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老龄工作的建议(4篇)

篇一:卫健委老龄工作的建议

  

  区卫健局老龄健康工作遇到的困难

  第一,老年健康服务供给严重不足。我们国家老龄化快速发展,现在60岁以上老年人2.5亿,占总人口的18%,还有4000万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但是我们老年医疗机构、康复机构、护理机构、安宁疗护机构数量严重不足,人员严重不足,服务能力严重不足,这和我们老年人的迫切需求差距非常大,这是个最主要的问题,也是最大的难点问题。

  第二,我们对高龄的或者失能的老年人上门健康服务严重不足,一方面是基层缺乏人员,另一方面也缺乏一些标准和规范,上门服务有上门服务的规范,另外也有上门服务的风险问题,这些问题我们都在研究解决,所以上门的健康服务严重不足,这和老年人健康需求差距很大。

  第三,对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严重不足,我们国家4000万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这里面有1200万是完全失能的老年人,这些老年人对长期照护服务的要求是非常迫切的。如果这个老年人在家里面靠家庭成员来护理,对这个家庭的负担是非常重的。现在的家庭上有老下有小,如果有一个失能老人在家里,压力是非常大的。这方面,我们国家对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特别是对失能老人照护费用支付的稳定机制也没有建立起来,所以这方面服务严重缺失,我们也正在研究。

篇二:卫健委老龄工作的建议

  

  卫健委|关于开展老年护理需求评估和规范服务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各银保监局:

  为指导各地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规范开展老年护理需求评估和服务工作,精准对接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群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现就做好有关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充分认识做好老年护理需求评估和规范服务工作的重大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对建立完善覆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推进健康老龄化,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提出明确要求。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近2.5亿,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其护理需求明显高于全体人群平均水平,对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呈现庞大而刚性的需求。加快发展老年护理服务,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客观要求,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开展老年护理需求评估工作

  (一)适用范围。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的医院、护理院(站)、护理中心、康复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机构,以及通过家庭病床、巡诊等方式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的相关医疗机构等。

  (二)评估对象。需要护理服务的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

  (三)评估标准。相关医疗机构可参照《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表(试行)》(包括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力评分情况,见附件1)和《老年综合征罹患情况(试行)》(见附件2),开展老年护理需求评估工作。

  (四)需求等级。根据老年人能力和老年综合征罹患情况的评估结果,对照《护理需求等级评定表(试行)》(见附件3),将老年患者护理需求分为5个等级,护理0级(能力完好)、护理1级(轻度失能)、护理2级(中度失能)、护理3级(重度失能)、护理4级(极重度失能)。

  (五)评估机构及人员。原则上,各地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均可参照评估标准开展相关工作。不具备评估能力的机构,可以按照“就近便利、保证质量”的原则,委托具备合法资质、有评估能力的相关医院、护理院等医疗机构或其他专业机构承担相关评估工作。评估人员应当由上述机构内经过省级护理服务需求评估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人员(包括医师、护士等医务人员)担任。每次至少由2名评估人员(至少有1名医师)共同完成评估。

  (六)评估要求。各地相关医院、护理院、护理中心、康复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对拟提供护理服务的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可参照本评估标准开展护理需求评估。根据评估情况确定评估结果,并填写《护理服务需求评定表(试行)》(见附件4)。原则上,评估结果有效期为6个月。在评估结果有效期内,如老年人身体、能力、疾病状况发生变化,或者有效期满,医疗机构应当及时进行重新评估。

  三、规范提供老年护理服务

  (七)服务机构和人员。主要包括相关医院、护理院(站)、护理中心、康复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机构等,以及上述机构中医务人员和护理员等。鼓励提供居家护理服务的机构为其服务人员购买第三方责任险、意外险等。

  (八)服务类型和内容。护理服务类型主要包括机构护理、社区护理和居家护理3种类型。《护理服务项目建议清单(试行)》(见附件5)主要包括生活护理类、护理与康复类、心理护理类和中医护理类等。医疗机构应当根据老年人护理需求评估结果和实际情况,科学提供适宜的护理服务类型和服务内容。可根据具体实际增加或细化服务项目,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措施,确定服务项目和频次。要按照相关服务指南和技术操作标准等,规范提供服务,保证质量安全。

  图片

  四、加大支持保障力度

  (九)增加有效供给。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下同)要根据区域内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年人的护理服务迫切需求,统筹区域医疗资源,合理规划布局,引导社会力量进入护理领域。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办医的有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连锁化、集团化经营的相关医疗机构,增加区域内老年护理服务的有效供给。

  (十)加强人员培训。加强老年护理需求评估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评估能力,确保评估工作的真实、客观、科学。注重对老年护理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服务能力,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十一)创新服务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展老年护理需求评估工作。积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新型业态,增加老年护理服务供给。鼓励基层医疗机构为符合条件的老年患者建立家庭病床,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

