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外调查怎么写(3篇)

篇一:党外调查怎么写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马兆俐

  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21期

  摘要:党外知识分子是新时代决胜小康和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重要力量。对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况进行调研,了解他们所思所想,以便更好发挥统一战线的功能,提高制定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新时代迫切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况;调查

  针对党外知识分子其思想状况进行的调研主要以座谈式与问卷式两种方式开展,利用对不同职业、性别、政治身份与年龄的人群进行调查,来获取更为可靠的结果,从而为进一步了解对党外知识分子思想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过程中,一共发放了150份调查问卷,回收数量为137份,回收率高达91.3%,而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数量为132份,占比96.3%。由受访对象的结构可知,样本极富代表性意义。

  调查对象结构具体如下:

  1.性别分布

  受访者中男性81人,占比61.4%,女性51人,占比38.6%。由此数据可知,党外知识分子中的性别比例男性居多。

  2.年龄结构分布

  受访者中30岁以下的11人,占8.3%;31-40岁的32人,占25.2%;41-50岁以上的46人,占34.8%;51-60岁以上的43人,占32.6%。数据显示党外知识分子的年龄以老人居多,中青年缺乏,年龄结构不合理,后续性差。

  3.文化知识结构

  博士学位占比为21.2%,具有硕士学位占44.7%,大学本科占28.0/%,专科及以下占6.1%;有过留学经历的占9.1%。在此项比例上,党外知识分子的学位构成主要为硕士、本科和博士,而那些年龄比较大且占比重的党外知识分子通常不具备硕博学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4.职业结构

  就职业来讲,占比前三的分别为公务员(37.1%)、教师(28%)、国有企业单位技术与管理人员(24.2%),另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占比为8.3%,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比重最轻,仅占2.4%。

  5.政治身份情况

  党派构成情况:民主党派与无党派知识分子所占比分别为82.6%、17.4%。另外就政治面貌来看,党外知识分子中有一大部分积极参加政党。

  二、思想状况分析

  1.关于自身价值观状态与导向

  绝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是比较积极的。有80%的调查对象觉得“现阶段主要的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上述80%人员中绝大多数是比较认同先进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还指出集体价值观的重要性,表明了他们的价值取向是较为积极的。这同他们出生之后接受的爱集体、爱国教育具有直接联系。

  多数人对共产主义理想抱有肯定的态度。在调查对象中,多数人员是比较认可共产主义理想的,这对于共产主义最终目标与最高理想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可依旧有30%左右的被调查人员对共产主义理想认识不足,有偏差,需予以重点关注。

  个体本位意识不断加强。约50%的人员在衡量个人价值时以“自我价值是否实现”与“个人道德品质高低”为标准,并且绝大多数被调查人员渴望成功,进取心较强。这表明有很大一部分人员开始从社会本位转变为个人本位,具体体现在他们对自我能力与自我价值的重视上。

  2.关于政治身份认同情况

  在年轻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大部分被调查人员都曾有加入中共的想法,同时也付诸过行动,可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这同样与这部分人群出生之后所接受的热爱集体、爱国爱党等教育具有直接联系,这种源自内心的对党的热爱,为中共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参与民主党派的原因多样化。被调查对象参与民主党派原因各异,但应该重视的是,很少有人是由于认同民主党派纲领而参加的,这表明在未加入民主党派之前,他们对民主党派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这同时也折射出民主党派应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从而使其影响力得到提升。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3.关于民主权利和政治诉求的要求

  通过调查可知,党外知识分子希望自身相关的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座谈交流时,他们提到希望有更多的途径让其参与到公众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中来,使其所具有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他们迫切希望自身的个人价值能够在促进国家政治建设中得到实现。另外有些党外知识分子以期通过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来践行个人理想;也有一些党外知识分子以期获得更多的参政机会,借助政治影响力的提升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

  4.关于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及未来前景的看法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文化、政治、军事及经济等诸多领域均获得了重大成就,不论是社会环境的改善,还是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亦或国际地位的提高等这些变化都是有目共睹的。调查发现,党外知识分子当中有近86%人员非常满意自改革之后所取得的成就。在座谈过程中,绝大部分党外知识分子也表明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需继续坚持实施,通过进一步的改革,使我国的开放程度不断加大。

  5.关于现有国家制度及国家事务的态度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党外知识分子中有超出80%的人员基本认同或者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但被调查人员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认识也不容乐观,不单单只体现在对人大代表制认同度不高这一方面,还有许多人员对我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认识也比较模糊,由于被调查人员大部分属于民主党派人士,所以需对其这些认识方面的不足予以积极引导。

  充分肯定中共十八大之后所开展的反腐倡廉有关工作。80%以上的被调查人员对反腐工作予以大力支持,另外还有一些人员提到反腐工作需依法开展,这表明大部分人对法治与民主建设予以了高度关注。

  6.关于国家大事、社会发展的看法及态度

  从调查中可知,党外知识分子中的大部分人对社会热点、时政等问题的关注还是比较高的,并且对中共执政与国家未来抱有极大的信心。被调查人员中绝大多数都相信小康社会全面建成该目标会如期实现,相信政府与党有能力处理好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系列问题,这也表明十八大之后所实施的许多政策得到了人民的高度赞许。

