为“舔狗”、“脑残”的批评者们注意,崇洋媚外的面具带的久了,别忘记自己到底是谁。

就像《变脸》中凯斯特对肖恩说的那句话:看来我们还是做自己比较合适。毕竟邪与正始终是两个不可融合的对立。

攀登者观后感800 第4篇

在电影院的时候,全程老人地铁手机.JPG,出了电影院觉得片子能给个两星,毕竟中国登山队的故事值得、吴京张译的演技也值得!

结果没想到,因为《攀登者》和朋友聊天竟然吐槽了一个小时,越想越气,给一星吧!

——————————以下整理吐槽内容,非正式影评——————————

1、一个硬核吴京拯救不了全员恋爱脑

2、吴京+张译+章子怡三个电影大佬带不动一个没有格局的导演

3、李仁港让人头疼,剧情大情节没逻辑把控就不说了,小的地方处处都是bug

4、买票进场的都是为了看硬核热血登山队的传奇故事的,但是导演想要谈恋爱?可以,但没必要!

5、好几段的对话节奏都是“你叫什么?”然后驴头不对马嘴的回答一段“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的散文诗演讲

6、章子怡的队友是和她有仇么?吴京都说了是肺水肿,为啥还不给她吸氧?为啥啊?

7、有去过青甘线的都知道,高反缺氧下很容易肺水肿,但是导演对这个一带而过,所以前面章子怡不吸氧大家也没觉得奇怪,到了后来吐血就觉得很突兀,结果吴京一句肺水肿一带而过,观众来不及理解,队友来不及给氧……

8、胡歌的腿也是!前面又是让他假装骨折的,又是让他马凡综合征的,搞得我们一直以为电影要刻画一个马凡综合征为了梦想与爱登顶的励志故事,结果就没有结果论……要是不百度,你根本不知道马凡综合征是个啥……你说也没个后续,也不是伏笔,你提他干啥?凑时长让我在电影院多蹭会儿空调?

9、有一说一,胡歌也就是后来成龙这个人物其实蛮有电影感的,但是李仁港真的是浪费了大题材,还糟蹋了出彩的小人物!(强烈建议去查一查胡歌饰演的原型人物,一个双腿截肢登上珠峰的大叔)

10、整个片子的文字都很拉闸式放水……

11、黑牡丹的存在到底是什么?别说为了推进井柏然成长与情感动机!我要是井柏然的角色,我最后写给黑牡丹的信一定是《黑牡丹为何要这样?》

12、最好笑的是井柏然,拿胶片机拍照的时候,手指一直按在调ISO的地方,真的全片不在快门上!而且,70年代的胶片机,他居然不用手动过片,可以跟数码相机一样连着按?????

13、所以强烈怀疑,井柏然不让黑牡丹碰自己设备的主要原因,大概是担心黑牡丹无师自通,发现自己按错地方,文艺青年人设崩塌……

14、看完全片的感受就是,方五洲的骨骼应该是钛合金的,片子结束你告诉我吴京饰演的其实是个从未来穿越过来,助力登顶荣耀的智能机器人我都信!真的汉化版《终结者》

15、那么大个冰柱子砸下来,吴京井然只是手骨折……冰柱子:我不要面子的鸭????

16、为什么总有片子在糟蹋人家原型故事,本来原型故事的文字都能看的热血澎湃,结果进了电影院,心哇凉哇凉的

17、嘴上喊着攀登者,整个片子都很难看到对攀登事业的敬畏心

18、如果不能创作好故事,那就按照纪录片的节奏去讲故事!平庸的人不要有野心,无脑的人不要搞创作!

19、这部电影已经不是“战狼”能够形容的了!战狼也只是平原战狼罢了!不过也可能吴老师平了蛮夷,去了太空,基因变异后来征服地球最高峰罢辽!

20、方五洲说我们要征服高山征服外太空,然后他就去流浪地球了……

21、同样的题材——吴京导演“有困难就解决 没有困难就制造困难”;李仁港“阿珍爱上了阿强”

22、关于李仁港的这个《高海拔之恋》,真的想给各位导演说一声!要看爱情片的话,我们会买票进去看吴彦祖、彭于晏……没有人是因为想看吴京老师和章子怡带着高原红谈恋爱才买票的!我们又不是夕阳红养老院团建!!!!

23、开头的时候,章子怡描述他们约会的工厂说“我们叫他无人区”,我实在没忍住接了一句,“后来大家叫他798”……

24、最想问的就是,吴京老师,你手上的化石为什么不上交国家?我看前面说没有影像记录不算数,寻思着还好吴老师带了化石下来,总能做些参考证明吧!结果,一个送了章子怡,一个当成课堂道具分享?合着李晨送石头的毛病,是从您这儿学来的?