  (十二)完善支付保障。各地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探索建立老年护理服务收费和保障制度。鼓励并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护理商业保险,以及与老年护理服务相关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为老年护理服务支付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五、有关要求

  (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银保监局和有关医疗机构要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老年护理需求评估和规范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细化工作举措,切实推动落实相关工作。

  (十四)鼓励先行先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医疗机构先行先试,勇于创新,形成好的地方实践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积极探索开展老年护理需求评估工作,规范服务行为。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把适合的老年护理服务项目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和企业承担。

  (十五)加大监管力度。各地要对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将随机抽查和专项督查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加强对老年护理服务质量控制和行为监管,确保质量和安全。

  (十六)及时总结评估。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对开展的老年护理需求评估和服务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掌握工作进展,发现问题,认真研究,积极解决。总结经验做法,不断调整完善相关政策。

  附件:

  1.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表(试行)2.老年综合征罹患情况(试行)3.护理需求等级评定表(试行)4.护理服务需求评定表_(试行)5.护理服务项目建议清单(试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篇三:卫健委老龄工作的建议

  

  卫健老龄工作总结

  过去一年,我们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卫生、老年工作各个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不错的结果。

  一是加强基层医疗保障。我们先后装修了两个社区医院,增设多项检查设备,方便群众求医就医。同时,我们组织了多次老年人群防疫培训和体检活动,为老人群体的健康保驾护航。

  二是支持老年服务事业发展。我们与老年中心深入

  ,筹措资金支持老年日常活动和技能培训班。同时,还派出志愿者到乡村老年人家庭做家访、了解老人生活需求。为那些独居老人解决生活方便。

  三是营造友善健康环境。我们在社区重点路段新辟老年人步道,安装休息坐席,方便不好行动的老人外出透气散心。同时引导社区居民帮助需要帮助的老人,关心他们的生活。

  总体来说,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社区卫生事业和老年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我们还需要在下一步继续加强和优化各项工作,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更人性化的保障与服务。

篇四:卫健委老龄工作的建议

  

  卫健委老龄健康科重点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委党委要求,现将老龄健康科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今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一是联合区相关部门对辖区医养结合机构疫情防控多次进行指导、检查,确保把疫情阻挡在医养结合机构之外。二是根据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街镇、社区指导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履行督导职责,指导公卫防控小分队督导包保街镇、大社区防控工作。三是配合做好境外回肥人员医学观察集中隔离点的工作。

  (二)老年健康宣传周

  为宣传普及老年健康政策和科学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根据上级要求,包河区以“提升健康素养,乐享银龄生活”为主题,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聚焦宣传老年健康政策和科普知识,全区共组织参与宣传工作人员500人,设置宣传咨询点89处,媒体发布稿件33篇,制发宣传材料12800份,制作展板横幅1200块,线上线下接受健康咨询服务16000人。

  (三)医养结合示范创建工作

  与街镇(大社区)的居家养老和日间照料等工作相融合,大力发展医养结合工作,在去年申报成功的烟墩街道、方兴社区、大圩镇金

  葡萄社区、振亚护理院等单位的医养结合示范创建点基础上,今年又申报了义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滨湖世纪社区作为医养结合示范创建。

  (四)“敬老月”活动开展情况

  今年我区以“弘扬养老孝老敬老传统,共建共享老年友好社会”为主题,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聚焦开展“敬老月”活动。全区慰问老年人800多户,发放慰问金60多万,组织各种文体活动500多场,散发宣传材料上万份。在全区组织“敬老文明号”“福星”“孝星”的评比。其中金棕获全省“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称号,常青街道张家贵老人获省“福星”称号;仁爱中医院、金玫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振亚颐养长者照护中心获合肥市“敬老文明号”。

  (五)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

  “银铃安康行动”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截至11月中旬,我区参保老人达4.5万人,已交保费260万,完成率82%,理赔985件,理赔金额201万。

  下阶段主要工作:督促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点完成入户调查,组织好2021年老年人春晚海选,加快“银铃安康行动”步伐,12月中旬完成今年的既定任务。

  二、2021年工作谋划

  2021年,老龄健康科将认真落实《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探索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逐

  步解决好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照护,整体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1、组织开展全区“老年健康宣传周”和“敬老月”活动,积极宣传老年健康政策,营造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社会环境。

  2、与街镇(大社区)的居家养老和日间照料等工作相融合,大力发展医养结合工作,重点打造烟墩街道、万年埠街道、方兴社区、大圩镇金葡萄社区等单位的医养结合示范创建。

  3、推动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暨“银铃安康行动”开展,建立和完善政府支持、社会捐助、个人自费投保相结合的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4、积极应对老年心理健康问题及需求,提升基层老年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在市卫健委指导下,继续部分街镇的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

  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加强城乡社区老年协会的规范化建设。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推荐访问:卫健委老龄工作的建议 老龄 建议 工作