  参考文献:

  [1]芮宏:当代青年知识分子思想道德状况变化的若干趋势[J],中国青年研究,2007.10[2]郎学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现状及对策研究[J],党政干部学刊,2011.6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作者简介:

  马兆俐(1974——)女,大连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哲学、自然辩证法。

篇二:党外调查怎么写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况调查问卷汇总表

  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名称(党总支盖章):

  填表日期:2016年4月

  日

  题号

  选项

  人数

  选项

  人数

  选项

  人数

  选项

  人数

  选项

  人数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293031323334选项

  F

  FF

  FF

  F

  F

  FF

  F

  人数

  AAAAAAAAAAAAAAAAAAAAAAGAAAAGAAGAAAGAA

  BBBBBBBBBBBBBBBBBBBBBBHBBBBHBB

  BBB

  BB

  CCCCCCCCCCCCCCCCCCCCCICCCCICC

  CCC

  CC

  D

  DDD

  DDDDDDDDDDD

  DDJDDDD

  DD

  DD

  D

  E

  E

  E

  E

  EEE

  EE

  EKEE

  E

  EE

  E

篇三:党外调查怎么写

  

  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是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当前应着重研究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正确把握历史条件的发展变化,切实把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从总体上看,各级党委、政府和统战部门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比较重视,但也有的单位和领导干部重视不够。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从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一)从社会发展趋势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作用将会更加重要。在计划经济时期,各个阶层、各个方面都能够完全纳入行政管理体系,党和政府与社会之间是直接整合的关系。伴随改革的深化和社会转型的进程,许多单位人成为流动的社会人;整个社会将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行政干预越来越少,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机构及职能的改革和调整,党和政府越来越多地需要通过中介组织和民间社团来管理、引导社会。在党委和政府间接整合社会力量的情况下,只有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党外代表人物牢牢抓住,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从党外人士成长环境看,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任务将会更加艰巨。统一战线新成员大多是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身份、背景、素质等情况差异较大,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日趋多样化。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加速发展的条件下,党外人士成长环境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不断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才能确保他们更好地与共产党合作共事。

  (三)从国际政治斗争看,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对于抵制“西化”、“分化”具有重要意义。201X年以来,独联体一些国家先后发生了所谓的“颜色革命”,在很短时间内不费一枪一弹夺取、更换了政权。“颜色革命”爆发的原因,从根本上讲固然有这些国家自身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根源,但国外势力不惜重金收买、培植“代表人物”发动群众反对政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虽然我国的历史和现状与东欧国家有很大不同,但在国际政治斗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我们党只有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最大限度消除不稳定因素的同时,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才能确保他们坚定不移地跟着共产党走。要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不仅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好认识问题,还必须建立健全加强领导的长效机制。各级党委、政府每年应组织一定力量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情况进行督查,切实把认识到位不到位,措施得力不得力,经常性工作扎实不扎实,代表人士的综合素质及发挥作用情况,作为考核、衡量一级党委政府及统战部门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确保把这一工作始终摆在重要位置。

  二、认真搞好人物调研,打牢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组织基础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各级党委及统战部门对各方面重要代表人物的了解把握是比较好的,但也时常听到“知底难”、“人难选”的反映。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关键是对人物不了解、不掌握,对党外代表人物的发现、选拔、培养、管理、使用带来一定的难度。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大力加强对人物的调研,坚持以调研为先导,以发现考察人物为目标,同时有效带动相关工作。

  (一)强化人物调研意识。1940年中央统战部曾经要求:

  “对统战对象必须认真研究和深入了解。实行‘人不找我,我必找人’的工作办法。”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调研,可以全面了解掌握人物的基本情况,为培养、选准人物打好基础;可以及时了解代表人士的工作及发挥作用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督和管理;可以密切联系,广交深交党外朋友。

  (二)拓宽人物调研渠道。由于统战成员的分散性、动态性,单纯靠统战部门自身的力量,靠传统手段难以做好人物的发现、评估和认定工作,必须依托有关社会组织,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不断开拓人物调研的渠道。可以通过开展活动进行人物调研,有意识地观察、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情况及能力水平。也可依托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人物调研,定期汇总情况,全面加强人物调研。还可通过专项考察,对党外代表人士进行深入调研。

  (三)建立人物调研长效机制。人物调研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必须有科学的制度措施来保证。一是扩大覆盖面,力求把优秀人才全部纳入视野,摸深摸透。二是定期进行调研,每年都拿出一定时间,组织一定力量,开展有一定规模、有所侧重的人物调研活动。三是建好人才库,可按界别,依照社会职务、自身素质、社会影响力等分门别类地把调查了解到的情况输入档案。四是搞好调研反馈,对表现比较好的纳入选拔任用视野。对存在问题的给予帮助、教育、引导,对后备骨干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培养。

  三、大力加强培养锻炼,不断提高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整体素质育人是用人的基础,各级

  page统战部门应坚持打基础、重培养的方针,在培养培训上狠下功夫,不断提高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培养目标要突出政治引导。党外代表人士作为政治性人物,最根本的是政治标准,如果没有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党外代表人士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因此,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必须突出政治引导,帮助他们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处理问题,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