25、李仁港,你说说吴京都在你剧组了,你能不能和他聊聊天,就算不看战狼,也问问华语影坛奇迹的《战狼》讲了个啥吧?就是大老爷们儿撸了膀子正面刚啊!不谈恋爱,啥都好说!

——————————————————————————————

最后的最后,这届导演不知道是咋了,一个整不明所以的末日爱情,一个整CP乱炖的高海拔之恋……

虽然《上海堡垒》烂,但我不没这么生气,毕竟科幻的题材没啥可糟蹋的真人原型故事,主创班底也能遇见一些负面槽点所在!

但是《攀登者》你怎么敢?拿着这个阵容、这个档期交出来这样的片子?

甚至《攀登者》靠一己之力验证了一个本来没有结局的假设——《上海堡垒》的时候大家都把锅第一时间给了鹿晗,当时我就和朋友说,就这个剧本,谁演都不行!

后来网上也就,换个人来鹿晗《上海堡垒》不会这么差,当然这个只是假设哈!不过这次《攀登者》四舍五入给鹿晗正了个名,剧本不行、人设立不住、再厉害的演员能做的也很有限!

9012年也要过去了,希望各位导演心里有数,心明眼亮,不要再糟蹋演员,更不要浪费那些感动震撼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

攀登者观后感800 第5篇

电影真实再现了1960、1975年中国登山队勇登珠峰的壮举,电影才开始10分钟就让人泪目,算是第一个小高潮。

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又是在祖国70周年华诞上映的献礼片,这部电影的表现可以算是很不错了,就像在映后交流时两位老师说的那样,这部影片就是对祖国最好的祝福。

稍有不足的地方个人感觉有两点,一个是配音和演员口型有时候会对不上,有时会让人有些出戏。

另外一个是感觉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在有限的时间(120多分钟其实不短了)和影片的剪辑上会让人觉得有些用力过猛。

很敬佩主创团队们为这部电影做出的努力,在珠穆朗玛3个多月的实地拍摄也为影片加分不少。总体说来,还是很看好这部电影在国庆档的成绩,毕竟演员实力放在哪儿,内容表现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可以期待一下。

攀登者观后感800 第6篇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的长河在神州大地浩浩荡荡奔腾,镌刻着无数攀登的瞬间,涌现出无数看似平凡普通的科技攀登者、文化攀登者、教育攀登者、体育攀登者、医疗攀登者……他们都怀揣自己的梦想,矢志不渝,拾级而上,开拓新领域,创造新成果,夯实了国家发展强大的根基,体现着无畏的攀登精神。

攀登是在不可能的条件下,当惊世界殊。回望新中国的历史,从百业待兴到经济腾飞,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攀登速度与中国奇迹。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拉开了大幕,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高速发展。20XX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推进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同年,北京获得了20XX年奥运会主办权,更以优异的表现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奥运奇迹。

攀登是在全新的起点上,创造辉煌。1960年,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第一次从北坡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的壮举,打破了西方认为无法从中国境内登上珠峰的臆断。其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又首次精准测量了珠峰高度。1973年,袁隆平首次成功培育杂交水稻,被国际公认为一次新的绿色革命,为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20XX年,屠呦呦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让青蒿素成为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中国人靠自己的力量不断攀登,让世界的镜头一次次聚焦在东方。

攀登是在精神与身体的极限中,突破自我。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实现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到20XX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勇夺48金;从创造世界体操史神话的“体操王子”李宁,到为中国田径体育带来无数感动与希望的“中国飞人”刘翔;从书写中国泳坛奇迹的孙杨,到守护中国篮球薪火的英雄易建联;从激励无数国人的中国女排五连冠……在体育竞技的高峰上,无数体育健儿化身攀登者,身披五星红旗,不断以坚韧的精神挑战身心的极限,刷新纪录,为国争光。

攀登是在自力更生中,创造中国奇迹。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20XX年,中国首次发射载人航天飞行器“神舟五号”;20XX年,“神舟七号”首次实施太空出舱;20XX年,“嫦娥四号”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在一幕幕攀登的瞬间背后,是无数中国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辛勤付出,正是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正是他们使攀登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动力。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岁月,有不同的攀登者,但攀登的精神融汇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流淌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攀登的精神不在浩渺无边的宇宙里,而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与日复一日的坚持中。为登珠峰失去双腿,最终依靠假肢登顶的登山队员夏伯渝,就是这样一位不平凡的攀登者。

在这个奋斗的时代,每一名中国人都是攀登者。14亿中华儿女在各自的岗位上,在细碎的生活里,传承攀登的精神,追求美好的生活,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推荐访问:攀登者 观后感 集锦 攀登者观后感800集锦6篇 攀登者观后感800(集锦6篇) 《攀登者》观后感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