  (二)培训内容要科学系统。一是突出共性,加强形势任务和理论政策的学习,合作共事的传统教育,参政议政和领导科学艺术等知识技能的培训。二要兼顾特点,针对不同界别、不同层次的不同需求,科学设置相应的培训内容,帮助他们努力成为本界别、本领域的优秀人才。

  (三)培训方式要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和推进既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相适应,又被党外代表人士乐于接受、灵活多样、更有实效的培训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培训档案、考核登记等制度,实行目标管理。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学院的正规化建设,加强与组织部、人事部门和各级各类党校、行政学院或大专院校的联系,整合各方力量,构建培训新格局。

  四、真诚搞好服务,努力使每个党外代表人士都能成为党的挚友诤友统战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为党交朋友的工作。目前,各级党委、政府和统战部门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联系与沟通越来越密切,合作共事的自觉性在不断增强。但也有些单位和部门真正意义上的谈心交心和交朋友的工作比较少。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进一步端正工作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把为党外人士做好服务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真诚服务,增进感情、拉近距离,不断增强统一战线的向心力、凝聚力。

  (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真诚搞好服务是增强统一战线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为党外人士搞好服务,不仅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也是为党广交深交朋友的重要手段。在战争年代中央统战部曾要求“不仅要与对象结成政治朋友,而且要形成私人朋友”,今天虽然与战争年代有了很大不同,但我们仍然必须与党外代表人物交诤友、交挚友。只有真正成为朋友,沟通交流才能融洽,做工作就比较好说话,也易于为党外人士理解和接受。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往那种偏重于上下级之间、具有行政化特征的工作模式已难以开展工作,统战工作必须适应新的社会条件和环境的变化,着眼于平等的互动关系,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借鉴和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手段。而这种社会工作模式的一种重要载体就是搞好服务。通过服务建立联系,增进感情;通过服务了解情况,掌握动态,把握走向,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二)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党外人士搞好服务的方式方法。随着形势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我们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工作已经或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即使是被过去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也必须赋予新的内涵和时代特色。

  (1)

  强化大服务观念。为党外人士服务不同于一般意义上事务性、应酬性的服务,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包括政策服务、思想引导、生活帮助、工作支持等等,是贯彻体现党的宗旨的服务,是以团结人、帮助人、教育人为目的的服务。

  (2)注重服务的诚意和实效。交友贵在真诚,服务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努力把服务工作做实做细做足做活。一是服务工作要坚持经常化,不能仅仅停留在逢年过节去看望,局限于大呼隆式的联欢会、座谈会,应时时事事把党外代表人士放在心上,不管有事无事都要保持经常联系,及时做好服务工作。二是定期集中开展服务活动,每年可以确定一个或几个主题,适时组织开展一些适合各界人士需求、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力求每次服务活动都能在党外代表人士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多提供个性化品牌化服务。及时了解每个人的需求和愿望,尽可能为每个人多提供直接的、具体的服务,通过扎实有效的具体工作,增强统一战线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五、明确目标要求,全面发挥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带动影响作用积极推动党外代表人士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是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根本目的。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比较好,但也有些党外代表人士社会责任感不够强,忙于个人事情较多,在影响带动群众方面发挥作用不够。而有的单位对如何发挥党外代表人士作用的认识也不够全面,往往局限于或满足于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对于其作用发挥情况了解不够,也缺乏相应的制约措施。我们应该看到,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应该是全面、全方位的,对他们进行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最终目的是要推动他们在影响、带动其所联系的群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必须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工作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探索推动党外代表人士全面发挥作用的制度措施。

  (一)明确全面发挥作用的标准。党外代表人士全面发挥作用的标准应包括政治表现、参政议政情况、工作业绩、社会影响等各个方面。即,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强的政治敏锐性,每逢党和国家有重要会议决策和重大活动,都能及时表明立场态度,并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能够为人表率,较好地发挥领导、协调及带动作用,及时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在本组织、本群体中确保团结稳定;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积极主动地参加统一战线组织的各项活动;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社情民意,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有参政议政的热情、能力和成果。

  (二)制定督促发挥作用的制度措施。一是分析研究制度。定期召开以政协、组织部、统战部等单位为主的联席会议,听取有关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情况的专题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跟踪考察制度。对已做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党外代表人士实行跟踪考察,每年组织一次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提醒。三是听取汇报制度。每年分界别分层次召开党外代表人士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思想工作情况汇报。四是登记备案制度。在党外代表人士档案中建立发挥作用情况登记表,对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工作实绩、社会影响、遵纪守法等情况进行登记备案,作为评比表彰和安排使用的依据。五是奖惩激励制度。对作用发挥好的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表彰奖励,并给予适当的特殊照顾;对作用发挥不好的给予批评帮助;对在社会上或在所代表的群体中造成不良影响,已不具备代表人士资格的,及时撤换淘汰,积极推动党外代表人士全面发挥作用,更好地带领群众紧密团结在共产党周围,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推荐访问:党外调查怎么写 党外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